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较多的困难,而且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可以提供岗位的企业相对较为有限,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不断提升大学生总体的就业创业能力,那么现阶段需要首先认识到存在哪些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通过全面开设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就业困难和创业没有头绪的现象,但是相关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严重困扰着大学生的就业。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中一个本质上的原因就是大学生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契合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重视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往往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的了解程度不高,不了解职业素养的要求,不了解未来发展的方向。
普遍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科学的观念,对企业的了解相对较少,不了解现在企业的需求,不注重自身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详细,由于了解较少,关注程度较低,普遍的职业综合素质就相对较差,不适应就业环境和企业需求[1]。就业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是大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劳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就需要双方彼此能够互相了解,各取所需,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大学生才能顺利就业,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才可以更加顺利,满足企业日常运营需求,保障日常运营活动的开展与进行,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对自身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就业需求方面不够了解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自身发展,对于就业也带来了一定问题。有些大学生对于自己并不了解,大多数不了解企业需求,不了解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导致在就业过程中较为盲目。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都是在临毕业之前紧急开展就业培训方面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就业,应对企业招聘。这样的方法没有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像职业方面的倾向,忽略日常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对于就业没有科学的认知,培训相对较为单调,仅仅开展相应的职业和岗位工作内容培训并不关注在面向岗位之后的一系列沟通交流、互动合作方面培训。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有效的创业教育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内容是保障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成功的基础,能够让大学生充分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认知存在一定问题,能力培养方面较为单调。通过现如今的相关情况观察能够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相对粗浅,仅仅有一个想法或目标,但是如何实现却经常陷入僵局或者陷入过度理想化之中。学生不够了解市场发展,不了解市场需求,也不了解多数企业的需求。由于创业又会涉及合作、人事等等,创业方面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没办法有效的面对这些问题,就业与创业方面供需不够平衡,很多学生在进行盲目创业之后,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由于创业伙伴绝大多数都以学生的同学室友为主,在出现分工不明确或者是其他问题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导致创业失败,在合作关系破裂基础上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那么就需要配套全面的教育结构,让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多元化,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联系在一起,并配合针对性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辅助学生逐渐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于自身能力和素养方面需求,然后契合这一特点制定职业规划。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教育结构,在学生不同的阶段都进行就业与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全方位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让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让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变得更加现实。分阶段培养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的更多是基础课程和一些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教学往往与实践密切相关,为了保证其自身可以与就业创业联系在一起,可以着重强调企业方面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企业调查,让学生了解就业与创业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从基础学习开始就具备实用性,侧重进行人才培养,让相关人才更加具备就业创业的观念和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伴随专业知识学习逐渐深入,相关能力的培养也要由浅到深的进行,为了不断提升学生择业能力,在第二学年可以联合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提升学生在工艺方面的能力,进行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自身专业知识所对应的社会角色和企业需求,了解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明确自身发展要求。在创业方面着重让学生进行创业流程的设计,举办项目设计赛,整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创业风险,让学生逐步模拟创业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学习创业活动的相关案例。之后在进行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由本校的指导老师给予实习的建议和岗位的安排,让学生有的放矢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了解自身就业需求和特长。
高等人才的培养往往具备多元化的要求,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进行多元化培养和系统性管理,让学生在校阶段就进行就业与创业方面的学习,更加真实的掌握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合作进行学生能力培养是目前提高大学生素养和水平的关键渠道,除了在课程方面要进行调整,还需要在管理方面更加多元化,尤其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共享学生专业能力信息与企业相关信息。同时,高校要注重教育的多元合作,这种多元合作的建立,主要依托于企业、地方政府,协同开展教育,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明确社会需求,从而提高总体的教育多元性,增强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不同层次需求,然后进行自我发展方面的规划,为自我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与此同时,在后续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了解学生个体化差异,明确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发展方面的特长,然后按照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性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辅助学生明确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发展需求,契合自身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促使就业与创业更加顺利。
就业创业的大背景下,教育是开展此类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该类教育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渠道,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人文性,契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要注重二者教育的融合。现阶段除了进行基础素养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了解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看法、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避免因为就业压力大,导致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心理健康情况出现问题。同时,还需要与多种的教育形式联动,比如可以与学雷锋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观念,切合企业需求来制定文化建设方针。可以依托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将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融入其中,将各类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经验利用文化交流的方式带给学生。同时,要在教育之中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互动能力、资源分配与管理能力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经过系统性的能力培养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进行1对1的辅助,要建立相应的咨询窗口,在课程安排有限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求助的渠道[2]。这样的指导是双向的,教师一方面可以基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用人需求对学生进行个案化的指导,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日常指导的相关工作中普了解遍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的看法、疑惑,为后续的教育指导和课程开展提供素材。
目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创业与就业问题还是以了解程度不足为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与学校教育缺乏多元化高度关联,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性完善教育结构,加强校企合作管理,融入思政教育活动和开展就业指导的方法加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