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天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00)
两部影片讲述的都是一个小人物寻找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电视剧作品,都在遵循经典叙事结构,即:主体为达成目标而付出行动,对立体为主体提供行动障碍,主体最终克服障碍,达成目标从而获得成长。纵观两部作品,都是遵循这种经典叙事模式,在《puck!》中的赵俊万,为了收回教练的欠款不得不加入球队帮助球队赢得比赛,赵俊万的目标比较显性的表现为“收回欠款”,其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入球队,帮助他们赢得比赛,在这个过程中赵俊万得到了成长,目标也由最初单纯的“收回欠款”而变成“希望成为一个活着的人”,相来讲较《冰球坏小子》中的道格的目标是希望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球队赢得胜利,最终击败成名已久的对手,成为了他达到自己目标的必要途径,抛开两位导演在叙述故事所运用的不同手段,归根结底,讲述的都是一个边缘化的小人物,通过冰球这项运动,完成了自我认知过程的故事。
将两部作品在时长上做一个横向比较,《冰球坏小子》的时长约为90分钟,《puck!》上下两集时长约120 分钟,两部作品的叙事时长不同,所设置的障碍以及情节点也会有着较大的区别,在《puck!》当中,队与队之间的对抗并非赵俊万的主要抗力,上集当中他的主要阻力来自于与球队其他成员的磨合,下集当中他的主要对抗想要解散球队的经理人,而经理人作为整部影片当中的主要对立体,为赵俊万的行动提供阻碍。
相较于《puck!》,《冰球坏小子》则更像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影片,导演为了满足叙事的需要,需要讲影片当中的对立体具象化,就提前将罗斯这个角色进行了安排,最终打败罗斯,这个不可战败的人物,道格才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的过程,但影片的绝大部分戏份都是围绕着道格对于冰球这项运动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而展开的,其中安排了大量功能性的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他的队友泽维尔,在道格融入队伍的过程当中与他经历了一个从“相识—对抗—团结”的戏剧性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承担了影片当中大量的戏份,在功能上来讲泽维尔这个角色是本片当中的次要对手,但站在整个叙事的节奏来看,他则更像是故事当中的主要对抗体,这也是《冰球坏小子》和《puck!》的主要区别之一,即《冰球坏小子》中的终极反派,并不参与推动主角成长的过程,只作为影片最后主角实现自己目标的最终对立面的具象化表达而出现。
美式冰球相较与其他国家的冰球赛事规则还是有着较大的不同,美式冰球运动,因其较重的娱乐性与商业性,运用其赛事规则,将冰球的激烈对抗性发挥到了极致。美国冰球运动员在准备交战之前会先进行肢体和眼神上的交流,达成“可以打架”的共识,同时裁判后退,为双方腾出空间;接下来,打架双方丢掉不必要的装备,比如丢掉金属球杆、脱掉帽子和手套,然后摆开架势;最后,双方正式交战,用拳头解决战斗,双方均是用拳头击打对方的脸、鼻、口等部位。当某一方没有还手之力或被打倒在地时,意味着打架结束。此时裁判会再次上前,将双方拉开。接下来等待双方的,就是停赛5 分钟左右的处罚,或者罚款。而《冰球坏小子》的主要人物设定上,就充分利用到了赛事规则上的这个点,树立了一个“执行者”角色的形象,男主人公道格也是因为他出众的“冰上打架”的天赋,而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但在《puck!》中的赵俊万,因为韩国本身冰球规则的限制,是对“球场单挑”零容忍的态度,虽然他以一个“执行者”的身份在球队中出现,但导演并没有过度的渲染和利用这一部分的设定,《puck!》上下两集的体量,赵俊万真正“单挑”的戏码只有一场,导演只做了比较简单的处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换成另一种赛事,如:足球、篮球等需要团队协作的竞技类运动,《puck!》的故事依然是成立的,《冰球坏小子》则是充分利用了美国冰球运动的赛事特点,没法被其他的运动所代替。
两部影片虽然套用了相同的冰球运动外壳,但在主要人物的设定上,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冰球坏小子》主要表现了主人公不断突破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过程,而《puck!》表达的重点则是主人公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从而完成改变的过程。两部冰球题材的影片通过不同的人物设定,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行动线推动力,从而收获了不同的戏剧效果。
横向比较两部作品,虽然都是冰球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因为不同的情节设定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作品在配乐的选择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的。《puck!》作为一部较为典型的青春偶像电影,在整部作品配乐的选择上遵循了一定的音乐类型及曲风方向,纵观整部作品的配乐选择,都充满了“青春、活力、正能量”等关键元素,虽然每一场戏所需要的氛围不同,以及相关音乐段落导演所表达的目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总体来讲,整部作品的音乐选择上,依旧是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元素在里面。《puck!》当中的人物设定,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主要人物为主角,整部影片也是围绕着大学冰球联赛的赛事而展开的故事,所以在整体上讲,选取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影视配乐,符合了整部影片的基本调性,从而为整部作品的类型预设做好了基础。
