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瑛 陈致昊 张宝龙(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不断开发应用为我国带来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振兴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上升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是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核心技术力量,有效地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达到促进传统农业的经济和结构的转型升级的效果。科技的进步带动农业的进步,实时有效地普及运用科技信息提高经济水平十分重要,而培养一支富有创新创业精神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则是关键。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具备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多技能人才。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灵感、思维灵活独特并有自主学习管理能力的学生;创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开辟新领域的勇气和全能管理能力;创新是创业的思维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行动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互联网+”逐步被应用于现代农业的数据采集、农作物生产、质量检测、销售平台等各个农业工作环节。在“互联网+”形势下,地方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要结合当地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围绕当地农业特色、结合学校特色,以专业的教育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计算机农业信息技术可以称得上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农业技术之一,它使得农产业实现很大的经济进步,走向了现代化。实际的生活应用中计算机农业信息技术使得农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更加现代化,降低劳动成本,节省劳动力,提高产品质量等,促进我国的农业快速发展。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来,传统农业信息技术逐步走向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研发,现代化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环节逐渐实现自动化、标准化,从而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农业产业发展落后、劳动付出多但是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旧印象,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发展对农产业的重视,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改革升级[1]。
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为信息农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支持,有利于平衡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使用,减少城乡之间获取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差距,协调了社会城乡发展的速度,有利于保证社会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计算机信息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具体的技术应用和优势,可以体现在企业或者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广大农民和企业经营者宣传先进的生产理念,使他们体验到新时代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的幸福和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下的优秀成果,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平衡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化解了城乡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业的现代化快速发展必然需要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科技人才的服务支持。目前广大农民已经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即使了解到最新研发的技术信息增进农业视野、使用最便捷最高效的自动化高科技技术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减少了放弃务农进城务工人员流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务农增加收入,因成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农民而自豪。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在农业生产中有效、及时地帮助广大农民获取最新市场经济信息,还可以提高其重要农业决策的科学性,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农业生产及管理的损失,为实际生活中农业生产的效率提供科学保障[2]。
现代化信息农业已经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知识组织设计人员,以及实施操作人员。形成一个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培养具备各专业技能的人才,大致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组织决策人才.熟悉农业信息、农作物生长规律,组织新科技农业信息技术安排应用到实际生产计划中,同时搜集反馈信息,不断调控农业生产管理;(2)研究人才。培养人才需要高水平的具有较强分析能力的全能研究人员,研究农业信息理论和知识的良好运用,信息技术系统的不断更新,高新技术设备的设计和农业新品种的开发,以此规划整个农业信息产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培养具备多方面深入研究的农业信息人才;(3)咨询人才。培养人才要掌握全面的农业专业知识、具备良好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掌握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的快速准确检索技能,能分析决策执行的可行性,具备科研立项和成果验收能力,引进高效的农业信息新技术和科技项目,提供决策参考报告,分析项目执行的生产发展潜力、预测市场发展前景等;(4)文献整理人才。培养具备熟练操作农业文献分类整理的技能型人才,包括外国文献翻译、文献摘要和引言组织、计算机编目整理输入,多次文献编辑加工,建设农业信息技术专用数据库;(5)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和通信工程技术知识人才,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光盘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6)信息应用宣传推广人才。熟知不同季节农业信息领域的特点和当下需要的技术知识,为用户宣传先进的农业信息,展示农业科技新成果,培训农民用户科技信息产品的使用方法,同时又要有及时的反馈能力和观察能力,利用农民的使用后反馈信息,多方面地更新系统,将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到初步组织决策人员,形成不断的更新进步系统,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
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各大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也是向社会提供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地方农业院校要紧密围绕农业优势专业领域和当地农产品种植特色,精准培养计算机网络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互联网+”背景下,将“走出去+请进来”作为主导理念,培养具备丰富专业知识且不断学习接受新科技思想,又有能力带领团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一项又一项科技的研发人才。互联网使得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使得农业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学习。农业专业学生作为农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主体,要主动借助于互联网教学与实验平台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3]。
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独立发展的,农业信息人才也需要多元学科知识的组成,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主农业学科知识要专而精,相关学科知识面要广而博。就人才结构层次而言,中级层次的人才是主体,高层次人才占比较小。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全国农业文献信息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人才培养的能力质量为其他中心甚至全农业提供了模板与指标,它肩负着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农业的数据库标准化建设、农业各方面资源共享协作、不同地区协调发展、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开发研究,也肩负着国际农业合作社交等重要任务。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可使各农业院校和农业研究中心减少出错,避免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培养一众农业研究生人才和高级文献信息专家的重任也自然规划到了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正规、全面现代化教育,目前“双学位”的培养方案逐步进行,即取得农科学士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再进一步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取得信息学士学位,这是一条人才量多、质量高又直接快速的人才培养途径;也可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出国培训进修攻读学位,学成归来为我国农业发展引进世界新力量。
农科院校在国家政策和技术人才支持下,设置计算机信息专业或增添多媒体相关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系统对新型信息人才需求,也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像现代化信息农业转型,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科研的不断进步。现代化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更趋于创造性和全面性,所以尤其对农业专业学生来说,必须增强其创新能力、创新勇气,结合社会实践去获得全方位信息和知识。随着信息化农业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办好地方特色农科院校是培养现代化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农业院校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农业人才是各地方农业院校当下和未来长期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