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设策略研究

2021-11-30 01:10张玉娜海阳市朱吴镇农村经济管理站
品牌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农业信息化

文/张玉娜(海阳市朱吴镇农村经济管理站)

在新农村、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农业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着改革与重组,但是改革体系将意味着除旧退新,传统农业市场的思维模式与执行方式或许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日,故此,为巩固和完善未来农业市场领域的发展,须充分借助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聚焦农业经济市场目标,同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以更加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标准,鼓励农业经济领域的不断探索。此外,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尚且存在诸多的危机,还须在多方力量支持下作出完善,以此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保障国内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概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的相关内容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并逐步实现全行业的覆盖,同时在农村地区农业的发展阶段中亦是如此。自古以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且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的大国之一,农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

为探求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准则,须从农业体制的角度上入手。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市场、农业科研教育、以及农业生产管理三个环节。具体环节的内容分析如下:一是,在农业市场中,正确合理地发展农业经济市场管理信息化,可针对性了解市场的需求,并结合市场的需求实时优化调整农副产品的种植模式,同时按照掌握的信息差,在保证农副产品销售成本的基础上,继而扩大产品的销售利润,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二是,在农业科研教育中,发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主要以专业性人才为主,通过培养专业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借助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水平,摒弃传统的老旧思维,进一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国际领域相接轨,彰显中国农业大国的基本水准;三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以经济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保证农业生产管理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故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农业领域的发展其有极高的价值,同样也是解决当前国内农业发展困境的一大优势[1]。

二、分析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价值

(一)适应农业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各项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各个领域提供了转型的机遇。农业经济领域同样身处时代变革中,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目的,可积极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与信息化专业设备,紧紧围绕农村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科学分析各项农业管理动态数据,将区域性建设与农村资源体系相融合,既能够以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将农业区域性资源建设成当地的农业经济优势,又能够帮助农民扩大农副产品的创收效益。故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环节中,颇具成果。

(二)改善国家农业经济领域的发展质量

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环节中,按照国家和政府关于农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与补贴为观点,通过搭建农业经济管理平台,及时传达上级机构的最新政策文件,确保农业经济信息的时效性与共享性。故此,在国家农业政策模式的支持下,应构建农业管理信息平台,获取多方面的农业资源优势,更好地提升国家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继而巩固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体系。

(三)创设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新机遇

农业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高新技术思想转变传统技术思维,以高效的执行力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这对于找出限制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大有裨益。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农村农业领导者探索农业结构性改革,并提高农副产品的种植产量等,树立了农村农业从业者的种植信心。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创设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新机遇,吸引更多的投资资源,可为建设新时代农业市场环境奠定基础[2]。

(四)满足未来农业战略局势的必然要求

面对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现状,须通过改革开放的手段,紧紧跟随其发展趋势,保证国内经济市场在国际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际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可以得到世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也会受到来自世界的经济风险。而世界经济处于瞬息万变的格局中,一旦处理不当则会由外及内地影响国内经济市场。农业经济作为未来农业全球化战略局势的核心环节,是立国的根本所在,更须借助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适时调整面临的风险与机遇。此外,国内政府须高度重视农业战略格局的发展体系,统筹兼顾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趋势,融合信息化管理技术,保障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探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环节中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高质量的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

在农村地区,留存的多半为一些中老年人,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引导者多为年纪较大且及传统思维严重影响的管理群体。这一点在部分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这说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缺失。越来越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因地区的限制、资源的限制以及待遇的限制等问题,不愿意屈身到基层农村农业部门中,因此造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缺乏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严重限制了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3]。此外,造成信息化专业人才缺失的原因还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高等人才的培养层次中谈起,近年来一些高新专业,如计算机专业、金融专业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且相关高校也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而农业型技术人才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现今,大部分高校在农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重视,导致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想学生进一步得到培养须在研究生阶段或者博士阶段才能获得较好的师资力量。二是,在上文中提及到,农村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各方面的发展条件限制了人才的引进,导致人才逐渐外流。故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环节中,人才是关键,须在政府的引导与当地部门之间积极建立起人才吸引政策,同时与当地高校联合推出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专业技术人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正确发展。

