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省农村供水问题及对策

2021-11-29 02:34:56郭丽敏马景德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广东省供水水质

郭丽敏,马景德

(1. 广东省防汛保障与农村水利中心,广州 510635;2. 深圳市环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31)

广东省农村供水工作历经1984年至2005年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2005年至2011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2011年至2018年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以及2018年至今的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建设等4个主要发展阶段。经过近40 a的不懈努力,广东省农村供水骨干网络已基本形成,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绝大部分农村饮水正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但由于农村地域广、山区面积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其他诸如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人口分布、水源限制等因素影响,广东省农村供水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分析广东省农村供水存在问题,探讨农村居民都能“喝好水”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广东省农村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提供借鉴。

1 农村供水总体现状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已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4万余处,可保障全省6 348.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4%。尚未实现集中供水的525.6万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且大部分位于偏远山区,人群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及资金投入量较大。

广东省农村供水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多数地区农村供水规模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偏低,截至2020年底,全省规模化供水率为68.9%,仅深圳、珠海、东莞、中山4市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按受益人口规模划分,万人以上规模化水厂仅952处,而千人及千人以下小型供水工程2万余处。小型供水工程的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及人口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1],粤西和粤北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各村之间距离较远,千人及千人以下小型供水工程数占全省总数的69.6%,受益人口分别占当地农村供水工程总受益人口的48.2%和52.7%(如图1所示)。

图1 广东省农村供水现状示意

2 农村供水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少部分农村至今仍未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外,早年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由于先天建设不足、后天管护不到位,部分工程已经难以满足农村供水水质、水量等要求,特别是小型供水工程,在供给效率、水质保障、长效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 供水保障程度低

小型供水工程受资金、规模等因素限制,水源多局限于本村或乡域范围内,呈点多分散、水量少的特征[2, 3]。广东省已建小型供水工程中,约80%水源为地下水或山溪(泉)水,由于缺乏科学的水资源论证、“一站多源供给”统筹及水源地保护,加之众多小水电占据了大量优质地表水源,季节性缺水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供水保障率。据统计,广东省农村供水保障率仅79.0%,粤西和粤北地区由于小型供水工程较多,供水保障率更是低至72.9%和76.4%(如图2所示)。

图2 广东省农村供水保障率现状情况统计示意

2) 工程建设标准低

由于农村供水工程长期依赖于财政投入,投入渠道单一,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已建的小型供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不少工程甚至未配备净化、消毒设施,仅建一个起蓄水调节作用的蓄水池,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据统计,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中仅使用简易方式净化或无净化工程约占1/3,仅简单投撒漂白粉或无消毒措施的工程在半数以上,导致微生物检测类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达标率偏低,进而大幅拉低全省水质达标率的原因之一。此外,早年建设的供水管网多采用铸铁管、镀锌管或PVC管,但由于资金受限难以全部更新,部分管道老化锈蚀严重,影响供水水质[4]。广东省农村供水水质平均达标率仅75%,粤西更是低于70%(如图3所示)。

图3 广东省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现状情况统计示意

3) 工程管护水平低

管护是长效运行的关键一环,规模化水厂普遍实现了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但因效益问题,企业多不愿涉足小型供水工程。目前,广东省小型供水工程管理主体主要以私企、承包户、受益村村委会居多,约占总数的2/3,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知识、维修维护力量不足、水费回收难以保证管护资金等问题,面临政府无力管、企业不愿管、群众不会管的“三不管”局面,导致供水设施设备“未老先衰”现象严重,全省亟需改造的老旧工程约占总数的1/3[5]。此外,农村供水水质监管不到位,农村供水水质监管一直处于“半真空”地带,由于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基本未配套相适应的水质检测中心,所依靠的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力量不足,缺乏自检能力的小型供水工程很难保障所必须的日常水质检测,且检测数据反馈机制不健全导致水质报告被“束之高阁”,约束力较弱[6]。

3 农村供水发展对策探讨

1) 改革农村供水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结合广东省目前实际,改革现有的投融资机制,改变农村供水工程长期仅依赖财政投入的被动局面。摒弃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投资建设习惯,创新农村供水工程投融资模式,科学规范地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建设进程,构建市场化、多元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筑牢农村供水安全屏障。具体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项目特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尤其大型水务企业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以县域为合作单元,与当地政府合资成立供水服务企业(项目公司),有条件地区宜采取一揽子合作方式,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把城镇供水的优质资产与农村供水效益较差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用城市供水的盈余弥补农村供水的亏缺,实现以城补乡、以盈补亏的良性循环[7]。也可通过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按区域统一规划实施等方式,提高项目综合盈利能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8]。

2) 积极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的基础

通过城乡供水管网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化”大管网供水模式,以替代一村一水源“碎片化”的小型供水方式是今后农村供水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维持农村水厂良性运营、确保村民用水安全的最有效途径[9]。综合考虑水源条件、建设投入和建后管护等因素,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建设思路,做好工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通过城镇水厂扩容管网延伸、相邻村级水站合并改造的方式优化整合部分建设标准低、规模小、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的小型供水工程,实现水源统一调度、水厂归并管理、水网互联互通、规模化运营的供水新格局。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质量,还便于后期的管理维护,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

3) 统一标准化建设

在配备必要的净化消毒设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农村供水工程应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建筑外观上结合岭南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特色,建设一批更具岭南风韵、彰显独特气质的“粤美水站”工程(如图4)。同时,统一标识标牌,建设精致美观的围墙护栏、厂区道路硬化、园林绿化。更大程度地树立、增强群众对村级供水工程水质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群众爱喝干净水、自愿缴费的用水习惯。

4) 强化县级统管机制

农村供水工程只有全力推行县级统管机制,才能解决好水站建设碎片化、供水效益低效化、运营管理无序化等多重问题,真正实现农村供水工程的长效运行。推行县级统管,一是通过健全农村水费收缴制度和财政补贴机制,将城镇供水经济可行性和农村供水政策支撑性相融合,这样既能确保农村供水工程的管护资金,也便于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相衔接[10];二是通过传导城市供水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专业化管理经验,编制“清晰化、简易化、便民化”的图文并茂运营手册,培育一批掌握制水知识、会操作仪器设备的村级管水员,确保建成一支人员力量足够、技术水平较高的日常维护及应急维修团队,探索出一条“专业化定期维护维修+村级管水员日常辅助管理”的农村供水工程管护道路[11];三是通过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增强水质检测的技术和人员力量,破解以往村级小型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无资金、无人员、无设备、无技术”的难题,规范水质检测工作[12];四是通过建立全县域水厂设备备品备件、日常消耗药剂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机制,既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采购价格,也强化了安全和质量管理。

4 结语

农村供水涉及面广,存在问题多,难度大,解决农村供水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多渠道筹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强化县级统管机制等措施,为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喝好水”难题,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广东省供水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环境(2023年5期)2023-06-30 01:20:01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 02:42:04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中国水利(2015年10期)2015-02-28 15:13:36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07
水质总氮测定方法改进探究
河南科技(2014年18期)2014-02-27 14:14:54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