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11-29 22:09申洋
关键词:队伍思政政治

申洋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特点。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工作素质明显提高。但在综合素质方面有待提升,存在尚未厘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能,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机制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等问题。因此,建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形成协同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0-0082-06

不同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不同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变、持续跟进、因势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开展工作。当前,我国正值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齐心奋斗的关键期,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正面临着一些全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优化队伍建设。地方主校只有用好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才能避免千校一面,更好地解决本校面临的特殊问题,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工作队伍功不可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更加突出,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工作形式具备更强的事务性,工作手段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工作行为具备更强的示范性等。这样一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地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自身仍存在这么多问题和不足,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地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能量的发挥也被严重削弱。因此,正确地分析当前地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更加有效的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机制,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价值。

一、地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

思政工作队伍是引导地方高校学生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迎来了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特别鲜明的新时代,取得了一系统的显著成绩。从目前来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面临以下现实情况:

(一)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地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选择、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保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2020年1月16日,《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署后印发到了全国各地。该文件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应当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2020年4月2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文件要求,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加快推进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构建全校齐抓才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设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强化集中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培养,引导地方和高校增加投入,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启动并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不少地方政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也制定了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规定相协调的制度性文件和政策法规。这些制度性文件和政策法规为地方高校思政工作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地位提供了政治法规依据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已经体现出了明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笔者所在的学校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协会,吸纳了全校120名思政教师作为首批会员。该协会主要探索走思政教师职业化成长之路,具体包括学生心理沟通技巧、心理咨询、党团建设、职业规划等。这些做法体现出了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也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体系

早在2009年6月,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就在山东大学成立了“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2015年改称为“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基地”。2019年5月4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大庆师范学院主办了全省思政课新人职教师培训班全省79名新人职的思政课教师参加了培训。上海市每年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提供七十万元的创建资金,上海市科技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也建立了每年数十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德育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建立了五个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基地,两个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十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集中用于高校思政教师的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

在教育部2020年1月16日公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省(区、市)、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新入职教师需参加岗前专项培训,保证思政课专职教师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和专题研修,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教材使用为核心的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探讨和研究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由此可见,不管是在体系机制建设上,还是在实践领域当中,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体系都已经实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三)明显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长达四十余年的建设,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成员素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大批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开拓创新、勤于育人、务实求真、锐意进到的先进典型已经涌现出来。从整体为来看,目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流和本质是好的。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鲜明的政治态度,他们爱党、爱国,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对重大政治问题认识清醒。在工作方面,他们思想活跃,耐得住清贫寂寞,守得住教书育人的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例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强忍病痛坚持授课的孔祥慧,南京理工大学将思政课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张海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借助AI助手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胡海滨,安徽工业大学创新“五度”思政工作思路的赵颖虹等等,这一个个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典范带动起了一支支综合素质过硬,精干高效的工作团队,他们面对地方高校特殊的生源、特定的地理环境特色和人文传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繁荣,培养了大量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方高校的繁荣发展,地方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一批又一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各地方高校也在自身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工作经验和光荣传统。这些工作经验和光荣传统则成为后续思想政治工作者前进的方向,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后来者的工作本领。但是,随着经济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实施的教育内容和要实现的教育任务都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亟须解决的新问题和新困难。

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和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

(一)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才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其自身素质、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合力水平密不可分。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导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才能有效地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

从自身素质来看,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技能掌握、专业化程度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自身能力的不足使得他们在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问题。从队伍的稳定性来看,因为体制机制、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方面的差距,使得地方高校的思相处教育工作者在人员配备上远不如部属高校均衡,工作队伍的流动性也更大,这必然会影响到地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从队伍的整体合力来看,现如今“三全育人”的理念已经形成,思政课教师、公共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承担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人员。但是,因为岗位分工不同,管理体系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同,使得他们在相互配合时出现了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此外,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创工作方法。但是,一些地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并未远去,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仍然是一种常态,师生关系并不和谐,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仅仅停留在文件当中,育人效果差强人意。

(二)职能定位尚未厘清

尽管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印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能定位认识仍不清晰。这一点广泛存在于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但是因为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和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地方高校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