而《冰球坏小子》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配乐氛围及原则,整部作品的音乐氛围是以节奏比较紧张的摇滚乐为主,主人公道格的人物设定趋于年龄26-30 岁左右的年轻人,与《puck!》不同,所参加的也是由成年人主导的职业冰球比赛,在主要人物的设定上就区别于《puck!》当中的青春偶像,主要人物及配角并非高大帅气的俊朗少年,反而将人物设定成美国本土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无论是在人物造型还是情节点以及台词的设置上,《冰球坏小子》都力求打造出了一个真实的平凡世界,所以在配乐的选择上也更加青睐趋于通俗音乐的摇滚或者美国通俗的流行音乐。纵观摇滚乐历史,其本身自带的“反抗精神”,也为这部讲述了一个不甘于平凡的普通的人的故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在商业作品当中,服务于整部作品的可看性,往往主人公的情感线与事业线一起会为整部影片的叙事所服务,对于商业片来讲,情感线和事业线都是组成整部影片叙事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向比较《puck!》和《冰球坏小子》两部作品,虽然其中的女性角色都承担了辅助主角推进行动的功能,当时经过仔细对比,两者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puck!》当中的女性角色,即男主人公向往成为伴侣的对象,其作用旨在唤醒男主人公对最初美好生活的记忆,但并未实际参与到男主人公为了通过赢得冰球比赛从而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这条行动线当中,影片建置部分,男主人公因为自己的收债活动,认识了为了替自己心爱的男人还债而不惜牺牲自己尊严的女主,因为女主端过来的一顿午餐,唤醒了男主对自己最初经历的记忆,两人拥有着共同的情感,即:为了替自己心爱的人承担债务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冰球坏小子》当中的女性角色与《puck!》中的不同,影片当中的女主角完全参与到了推动故事主线发展的进程当中,两人的情感线也是随着主线的发展而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最初两人相识在一场赛后的队友聚会当中,女主感情不顺,希望可以来酒吧寻求慰藉,男主队女主一见钟情,在酒精的作用下两人接吻,但事后女主却对男主的示好表现了拒绝态度,因为女主已经有了男友,但当她看到了在冰球比赛当中的道格,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对道格的喜爱之情,两人又再度见面,也正是因为女主的现任男友,发现了女友在看道格比赛时表现出的异常,两人感情出现了危机,并最终分手,同时道格为了让两人的感情回归,主动去找女主的男朋友希望得到惩罚,一顿拳打脚踢之后,更加重了道格本身的伤势,也为最后道格与反派的大决战留下了悬念。
梳理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冰球坏小子》与《puck!》不同,故事当中的事业线与情感线是完全交织在一起的,双方互为推动力,而《puck!》当中的情感线则是较为独立的存在与男主的事业线之外,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唤醒了男主队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其更多的作用旨在调节节奏,渲染气氛当中,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为了影片的精彩程度而服务,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别,导演对戏的安排也都存在功能性,不存在毫无作用“废戏”的情况。
纵观两部冰球题材的影片,都是选择了晋级赛的比赛模式来承载故事主线,即主人公所在的球队需要不断打败新的对手,最终才能获得胜利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完成了与球队及周围环境中其他人物的融合,最终完成了人物升华的过程,但两部影片在运镜上还是有着较大不同的。
《puck!》作为韩剧,在用镜上多为“主观运动”镜头,即摄影师为了增加画面的可观赏性,大量运用轨道、摇臂等辅助器材,在被摄主体不动的情况下,人为的运动镜头。《puck!》当中大部分的戏都采用了这种拍摄方法,特别是每场戏的建制镜头,这种方法使用的尤为多,如赵俊万来冰球场找教练要债的这场戏的第一个镜头,赵俊万由远及近在画面当中做横向运动,摄影机采用了从高到低升降的方式进行拍摄。纵观整部影片鲜见手持镜头的使用,无论是全景还是近特,摄影机都稳定的进行拍摄。同时,《puck!》当中的近特都采用了浅景深的拍摄方式,初被摄主体外,前景和后景的虚化程度较大,应该是采用了“大光孔”、“长焦距”的拍摄方法。在光线的选择上,人物造型感做得很足,“逆光”、“轮廓光”使用的很多。
《冰球坏小子》在用镜上则表现得较为多变,所有的方式都绝对服务与叙事,除了一些渲染比赛激烈程度的场次安排上,《冰球坏小子》会选择如:模拟冰球视点等特殊方式的拍摄,在观影过程当中会受众忽略摄影机的存在,大量的摄影机运动方式都是跟随被摄主体的运动而运动的,大量手持镜头的使用,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渲染了比赛的紧张气氛。在光线的选择上,被摄主体的造型感与《puck!》相比就没有那么足,摄影师充分考虑了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不作特殊的光线处理,同时,无论是近特或是全景,画面的景深都比较深,整个画面当中所出现的人物或物体都有着较为清晰的展现,因为是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电影,所有的影像都在力求打造一种所谓“真实”的效果。
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然同为冰球题材的影视作品,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克服困难从而成长的故事,但两部影片在表达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总的来说,两位导演选择了不同的呈现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叙事而服务的,一部是青春题材,另一部则是真实事件改编,两部影片在题材上的不同,最终造就了两种不尽相同的影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