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山西大同大学地方产业服务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9)
(一)共同体概念及演变 滕尼斯首次定义共同体时认为,共同体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的记忆之上的。“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1]如今共同体的内涵和形式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利益共同体,职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概念。事缘共同体因“事”而起,逐渐实现了由己到群的关系构建和共同体的自我赋权。[2]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事件下,笔者比较认同学者吴江宇的说法,即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的主体在面对共同压力并且具有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的共同目标的情况下形成了以“抗击疫情”为目标的“事缘共同体”。[3]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社会治理共同体”三个共同体的概念。它对微观的个人到宏观的社会,到更宏观的人类的联结方式都做了积极的概念构建。三个共同体的概念之中众多学者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做了解读并围绕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思考。王毅认为,责任、利益共同体在多次融合中可能上升成为命运共同体。[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非常广阔,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领域。学者杨抗抗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共同组成。[5]张永红、殷文贵解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公平、正义、发展、平等、自由、民主这些全人类的“共同价值”。[6]石云霞评价习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义时认为,这一思想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把握了社会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它引领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原则。[7]赵可金、赵远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他们指出了该思想的提出有助于实现全球治理的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人类对公平、公正社会的追求。[8]
毫无疑问,这次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公共卫生与安全已然成为全球性重要问题。国际社会有必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国家间须加强沟通,团结行动,共同努力,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和防御体系,共同战胜病毒,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9]
(二)社区治理共同体概念及特征 社会治理的理念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0]至此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社区通常理解为以行政区划的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同一社区内的成员间联系密切,都参与社区治理并获取相关的资源和利益。社区可以说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实现社区治理共同体良性运行是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良性运行的基础条件,故本文首先尝试探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笔者尝试界定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概念。社会治理共同体较多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概念。为了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社会学专业领域下较多研究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一微观治理单元。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是实现良性社区治理模式,它是社区内相关人员基于共同理念下形成的团结合作的群体生活形式。社区治理共同体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社区治理共同体可以同时具有价值性和工具性。当为了解决社区内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时,社区治理共同体就有了明确的工具性。当社区成员以平等身份共同生活,广泛发动主体间团结一致,在共同思想价值体系下开展社区为民服务活动时,社区治理共同体也包含价值性特征。第二,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有一定持续性的社会网络。社区治理共同体依赖有特点的组织网络,并且该网络具有一定持续性,网络中的每个成员面临着共同的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网的存在是发挥社区治理共同体作用的前提条件。第三,社区治理共同体内部因治理活动内容的不同可能包含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中各方利益的差异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内部会表现出来,社区治理共同体内部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对立关系可能比较复杂,需要仔细调研才能正确梳理。第四,社区治理共同体有不同的组织形式,成立目的有所不同。有的组织力量较强,组织内部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组织规范;有的组织比较松散。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特定社会矛盾,例如社区防疫工作小组,有的仅仅是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可以理解为开展抗击疫情工作的劳动共同体和以行政区划建立的地域生活共同体的综合建设。即疫情形势下社区治理共同体概念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精神凝聚形态的共同体;二是社会组织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在抗击疫情战役中,城乡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笔者与某社区社会工作者、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进行交谈,了解该社区疫情防控状况和参与社区工作治理人员的思想意识状况;同时,列出了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与15名社区居民开展了深入访谈,以期能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目前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某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对疫情中社会工作者、居委会工作人员工作状况的参与式观察,了解该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介入的情况、该社区治理的方式以及防疫治理的成效。
深度访谈法获取了丰富的定性资料,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及时弥补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参与式观察法更客观地还原了某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同职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促进了人们对社区防疫工作的了解。
(一)某社区疫情防控基本状况 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参与式观察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了基层社区防疫工作的艰辛,现将某社区疫情防控重点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1.党支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某社区发挥了党建联盟作用,联动社区“大党委”力量,共同开展了“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的爱国卫生季活动。社区党支部成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楼道杂物大排查,社区党支部成员在每个单元张贴了《整治通知单》,逐层排查清理杂物。爱国卫生季活动通过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清扫、改善环境的方式提升了居民的疫情防控意识。
