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数据的应用及风险防范研究

2021-11-30 03:20叶方杰中国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
品牌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隐私权金融用户

文/叶方杰(中国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信息,信息数量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的数据查找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及归纳就显得非常吃力,因此虽然信息量非常大,但是其利用效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怎样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并进行全面应用,这是大数据技术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就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说,它是大数据运用的关键领域,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金融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改善金融机构的监管及投资人员管理。就政府方面来看,它也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全面应用先进技术,从而构建金融大数据平台。

一、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一)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针对大数据来说,它能够促进金融监管效率的增加,并再次制定监管形式。针对原有的金融监管来看,通常情况下,都是上级不管构建相关的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下级机构的工作情况开展检查,该监管机制是比较落后的,一般都是在事后开展监管,从事前来看,一般都是借助法律及道德规范加以预防,无法提前进行监管。基于金融大数据构建金融监管系统,有助于在第一时间监测多方面的数据,并就异常数据进行上报[1]。比如,股票市场数据的变化及交易账户数量等,若是凭借人工筛选的方式实现,很难进行实时监控,而借助大数据系统,不但能准确地找到重点账户,筛选出交易异常的行为,其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二)提高客户管理准确度

互联网用户在进行应用时,会出现很多行为信息,企业在进行服务时,也会获得不同用户的消费水平及偏好信息,利用信息汇总及筛选,能够有计划地提供相应的产品,促使营销成功的可能性加大,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获取效益。就金融机构来说亦是如此,借助大数据可以对用户资产实力及承担风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计划地设计产品,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其数据库量的多少,将决定着信息的准确度,从而决定营销产品的质量,以便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要[2]。就风险承受力而言,若是信用评级比较好,那么其产品利用也将具有很大优惠,而信用评级相对较差的客户,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些产品的利差将对企业的风险缺口进行填补,就客户方面来看,想要争取更大的利率优惠,则会对自身的信用评级加强重视,而不会轻易出现违约现象,有利于金融环境的全面增强。

(三)改进投资策略的制定

对金融机构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怎样在大量的投资标的中,筛选出最适宜的标的物,应该根据标的物的流动性及风险程度等指标开展综合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帮助金融投资人员迅速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及完善的资产组合对策等,从而达到个性化投资对策的制定。

二、大数据运用背后的风险

同传统金融业进行对比,互联网金融有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对于大部分互联网金融而言,往往会寻找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虽然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也促使投资管理风险越来越多。另外,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整个行业还缺乏规范性,由于投资经验相对较少,极易被诱导,因此有着较大的风险。文章主要从隐私权侵犯及信息正确性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一)对隐私权的侵犯

不管什么事物,其都具备双面性特点,虽然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金融监管的效率,但是在这一背景下,用户的个人信息极易出现泄露情况,怎样有效借助大数据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全方位地保护用户隐私,这对于有关人员来说,无疑是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隐私权来看,实际上,它属于民事权利,从法律层面来看,没有获得当事人许可,就运用其隐私信息,甚至进行贩卖,这样的行为都是侵权[3]。从用户方面来看,他们在应用互联网开展一系列活动时,往往会暴露自己的信息及偏好,在潜移默化之中发展成大数据库的构成部分,针对这类数据库开展控制的机构,往往会对用户信息开展分析及筛选,从而对用户进行准确的画像,基于大数据信息库来看,个人隐私会越来越透明。

(二)危害信息正确性

就金融机构来说,通常情况下,实际提供服务之前,都会先对客户的征信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若是客户信息存在被盗用及非法篡改的情况,那么数据库中的信息将缺乏可信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的正常办理。

除了信息本身的失真情况外,在大数据中,还会对群体开展分类评级,若是这一工作缺乏科学性,也将导致不公正现象产生,以某一用户评级为例,他是根据其群体的平均评级进行确定的,这对这个用户而言,极有可能存在不公平现象,针对部分低收入消费人员来说,也会由于群体评级不符合要求而不能满足贷款标准,实际上,从客观层面来看,该个体用户是存在正常贷款的可能性的。

三、关于大数据风险的防范

现阶段,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金融水平比较落后,针对金融风险防范还不够完善,应加强相关措施的研究。对此,要求相关的企业应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强化风险控制力度,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风险信息的准确判断,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标准范围中。对此,文章针对大数据风险防范进行如下分析,仅供参考。

(一)优化及改进隐私权保护法

就我国目前发布的法律体系来看,在《宪法》及《刑法》等法律中,针对隐私权保护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还将隐私权归为民事权益,基于《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在互联网领域对个人隐私权进行了保护。其中明确规定,若是网络运营商想要获取及应用用户信息,应该在用户协议中作出明确说明,将使用目的及方式阐述清楚,若是没有得到用户的许可,不能对用户信息进行篡改及售卖。基于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促使隐私权保护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但是就隐私权保护来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及完善。伴随大数据的普遍运用,再加之宪法及刑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想要更好地保护隐私权,还应制定科学的隐私权保护法,同时也应构建针对性的监管法律机构,这样不但构建了针对性单行法律,还包含了系统性总法律,为隐私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4]。

(二)强化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

除了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强化企业的自律管理,构建针对性的行业规范,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更和谐的制度环境,更好地引导隐私权保护,确保大数据应用的规范化。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需对保护用户隐私的制度进行健全。立足于小处角度,应对职员的保护隐私意识进行提升,避免用户信息被泄露,同时还应同其签署保密协议;立足于大处方面来看,应构建专门的隐私保护部门,这样不但可以对用户隐私风险开展控制,还能对保密工作者的工作完成情况开展控制。除了要对人事方面进行调整以外,从客观层面来说,针对技术防御方面应进行改进。就个人隐私信息而言,因为在各个服务网站都有记录,因此其信息分布相对分散,如进行网购消费时,其收货地址就会被记录在机构平台上,虽然可以不用每次都填写,为后续购物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样也对居住信息等进行了泄露。基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一小部分企业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能够对个人隐私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该类信息库若是受到黑客攻击,也会产生大规模泄露问题,因而机构应强化其防火墙防御,对客户身份认证进行准确识别,最大限度地保护隐私安全。

(三)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就隐私权的保护来说,应注重公民隐私意识的增强。有关的机构和企业应加大保护个人隐私的宣传,注重保护方式及途径的宣传,让公民能够全面意识到信息泄露及盗用之后,能够让信息采集方运用针对性措施来降低个人损失,同时还 能向上报备。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为信息盗用问题,如果在征信报告中存在不利信息,会对用户的正常贷款造成影响[5]。若是用户可以对征信报告开展定期检查,就能避免其信息被盗用,进而对自身的征信记录造成不良影响。针对存疑信息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出问题,并尽可能地控制损失,防止多年之后才看到不良征信记录,这样就很难去查找其中的原因。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就金融机构来说,其运营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使得市场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且信息量也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在巨大的信息中,金融机构怎样收集及筛选自身需要的信息,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对此,就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应确保其不会对隐私权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隐私权金融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解析
信用卡资深用户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