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笔谈

2021-11-30 05:11孙万勇张同乐姚志军张志永康彦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柏坡民主革命

孙万勇,张同乐,姚志军,张志永,康彦新

(1.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4;3.西柏坡纪念馆 研究部,河北 石家庄 050411)

西柏坡精神的特殊品质

孙万勇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西柏坡精神诞生于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特定时期,具有鲜明的特殊品质,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必要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问题。

1.鲜明的转折性。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处于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建设、从打碎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转折关头。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形势,从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做出及时正确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有着善于总结自我完善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几次重大转折的经历。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蒋介石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必要的防备,大批共产党人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变斗争策略和方式,经过艰苦的求索之后,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土地革命时期,“左”倾冒险主义一度在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历经血与火的苦斗,付出极大牺牲,直到遵义会议才找到出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1936年12月,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最终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的方针,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人因势利导,化危为机,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柏坡时期同样是转折,但与前几次转折有三个显著的不同。一是转折的自主性不同。西柏坡时期的转折,不是被迫、仓促的或化危为机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历史性胜利之际,经过深思熟虑、审时度势后自觉主动的转折。二是转折的性质不同。西柏坡时期的转折不是失败到胜利的转折,而是从一个胜利向另一个胜利的主动转折,开创了胜利时主动转折的新模式;要解决的是两个胜利之间的衔接问题。三是转折的着眼点不同。西柏坡时期的转折,不再是为了革命的生存发展,而是着眼于党成为执政者后如何与时俱进、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使新中国长治久安。正因如此,西柏坡精神具有强烈转折意义,为我党实现新旧时期、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执政、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转换,在思想方针、工作重心、工作作风诸方面提供了指引,确定了党在转换时期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2.内涵的丰富性。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革命与建设的双重使命,使我们党具备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维。历史要求我党不仅要研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问题,而且要研究成为执政者将要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对此提出较为全面的执政理念和方针政策。这在我党处于分散状态、局部执政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

尽管我党在瑞金时期也建立了中华全国苏维埃政权,在陕甘宁有边区政府,但那时的主要精力在军事斗争上,在于如何打破敌人的封锁进攻,巩固根据地上;在那些时期也有过执政的经历,但是局部的、暂时的和实验性的。以陕甘宁边区为例,当时只有近13万平方公里面积、150多万人口,有效管辖时间10多个年头。在那个时期,我党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整的执政思想和全面的实践,更不可能研究胜利之后的“守成”问题。当然,那个时期的探索,也为我们全面执政做了有益的准备。只有到了西柏坡时期,我党要回答如何完成革命和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由此决定西柏坡精神不是单一的、简约的,而是复合型的、有丰富内涵的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既包含打碎旧世界的革命斗争理论,比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加强纪律、集中统一的规矩意识,而且也包含了如何建设新中国的执政思想,比如民主建政的思想、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不仅有管理城市、经济建设的思想,比如依靠工人阶级、稳定工商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针,而且还有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提出了谦虚谨慎、拒腐防变、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战略思考和举措。

3.一以贯之的继承与创新性。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不同时期诞生的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继承了党在各个时期伟大精神实质,同时也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比如,它继承了建党初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至上”的理念;继承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又进一步确立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风”的延安精神,又创新性地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思想。

西柏坡精神的最大贡献,就是奉献了“守成”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回答了几千年封建王朝都没有找到出路的历史难题,提出了跳出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的新思路。中共中央预见到进城后革命队伍可能被腐蚀的危险,未雨绸缪地提出两个务必的论断,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证明,这是中共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新的重要贡献,不仅指引全党顺利度过工作转移的转折时期,更为执政后党的建设确立了长久的思想基础。

4.强烈的现实性。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迄今已有70多年,虽然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西柏坡精神仍然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西柏坡时期是无限接近革命成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由革命者变为执政者。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中国共产党人在祖国“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肩负起“强起来”和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重任。这何尝不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习总书记还多次强调,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做“因时而变”的明者,始终把握斗争的主动权。在新的时代,我们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挑战,仍然需要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路程,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赶考路上交出了合格答卷。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依然面临不少问题甚至危险,那个如何“守成”的话题仍然没有画上句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仍然需要向人民群众、向历史交出合格的答卷。

“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的内涵

张同乐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凝练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精神,其丰富内涵主要表现在革命目标的远大性、革命立场的坚定性、革命作风的顽强性、革命策略的灵活性、革命纪律的严整性、革命进程的连续性。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目标的远大性。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二字,从广义上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发事物产生质的飞跃,而狭义的“革命”则是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国领袖和当代领袖所说的“革命”,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且这个“革命”根据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任务。因此,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新年献词所指的革命,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暴力革命和政治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2]越是接近胜利的时候,越要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革命进行到底。

