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禄
鸡西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属二类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鸡西市市本级的殡葬事务服务工作。多年来,该中心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崇尚科学、树立新风,提倡厚养薄葬,弘扬精神美德。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实现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流程日趋规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提升”。中心被鸡西百姓誉为“终有所葬,身后无忧”的守护生命的天堂。
逝者已去,后人节哀。中心大力推崇“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约办丧事”的人文治丧理念,推出了七项便民服务措施和八项文明祭祀方式;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倡导绿色低碳殡葬理念,努力营造文明祭扫的社会氛围;建立网络祭扫平台,积极开展“鲜花换烧纸”活动;免费提供黄飘带、祈福卡、天堂信箱、祭祀树等文明平安祭祀新形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了殡葬服务模式,中心开通线上收费和网络缴纳寄存费平台,并免除了千分之六的手续费;为了不断优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设立礼仪引导服务台,实施免费礼仪引导服务、免费礼仪送灰服务;对窗口部门推行了“三声四心”、站立式服务和双手递接服务,体现文明有礼,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满足群众需求。
鸡西市殡葬管理处志愿者服务队
敬叩英灵洒浊酒,清风拂面情亦绵。为庆祝建党百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缅怀红色革命英烈,中心组织干部职工赴鸡西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祭典烈士扫墓活动;赴黑龙江省侵华日军鸡西罪证陈列馆,共同缅怀死难同胞;开启红色之旅,赴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了解北大荒开拓的先行者王震将军的事迹和辉煌业绩;开展参观红色文化,观看龙江“四大精神”专题展,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荒种地50亩,自力更生种植了地瓜、土豆、豆角、白菜等各类蔬菜近20个品种,做到自给自足,满足职工的绿色健康餐饮需求;观看红色电影,赓续精神血脉,组织观看《建党伟业》《青春之骏》《金刚川》《铁人王进喜》等红色影片。在红色历史中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血脉,增强殡葬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心秉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人员解愁的初心。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立慰问小组,慰问鸡西市立新村五户退役军人、孤寡、智障、残疾等村民,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还送去米、面、油、挂面等日用品,解决困难人员的基本民生保障;立新矿岭南委路段出现下沉,道路坑洼不平,炎热夏季尘土飞扬,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正禄带领干部职工利用下班之余义务修路630余米,并做到每日洒水降尘,切实解决立新矿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近年来,中心积极落实惠民减免政策,2016年至今为1260名困难群体实施惠民减免丧葬费用总计达49.6万元,充分体现了民政为民的服务宗旨。
“春回大地万物苏,山添新绿正当时。”中心成立干部职工志愿者服务小组,深入森林公园参加全市植树造林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为国家增添新绿;多次到鸡冠区东风街道向阳社区,开展义务清理小广告活动;每日值班职工义务清理通往中心两侧道路上的红布条等垃圾。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卫生问题,为创建鸡西文明城市助力加油!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式,中心坚持疫情防控与为民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层层压实,制定《关于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的通知》等20多个防控工作文件,启动紧急防控措施,限制治丧祭祀人数四人及随行车辆三台,设立疫情防控亭,悬挂疫情防控宣传条幅;设立疫情防控“四道卡口”防线、严格落实执行“三宝”(扫行程码和健康码、测温、戴口罩),做好通风、消杀等工作,并制作疫情防控宣传手册、宣传板和标语,张贴布置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同时,运用微信工作群、网站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确保干部职工和治丧群众的人身安全,未发生感染事件。主动承担立新街道2个卡口,持续3个月的坚守,顺利完成防疫工作,得到了立新矿百姓的赞誉,立新办事处赠送锦旗一面,干部职工荣获抗疫先锋称号。殡葬服务属于特殊行业,全年无休息,在疫情防控期间,殡葬职工更是无私无畏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每天24小时为广大丧属提供暖心、贴心服务的承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鸡西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守护生命天堂,奉献人间真爱”为工作准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岗位,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更真心、更暖心的服务,为鸡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