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凯,辛明禹
(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海阳 265147)
我国属于矿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采矿业也不断的扩大了采矿的规模,地下矿山以地下开采为主,然而地下矿井的开采环境较为恶劣,采矿业也是最危险的行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地下矿井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矿井进行组织、计划和指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活动。加强地下矿井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减少地下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地下矿井的安全稳定发展。
非煤地下矿山以地下开采为主,但地下开采的环境十分的恶劣,是矿井事故发生的主要地点。并且地下矿井空间小、空气密闭性强、温度湿度高,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地下矿井安全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采矿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1]。
采矿企业在矿井工作的大部分员工,都属于农民工或者知识水平较低的工作者,其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由于设备操控不正确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地下矿井安全管理,能够加强采矿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工作,将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员工内心。并且有利于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将正确的设备运用方法传授给员工,提高员工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了因操作失误出现了安全生产问题,促进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地下矿井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加强非煤地下矿山的安全管理,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加快安全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安全检测技术的使用,能够精准的找出故障发生的设备,以便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减少故障出现的概率,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地下矿井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矿山的主要开采位置主要为地下矿井,地下矿井具有空间小、密闭性强的特点,导致地下矿井的通风效果较差,由于非煤地下矿井内没有瓦斯等引起爆炸的设备,所以采矿企业大都忽视了矿井的通风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在矿井开采的前期,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通风设备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造成了矿井缺乏前期的机械通风,在开采后期,也没有安装完备的通风系统,导致矿井内风流出现紊乱的状态,严重影响地下开采工作的进程;其次矿井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差,没有重视通风问题,在长距离区域内没有安装通风设备,导致矿井内空气流通性差,缺乏氧气,加剧了开采环境的恶劣性。并且矿井工作人员出现了懈怠工作的现象,忽视了通风的重要性,没有定期对通风量进行检测,加剧了矿井内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不利于采矿工人的进行安全生产,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2-4]。
由于地下矿井所处的位置的地质条件存在风险,同时,在地下矿井开采之前,没有对矿井所处地质环境进行严格的勘察,导致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问题,出现了矿井透水的现象;或者有些矿山虽进行了地质的勘察,但是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质进行防护,导致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问题,矿井出现了各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矿产开采的安全性。矿井出现透水问题,会加剧矿井内潮湿的环境,加强了机械设备的腐蚀,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加剧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展,不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地下矿山进行矿产运输时主要的运输设备是提升机,由于地下矿井的环境较为复杂,并且运输机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运行,加剧了提升机设备的腐蚀和老化,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提升机长期的超负荷运行,设备容易出现发热的现象,加剧了提升机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例如出现管道磨损、钢丝绳断丝等问题,影响了矿产开采的效率,也提高了事故发展的概率,不利于企业进行安全平稳生产。
地下矿山由于其所处位置地质环境复杂,多有断层,并且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矿井内环境潮湿、闷热、通风差,随着采矿工作的深入,加剧了矿井地质的活动性,被称为“最危险”的职业,安全设施缺少、管理意识等都是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近年来,安全事故不断的增加,严重的威胁了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另外采矿员工自身安全生产意识较差,设备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加剧了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矿井的平稳发展。
我国矿山企业管理人员注重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认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严重的忽视了安全生产在采矿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安全设备的投入较少,导致矿井内安全设备严重不足,加剧了矿井开采的恶劣性;另外,企业不重视开采中安全用具的发放和更新,矿井中所使用的设备老化陈旧,满足不了安全生产的需求,劳保用品发放不及时,导致员工在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劳保用具陈旧甚至超过使用期限,加剧了矿井内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利于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矿山企业对于我国出台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了矿井企业是安全事故高频发生的企业,严重的影响了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矿山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且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不足,也使得企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不能起到安全管理的作用,导致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另外,企业缺乏严格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能对采矿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进项监督和管理,使得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矿产开采的质量达不到标准,严重影响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
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利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次数。首先要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落实企业的安全管理生产制度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另外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监督责任机制,帮助员工更好的提升安全管理意识,认真履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将安全管理与企业员工的奖惩相结合,将安全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
矿山企业在进行矿产开采之前,要严格对矿井所处地区进行地质勘察,掌握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避免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出现透水的现象。同时企业要需要调查矿井所在地洪水的最高水位,来确定矿井井口的合理位置,若洪水高于矿井口需要对井口进行加高和加固,避免出现洪水倒灌,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等问题。如若开采区位于河床之下,需要对井顶进行防水措施,避免外来水源透水,加剧开采环境恶劣的状况,解决好透水问题,能够提高矿产开采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次数,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地下矿井实行科学、系统、制度化的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利用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加强对矿井的监测和预防,以便及时找出故障发生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改变以往的矿井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质量、责任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矿山企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由于矿井的工作环境十分的复杂,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将井下安全风险降至最小的限度,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出发:一是,可以利用高科技探头,对井下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便于识别有毒气体是否存在,一旦监测出有毒气体的存在,可以立即通知井下工作人员进行撤离;二是通过监测技术对矿井上方的地质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出开采面发生形变,立即将形变的相关数据发送至地面监控区,并且通过数据的结果诱发警报,方便井下作业人员逃离,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井下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提前预知井下的危险,并且及时告知采矿人员,提高了开采的效率,也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采矿企业要不断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并且提供机会帮助员工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将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员工内心,让员工真正的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并且向企业提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企业可以举办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理解,积极投身于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地下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矿山企业也不断的扩大了矿产的开采量。我国非煤矿山一般以地下矿井为主,不同于露天矿井,地下矿井作业环境十分的复杂,加剧了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加强非煤地下矿井安全管理能够减少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从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的制度、加强矿井透水问题的解决力度、提高地下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井下环境的监测、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