2.立场的坚定性。将革命进行到底,就要有立场的坚定性。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历史性时刻,怎样保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不变色,顺利地适应工作重心的转变,担负好新的历史重任,是摆在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将革命进行到底就要具有立场的坚定性。思想建设方面,要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防止“糖衣炮弹”进攻,警惕居功自傲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3.作风的顽强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1438-1439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是一种外在表现,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风顽强才可革命到底。

4.策略的灵活性。革命进行到底过程中目标的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必须辩证统一。策略灵活性还得益于毛泽东倡导的学习精神,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荫蔽的斗争……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实质上就是革命进行到底过程中目标的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

5.纪律的严整性。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坚持纪律的严肃性。1948年6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提出,毛泽东主席最近指示全党干部研究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第二章。他说,使同志们懂得必须消灭现在存在于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这个指示对于当前的大革命极端重要。随着革命的继续胜利,共产党行将成为统一的全国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政党。但是,要保持已得的胜利并继续胜利,和达到全国规模的胜利,集中的革命纪律,便具有头等的决定的意义。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我们布尔塞维克党内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全体工人阶级群众最充分的和全心全意的拥护……那末,布尔塞维克党,莫说两年半,便是两月半,也不能维持政权。”①

6.进程的连续性。中国革命是一部连续剧,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一个短小的序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激励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当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即将建立之际,毛泽东同志发表新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4]当年,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但革命进程具有连续性,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弘扬西柏坡精神,肩负“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使命担当,在富起来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赶考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推进事物发生质变的革命,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的革命,既包含着继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也包括推进党的革命事业的升华。这就是实现新的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4]

新的赶考路上如何守护好“人民的心”

姚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西柏坡时期,国共两党围绕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展开激烈博弈。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和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毛泽东、中共中央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不仅科学揭示了民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历史规律,还把民心作为观察时局的风向标、制定政策策略的压舱石、推动革命进程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战争、土改、整党、城市、统战等中心工作,在广大人民中成功孤立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赢得巩固了民心,也赢得巩固了政权和江山。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赶考路上,汲取借鉴西柏坡时期党赢得和巩固民心的历史经验,始终守护好“人民的心”,无疑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守护好“人民的心”,必须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既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客观要求,也是赢得和巩固民心的政治保障。西柏坡时期,为满足农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翻身解放,迸发出旺盛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经过战略决战,党带领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站立起来的历史夙愿,迈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在国共两党激烈的民心争夺中,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获胜,就是因为国民党代表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其政府军队等国家机器是用来压迫人民的,具有先天的反动性;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除了人民利益之外,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具有先进性、进步性。历史证明:一个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才能把广大人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熔铸起磅礴的革命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5]因此,在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为人民服好务、谋好利,也才能守护好、巩固好“人民的心”。

守护好“人民的心”,必须把握民心转化的规律。除了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所实行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正确与否、工作方式方法正确与否,也是影响民心动向的极为关键的因素。这是民心转化的内在规律。西柏坡时期,在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中,国民党在国统区也试图进行土地、货币改革,铁腕打虎,以整顿经济秩序,抑制通货膨胀,但终究草草收场,无果而终。而悍然发动内战、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签订卖国条约、不断加重赋税、持续增加军费……这些不得民心的反动错误政策,致使国统区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最终使人民对国民党失去信任,而且更加痛恨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发展生产;及时纠正土改、整党中“左”倾偏向,使解放区各方面工作走上正确轨道;系统制定接收管理大中城市的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加强思想作风、纪律规矩建设,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实现全党全军集中统一。这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策略和战略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推动了“民心向我”“胜利到手”的深刻转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6]68。因此,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深刻把握民心转化规律,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合国情、顺民意,在方针政策导向上不出偏差,不走歧路,才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也才能守护好、巩固好“人民的心”。

守护好“人民的心”,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建国前夕,毛泽东曾经把我们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作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战胜强大敌人的“主要武器”和宝贵经验之一。[3]1480西柏坡时期,面对国民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排挤、迫害、打击,中国共产党适时指明方向,关怀、支持和帮助更多的民主党派改变立场,站到人民民主革命阵线中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共同策进,完成建国大业;确立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方针政策,携手并肩创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各民主党派和社会民主力量的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5]因此,在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才能最大限度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也才能守护好、巩固好“人民的心”。

新的赶考路上话民主

张志永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正式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成果,我们应当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背景下、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地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发展脉络。

首先,从“跳出历史周期率”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自从1921年建党后,我党就抱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