(二)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农业经营思维

除了专业型人才的缺失之外,面对农业市场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新方式、新理念,因自身的传统思想限制或者自身的专业水平限制,政府在开展工作时难免会存在问题,无法正确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此现状的因素如下:虽然经历改革开放,且2020年是中国摘掉最后一个脱贫地区的帽子,我国已正式步入下一阶段的农业发展新时期,但是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存在较多的劣势,如思想认识的缺陷、教育水平的缺陷等,要想完全实现城乡水平统一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鉴于此,在开展农业市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环节中,农业从业者无法适应新事物的诞生,继而不配合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流程,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正常进程。此外,农民作为农业发展大计中的关键环节,是农业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建设者,农民素养的提升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地位。为避免因农业经营思维对农业经济经营信息化水平的影响,须积极落实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介绍新事物的相关内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三)缺乏农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

伴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广泛关注,国家与相关部门已经逐步实施和开展各项经济措施,并积极吸引各项资金的注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营造出良好的现代化农村农业经济建设环境。各项资本的入驻固然是好事,但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农业基础设施中,尚须一段时间,其与农村农业发展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不仅不会提升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还会导致农业经济呈现退后的局面,更不利于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可能会解决当前面临的弊端,保障信息化工作效率的提升,以此建立当地区域的适应性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农业设备与基础设备的资金投入中存在不足,无法正常参照切实的流程进行,出现农村预期的信息化农业建设水平严重不满足发展需求,同时限制了整个农村地区达不到建设要求,延缓了农业市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4]。

四、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方案

(一)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

思想作为发展的基本内容,唯有改变思想模式方可在各种改革模式中立于不败之地。鉴于此,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环节中,须以转变思维与思路为基本,着重探索信息化经济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此彰显信息化管理的本质,同时按照区域内的农村农业发展状况,切实制定规划性发展方案,在满足政府与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信息化农业的发展趋势。

此外,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农业市场经济中的融入,使各项农业发展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农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机制,充分参考国外农业大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发展经验,侧重于形成良好的基层信息化培训体系,将各种先进的工作思想与创新思维贯彻执行到工作培训中来,以此构建良好的农业生产信息化流程,确保信息化水平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效用。

(二)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与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市场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科学严明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

故此,须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使其适应当前农业区域经济市场的发展目标,同时按照区域农业的发展背景和资源优势,建立切实的工作任务,找出影响与限制农业经济信息化推行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所在才能在制度环节中设置针对性的研究对策,保证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

此外,在制定制度之前,须深入各方农业区域内,统筹基层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并为制度设立监督体系,确保管理制度的严明性;其次,在发现问题后应积极结合各部门开展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以此建立更加详细的经济管理方案,细分信息化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任务;最后,一旦出现信息化管理的漏洞,导致出现重大缺失,应明确第一责任人,及时惩处,严惩不贷。

总之,通过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统筹发展农业经济规划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工作效用[5]。

(三)培养从业者的综合能力与构建信息化平台

除了在管理制度上入手之外,农业从业者作为基层主要执行者,须不断提高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技能,并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帮助下,使其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技术;同时可设置农业示范点,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贯彻其中,以真正的实例转变农业从业者的思维模式,使其学习到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价值;此外,须积极联合各农业部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从软件与硬件配套设施中入手,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解决信息短缺的问题,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资源,积极维护信息化平台的动态改进方案,以专业化、多元化的信息管理机制,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

(四)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每年高等院校中农业专业型博士、硕士毕业生人数达上万人,而从事基层农业的人数甚少,其原因在上文中有所介绍。故此,为积极引进专业型人才,须提供更好的人才吸引政策,切实保证和解决高质量人才的相关待遇,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满足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发展空间。此外,须着重注意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创新,加强种植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相关联系,设置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技术的革新,满足信息化农业经济市场的需求,以此为农村农业市场经济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创新。

五、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性专业体系,对国内的农业市场环境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市场适应时代化发展需求的目的,须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制度变革、技术创新等层次,严格落实各项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扶持政策,确保中国农业经济逐渐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人才农业信息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