2.分管部门实地督导。大同市中级法院院长白永旺实地督导其所分管的某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向社区干部询问了目前社区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做好社区防疫工作的建议。他在防疫物资上对该社区给予了支持。干警们主动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及时向居民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引导居民科学参与疫情防控。
3.社工联合行动,落实落细举措。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悬挂条幅,张贴标语,提醒社区居民外出佩戴口罩。社工对居民楼单元依次喷洒消毒液消毒,排查武汉等重点疫区返同人员,询问其健康状况,建立台账。社会工作者入户商铺告知其设立测温点,否则上报监管部门,对于开门商户要求其每日上报体温监测状况。社工和物业人员对所有进入社区的人员测温。社工给隔离期武汉等重点疫区回同人员送去了生活用品和果蔬,做好其体温记录并且对武汉等重点疫区回同居民所在单元重点防范,定期消毒。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工自身及志愿者等也每日测量体温,做好内部预防工作。
(二)某社区疫情防控问题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某社区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某社区治理任务非常有必要。社区治理中突出存在的几点问题如下:
1.部分社区居民素质低。少数居民不能遵守防控纪律要求,出门不带口罩。社区内仍然有居民聚众打麻将,拒不听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劝告,直至警方介入处理。警方给予麻将馆老板行政拘留处罚,打牌者罚款处罚,并驱散了参赌人员。
2.社区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人手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要。目前某社区没有配备网格员。社区社工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每日忙于检查居民体温状况,卫生消毒,加强对出入社区人员体温的检测,向上级汇报台账,几乎没有时间顾及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尤其是生活困难群众的饮食、医药需求。
3.社区基础工作底子差。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基本情况缺乏了解,不很清楚社区长住居民和临时租住居民的数量情况。社区没有专职网格员,也缺乏精准的户籍管理。这些疏漏对疫情防控造成风险,容易出现疫情瞒报、漏报的情况。上述情况对追踪密切接触者、外地回归人员都造成了困难。
4.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落后。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卫生清理,但是清理工作依然没有完全做到位,社区目前道路破旧,卫生条件差,整体环境不好。未及时清理的生活垃圾、污水等极易成为传染源,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
5.社区居民不积极配合工作。随着常态化防疫时期的到来,社区很多居民思想意识松懈,围观聚集,不按社工要求办理门禁卡,出入不佩戴口罩等,增加了防疫工作难度。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首先需要社区工作者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由“社区管理”转向“社区治理”。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理念的变化,是社区治理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理念的要求。吴江、范炜烽的研究表明,通过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居民自组织可以更好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实现治理内容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11]社会工作机构可以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利用专业知识介入社区治理。笔者结合某社区疫情防控现状及问题提出四点社会工作助力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方式:
第一,开展项目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的目标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我国社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工机构合法进驻社区,开展项目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工的接纳和信赖程度。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通过访谈等方式,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有助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通过开展项目,某社区可以让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孤残儿童提升“抗逆力”并健康成长;让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等等,推动社区治理的优化。
第二,建立常态化社区防疫网络。专业的社工机构有助于促进社区的自组织化,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居民的充分合作。疫情期间,社区居民的各类需求可以通过专业的社工机构的努力实现与其他资源的连接。常态化社区防疫网络能使社区共同体更有效地连接各类资源,整合资源,构建治理共同体。建立常态化社区防疫网络是社会工作助力实现良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可以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和意识,构建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网络。建立常态化社区防疫网络有助于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该网络的建立需要社会工作者和社工机构的助力。
第三,加强“五社联动”。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方式上,学者们最初提出的是“三社联动”,考虑到更好地实现良性社区治理,笔者建议加强“五社联动”,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社会单位、社区居民和社会企业五类社区主体在党政部门领导下联动起来,形成运行良好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真正实现联动社区居民。配合社区治理工作,让防疫工作不留死角。社会工作者和社工机构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发挥“五社联动”的最大效益。加强“五社联动”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多部门联合开展积极有效的防疫宣传工作有助于社区居民做到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做好社区治理工作。
第四,做好“支持者”。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和小组工作方法有助于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隔离期居民的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宣传工作,有助于激发社区居民的能动性,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社会工作者做的卫生清扫工作有助于社区环境工作的整治,有助于阻断疫情的传播。某社区可以将社区绿化、卫生清扫工作交由社工机构完成,由社工机构开展相应工作,改善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落后的情况,有助于防疫工作和社区治理的顺利实施。
目前,某社区的多项助人服务工作缺乏专业人员去开展,助人服务工作质量较差,效果有限。社区急需吸纳优秀的社工专业人才加入服务队伍,配备网格员,做好精准的户籍管理等日常工作。通过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助人方法的力量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制定科学的社区发展规划,联动社区内外部资源,推动社区的发展,实现良性社区治理共同体。有必要让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专业方法的力量支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实现社区良性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让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构建良性社区治理共同体,尽快渡过疫情危机。通过这次新冠疫情我们认识到了需要加强社区治理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工作机构以及其他各方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相信通过社会工作者开展项目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常态化社区防疫网络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五社联动”并做好“支持者”的工作,社区治理共同体将良好运行并充分发挥其抗击疫情的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凝聚多方资源和力量,建成运行良好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进而逐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