抗战后期,建立新中国的航船已经露出了地平线,我党将要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也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他在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的前夕,触景生情,首次提出了“赶考”的时代命题,满怀信心地要考个好成绩。显然,我党不仅把民主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和革命目的,也把民主作为巩固革命胜利成果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始终保障人民民主,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正式宣布,“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与第一次赶考的任务相比,第二次赶考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人民民主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服务。就在2021年3月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具体到新时代而言,就是正确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年10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他还提出了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新要求: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显然,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进一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其次,从“西方式民主”到“中国式民主”。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民主的形式决不是像可口可乐一样全球一个配方一个味道;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背景下,实现民主的形式理应有所不同。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国家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政治制度传统。辛亥革命后,我国曾经照搬过西方式民主,但都失败了,更造成了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等四分五裂的局面。西柏坡时期,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议会制,袁世凯、曹锟都搞过,已经臭了。”[7]13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功地探索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制度,这是一种迥异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新式民主,它保证了我党第一次“赶考”取得了好成绩,成立了新中国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然而,改革开放后,国内许多人误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把西方式民主奉为圭臬,对竞选制、议会制、政党政治等民主形式津津乐道,很少关注广大人民群众是否享有实质民主,甚至隐藏着政党轮替等图谋;尤其是我国一度出现过“精英治国论”,一些人蔑视人民群众,纸上谈兵。这从西方政治学原理来讲也许能够讲得通,但揆诸事实,就会发现西方式民主并不具有普世价值,在其他国家政治实践中很难行得通。试看全球100多个采取西方式民主的国家中,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仅十来个,绝大部分国家陷于政治动荡、经济贫困之中。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重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建立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8]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创造了中国式民主,也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据统计,至今世界上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大约有28亿,但是,我国就占了一半以上,这说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72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显然,中国式民主有效地凝聚了民心、民力,居功甚伟。

总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充分证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正确和威力。今天,我党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赶考之路,进一步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形成了中国式民主的新型民主模式。如果说此前全世界人民只有一条西方式民主道路可走,那么,现在中国式民主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金钥匙

康彦新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把赴京建国喻为赶考,并强调“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这是党中央在中国革命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时期提出的新课题,其核心要义是破解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如何建设;如何破解长期执政、如何长期执好政重大历史命题的精神密码。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指导时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9]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的讲话中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5]这一重要论述赋予了“赶考”新的内涵。新的赶考之路,起步出发点是建党100年,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转折点,其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强其魂、健其体,从而更好地引领这一伟大事业。

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领导中国革命力量从弱到强,在西柏坡即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面临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在接见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指出:“国家政权的领导权是在中国共产党手里的,这是确定不移的,丝毫不能动摇的。”他还强调:“将来政府的组成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是核心,是骨干。”[10]300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厚植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灵魂深处建立起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同时,努力将党的方针、政策等主张转化为群众的意识、群众的行动,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其次,坚定不移地破解本领恐慌提升执政能力。在西柏坡,毛泽东专门责成中央政策研究室把党成立以来的中央文献编辑成《政策汇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土地改革、外交等,作为七届二中全会学习文件,要求党的高级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因为当时我们的300万党员干部85%是从农村来的,长期从事农村革命斗争,只有农村斗争经验,缺乏城市管理经验。毛泽东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3]1428这一系列措施实际上是为破解我们党进城后本领恐慌的重要措施。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国内国际环境并不平稳,新问题、新难题层出不穷,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人民对教育、医疗、住房等还不尽满意,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6]404因此,必须把学习作为党的建设重中之重来抓。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要抓好三个方向的学习:向书本学习,掌握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向领导和同事学习,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向群众和实践学习,熟知群众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办法,切实提升执政能力。

再次,坚定不移坚持自我革命抵御各种风险。“赶考”是面对风云考验,于变局中开新局。西柏坡时期,土改运动出现“左”的倾向,给革命造成了极大损失,中共中央主动检讨,承担了“左”的问题发生的责任。毛泽东指出:“我感觉各地所犯的许多错误,主要的是由于领导机关所规定的政策缺乏明确性,未将许可做的事和不许可做的事公开明确地分清界限。”“我们过去有许多工作,既未能公开地明确地分清界限,又未能作系统的说明,不能专责备各中央局,我自己即深感这种责任。”[7]74-75自1947年12月会议开始纠“左”,最终使土改运动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战略决战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力、人力,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这一论述指出了实现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途径,为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自我净化”,纯洁党的队伍,保证我们党的肌体健康;坚持“自我完善”,补短强弱项、固根防源头、治苗打露,严堵制度漏洞;坚持“自我革新”,勇于推进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

最后,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分析了党内因胜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情绪,以及面临执政考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根据毛泽东提议,通过了“六条规定”,这一系列措施其核心就是在即将走上全面执政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以什么样的工作作风迎接执政考验,警示全党在胜利面前找准每一名党员的工作坐标。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我们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党以什么的作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事业,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考试。在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过硬作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引领时代的发展;必须深刻理解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打江山、守民心,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势,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让党员领导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确保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注释:

① 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收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联合编撰《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25页。

猜你喜欢
西柏坡民主革命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中国式民主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中国的出行革命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