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021-11-29 15:52:49万英徐万均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价值观

万英 徐万均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主力军必须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着力点。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质是文化认同

价值观与文化之间,价值观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文化是价值观的源头,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认同重在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价值观认同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质是文化认同。习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血脉,在传承中凝结成中华民族的灵魂,构成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它是牢牢维系中华民族大统一和大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凝练,它用二十四个字集中表达了个人、社会、国家等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在五千年从未间断的历史文化中,中华民族积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吮吸丰富的养料,从三个基本层面传承中华文化最核心的基因,传统文化的爱国、诚信、和谐、民本、公平、廉洁、正义等核心思想理念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创新者,在中国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内富贵资源,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些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核心基因,并形成文化的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文化孕育、滋养、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它的实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核心是中华优秀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观认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是长期积淀在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比如爱国主义、革新精神、勤劳勇敢等精神和理念,这些精神和观念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标识,始终维护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根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认同中华优秀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承担者,必须要拥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必须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就必须认同积淀在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必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认同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对于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高校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其根本任务,中华优秀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的德育思想、价值观念乃是大学生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资源。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重要着力点是文化自信

推动新时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方式方法,因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属性,使文化自信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重要着力点。

(一)大学生必须文化自信且最有理由文化自信。大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这基础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而来的,再优秀的文化,如果不去觉醒、挖掘本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和价值,认识不到民族文化中价值的重要性,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就会抛弃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把文化中的富贵精神和价值抛弃了,那么这将给这个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民族也不可能立于民族之林。习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为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提出重建新的人文精神,西方几乎一致认为重建这种人文精神的方向在中国和东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文化自信,也最有理由文化自信。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重要着力点是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3]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价值观自信,新时代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中国精神自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坚定价值观自信。在当今国际社会文化广泛交流交融交锋的情形下,务必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保持定力,民族文化才能不为外来文化所消解、解构,从而才能坚定价值观自信。在当今世界,西方社会以其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的人道德滑坡、诚信失范,这就更需要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价值观自信。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文化场域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出现在社会上的思想、生活方式很快传递到学生。大学生的可塑性强,要增强大学生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要增强大学生的定力,务必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打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当今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思潮此起彼伏,必然在大学生价值观场域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网络空间是各种价值观斗争的主阵地,没有价值观自信,就很容易落到西方民主、自由等构成的价值观的陷阱。发挥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力量的功能,就能更好地引领大学生坚定价值观自信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基于文化自信对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作用,必须培育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绵绵水源,是大学生赖以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文化自信,作为文化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失去了认同根基。很早以前西方人就深刻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非同寻常的作用,如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这本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基因,并且大力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大学生才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根基。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石。大学生应当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发扬革命文化,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是毛泽东为革命老区的题词,这里突出“传统”二字,足以说明革命文化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相应地革命文化是当今文化自信的动力,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革命文化也是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以革命文化的精神丰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完全契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大学生将是改革的主力军,应当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为自己在改革开放中提供精神动力。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基础。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革命文化,其目标都是为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人们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等深层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把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核心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都有发展、丰富和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新时代同样要有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从而夯实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基础。

(四)坚定文化自信,吸取世界人民有益的文化资源。全世界人民都创造了自己丰富多样的文化,善于学习、发掘和利用其他民族人民的所有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但是我们吸收世界文明的必要前提就是务必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大学生务必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在借鉴、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并在同外来文化的入侵较量和交流交融交锋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才能不惧外来文化,才不会被外来文化所消解和解构,从而真正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和文化共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大学生在比较、吸收与借鉴世界人民一切有益的文化中,就能更好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