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1

2021-11-30 09:06:13张雪莲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1期
关键词:艾滋病依从性用药

张雪莲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抗逆转录病毒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能够降低机会性感染风险,延长患者存活期[1]。但治疗过程漫长,且需长期服药,而患者受疾病困扰易出现诸多负面心理,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影响用药依从性,不利于病情控制。知-信-行模式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健康信念,使其主动纠正不良行为,从而提升用药依从性[2]。本研究观察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艾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6.35±3.24)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4.12±0.37)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71±3.16)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09±0.42)个月。纳入标准:① 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3]诊断标准;② 临床资料齐全;③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存在精神病史;② 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③ 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时予以常规心理指导、疾病知识教育等;安排患者进行简单日常运动,配合合理饮食;出院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按时用药。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模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 认知。患者住院期间于每周三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重点讲解疾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日常护理等,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活动,以免交叉感染,强调保持正确用药、健康行为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掌握度较低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干预。② 信念。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保持语气柔和,拉近护患关系;向患者说明不健康行为、错误认知、负面情绪对病情控制及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介绍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控制疾病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树立正确信念。③ 行为。根据疾病控制及护理需求,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到勤换洗;选择棉质、宽松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瘙痒时不可用手抓挠,避免指甲过长抓破皮肤,引发二次感染;若伤口渗液,则使用凡士林纱布包裹;皮肤出现皮疹及脓性分泌物,则使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热敷处理,或采用含油保湿膏涂抹患处;对于口腔感染患者,指导其定时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选择半流质或软质清淡饮食,禁辛辣、刺激,可少量进食冷食,以麻木口腔,缓解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① 自我管理能力: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使用艾滋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从情绪管理、症状管理等7个方面(49条目)评价,每个条目使用(1~5)分评分,分数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② 用药依从性: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用药依从性,其中完全遵医嘱用药为完全依从;1周之内漏服(1~3)次为部分依从;长期未遵医嘱用药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87.48±12.88)分,干预6个月后为(193.03± 10.21)分;对照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82.23± 10.37)分,干预6个月后为(187.52±11.78)分。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7,P>0.05);干预6个月两组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9,P<0.05)。

2.2 用药依从性 干预后6个月后,观察组完全依从21例(55.26%),部分依从15例(39.47%),不依从2例(6.26%),总依从率为94.74%(36/38);对照组完全依从19例(50.00%),部分依从10例(26.35%),不依从9例(23.68%),总依从率为76.32%(29/38)。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5,P<0.05)。

3 讨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晚期并发严重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死亡。该病可通过母婴、性行为、血制品传播,传染性强、速度快、预后差[4]。临床治疗该疾病以预防和控制病情为主,但有研究指出,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方可使治疗达到预期效果[5]。多数患者发病后受疾病影响易产生自卑等消极心理,加之部分患者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做出私自减药甚至停药行为,对疾病预后尤为不利。

知-信-行模式护理将认知改变作为基础,健康信念作为推动患者做出行为改变的直接动力,以行为改变作为最终目标,促使患者主动改变自身行为[6]。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提示知-信-行模式护理可有效提升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的养成以知识为基础,信念为动力,知-信-行模式护理首先通过专题讲座、一对一讲课的方式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患者行为改变受到心理、社会等影响后,护理人员再应用专业沟通技巧帮助患者分析、总结不良情绪来源,引导家属陪伴患者,使其感到被重视、被关怀,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树立治疗信心,提升用药依从性,增强病情控制效果。自我管理是患者主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加强疾病症状等管理,减轻疾病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知-信-行模式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树立治疗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健康行为,包括卫生习惯、皮肤管理、口腔感染控制等,进一步纠正错误行为习惯,从而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知-信-行模式护理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艾滋病依从性用药
《 世界艾滋病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