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效果

2021-11-29 01:50黄文立洪全龙吴志生朱志华宫淑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罗布重度血脂

黄文立 洪全龙 吴志生 朱志华 宫淑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

有10%的脑梗死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其卒中年复发率为3.6%~22.0%,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更高[1-3]。近年来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最有效方法。然而对于颅内段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颅内动脉支架一直饱受争议,同时传统意义上双联抗血小板及调脂稳斑块治疗,脑卒中复发率仍很高,同时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急需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普罗布考是新型调节血脂药物,本研究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对重度大脑中动脉M1 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 例重度大脑中动脉M1 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 例。试验组中,男27 例,女23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4 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头颈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报告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②神志清楚,有良好依从性,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治疗前服用影响观察指标药物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对普罗布考过敏或不耐受者;④依从性差及未能定期复查者。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s)

1 mmHg=0.133 kPa

组别 性别(男/女,例)年龄(岁) 体重(kg) 体重指数(kg/m2)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对照组(n=50)试验组(n=50)26/24 27/23 63.46±4.15 64.56±5.47 52.92±3.13 52.56±4.07 21.62±1.21 21.56±1.30 80.22±10.87 80.82±8.76 145.18±12.66 143.28±12.72 91.14±10.02 90.28±9.68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生产批号:090403,规格:0.1 g/片)0.1 g/次,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722990,规格:0.25 g/片)0.5 g/次,bid,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血样采集和处理,用仪器法(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 vat 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指标及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纤维素白原(fibrinogen,FIB)。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 评价标准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采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WASID 法:①轻度狭窄:狭窄率<50%;②中度狭窄:50%≤狭窄率<70%;③重度狭窄:70%≤狭窄率<99%。

1.4 不良反应

观察及电话随访,记录两组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脂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APTT长于治疗前,FIB、LDL-C、TG、TC 低于治疗前,HDL-C 高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治疗后的PT、APTT长于对照组,FIB、LDL-C、TG、TC 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PT(s)治疗前 治疗后APTT(s)治疗前 治疗后FIB(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试验组(n=50)t 值P 值11.94±1.49 12.44±2.19 1.34>0.05 15.06±1.63a 18.54±2.01a 9.49<0.05 22.78±2.38 22.52±2.89 0.49>0.05 25.44±2.43a 32.36±2.72a 13.42<0.05 4.17±0.27 4.17±0.32 0.13>0.05 3.88±0.23a 2.34±0.34a 26.72<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LDL-C治疗前 治疗后TG治疗前 治疗后TC治疗前 治疗后HDL-C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试验组(n=50)t 值P 值3.55±0.13 3.55±0.14 0.12>0.05 3.37±0.24a 2.37±0.17a 24.38<0.05 2.17±0.15 2.12±0.17 1.59>0.05 2.09±0.12a 1.18±0.14a 35.17<0.05 5.11±0.14 5.05±0.14 1.86>0.05 5.02±0.12a 3.06±0.12a 80.32<0.05 1.08±0.10 1.07±0.11 0.08>0.05 1.11±0.09a 1.21±0.09a 5.56<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呕吐1 例、腹胀1 例,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呕吐1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0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大脑中动脉M1 段发生率最高[4-6]。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和血管内治疗。Cheng 等[7]研究发现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3 分,提示责任血管所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或影像学提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不适宜血管内治疗[7]。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联合抗血小板聚集、 调脂稳斑块及控制危险因素。Torakian 等[8]发现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责任血管年复发高达23%,表现为反复缺血性卒中或卒中症状进行性恶化。普罗布考为一种新型调脂类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其能通过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系列过程[9-13]。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改变,主要表现为APTT 缩短及FIB 升高,监测APTT 及FIB 有利于评估脑梗死预后[14]。最新研究发现普罗布考可延长APTT,降低FIB 水平,抑制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动脉狭窄加重甚至闭塞[15]。而对于重度大脑中动脉M1 段狭窄患者普罗布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普罗布考能通过调节血脂水平,降低LDL-C,TG,TC 和升高HDL-C 水平;同时延长APTT、PT,降低FIB,解除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栓形成,在重度大脑中动脉M1 段狭窄患者效果良好。治疗前两组的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T、APTT 长于对照组,FIB、LDL-C、TG、TC 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脑中动脉狭窄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安全性高,这对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复发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重度大脑中动脉M1 段狭窄,疗效佳且安全性高,由于本研究缺乏多中心研究,样本量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及研究,值得临床借鉴及探讨。

猜你喜欢
罗布重度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罗罗布的狂想曲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宫斗剧重度中毒
罗罗布
罗罗布
罗罗布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