对于绝大多数教职工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领导是校党委,骨干力量是思政课教师,辅助力量包括辅导员、学生工作者、团委工作人员和宣传部工作人员,而专业课教师则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边缘人员。在某些教职工甚至高校领导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部工作人员和学生工作者来完成的,跟专业课教师没有任何关系。这些认识虽然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但是并不正确。他们简单地认为,学生在专业课中只能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了蕴藏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全育人”完全成为空谈。因而,如何厘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能定位,科学认识专业课教学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可回避的话题。

(三)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庞杂,同时涉及管理、教学、评价、考核、保障等各方面具体内容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整体统一的科学布局,实施系统完备的政策措施才能使其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从学校的发展布局来看,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是应事、应时之为。如上级要求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便开始搜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和德育资源,编制校本课程;上级要求以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一窝蜂似的开设学生党校、团课、思想大讲堂、德育论坛等活动;上级提出要把喜迎建党100周年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就纷纷以喜迎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开展红色游学、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整体布局。

在高校当中,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统筹管理者和指挥者,但是党委、团委、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的,彼此之间并没有建立沟通、交流和协调机制。如,当思政课教师会解答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但是却不会及时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辅导员,影响了辅导员对學生思想变化的及时掌握:辅导员往往会安排学生在思政课的时间来帮自己处理一些办公事宜或紧急事务,但总是有意识地避开专业课。偶尔,专业课教师也会向辅导员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管理上的问题,却不具备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一样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意识形态的变化,往往不能及时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部分党政工作者认为,自己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自己的管理对象是教师,教育学生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乎,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自为政,并不能协同配合、密切合作,难以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四)师生之间仍未建立密切联系

现在,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之间仍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难以及时解答学生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如,如果没有学生提问,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公共基础课教师,或是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上完课就走,不会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更不可能做到因势利导。团委工作人员、学生工作者和宣传部工作人员跟学生的接触更少,除了组织相关活动之外,基本上跟学生没有交集,想取得学生的信任非常困难,更难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倾诉。学校的党政干部事务繁忙,难以有时间与学生直接交流,不可能及时发现、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烦恼和困惑,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各种力量集中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却因为疲于应付科研、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也较为片面,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变化,不能为其提供引导和帮助。

三、加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最终是为了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拥有一支素质优良、责任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正确地认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情况,科学看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更好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想要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更加具有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只有不断地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使其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其熟悉当前国家的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才能站在与党中央一致的立场上,借助自己的专业背景,把自己的理解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从教学实践来看,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以无产阶级的立场作为出发点,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正确的解读,使学生发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更多的获得感。当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疑惑和焦虑时,应该态度和蔼、心态积极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自己面临的具体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衔接。

(二)明确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和奖惩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想要使其育人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离不开明确的责任机制和强有力的领导体制。要坚持党委对高校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对全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检查和评价。团委、学工部、各系部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接受学校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安排,彼此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这就形成了以全员、全过程和全方面为特征的“三全育人”格局。例如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强烈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进而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专业课教师则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当中,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与专业素养的提升融合起来;宣传部则要深入挖掘本校的优秀教师事迹,做好宣传推介,持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育人功能。

还要不断地完善教育机制,不断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体系。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方法创新、工作成效等列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当中,赋予合理的权重,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和评定。同时,建立反馈及时的奖惩工作机制。要及时发现那些深受师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及时汇总、有效宣传,树立正面的典范。同时,对那些恣意危害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领导,在教育教学中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的教师要給予必要的处分。

(三)建立座谈会和联系人制度,形成协同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育人工程,必须突破各部门、各责任人各自为政的局面,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育人。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的主持人,学工部负责人、团委负责人、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公共课教师代表等都应出席座谈会,参会所有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发现、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与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相比,专业课教师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基准点,更加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所面临的职业选择困难和现实困惑。除了在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将思政工作延伸到课下,借助微信和QQ来找到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他们面临的现实困惑和难题,引导他们客观地认识现实世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积极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强化队伍建设,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以“五位一体”和“四个自信”为指引,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把地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队伍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