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在素质教育教学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贯彻落实的大时代背景下,又因为开展情感美育教学有可能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影响,从而深刻引起了我国社会普遍性的重视。新时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对初中美术教学实施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师对美术情感教学的关注程度,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情感教育教学制度,推动情感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化渗透,争取老师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美术教育引导,让学生能逐步建立对美术教学的完整理解,为把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
一、情感教育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在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施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对情感教育的合理化渗透方法,可促使学校新课标改革思路与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得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同时也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针对初中学生的绘画专业核心素质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对于绘画基本知识与技巧的全面了解,保障学校在美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下,促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一,对情感教学的深入渗透是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思想中的重要特点。中学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在新时代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凸显学生的社会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对学生的绘画美术修养与绘画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全面训练。受此因素影响,在推进初中美育在新课程教学体制中的改革实践活动中,要继续积极探索推进情感美术教育在文学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以利于确保初中美育在新课程教学体制中的改革实践活动能够符合初中新课程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其二,对学生情感道德教育的深入渗透和有效践行做到立身以德是把做人作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在此情况下,美育课程逐渐成为了美育与德育的主要组成元素,并担负着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任务。使在美术教学中,能够通过情感教学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体现美术教学的美育与道德价值。其三,对情感教学的渗透是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必然选择。传统的绘画课程往往具有教学方式僵化、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局限性,在绘画教学中老师一般都只能给学生传授单纯的绘画美术基础知识与技巧,而根本就无法对学生的审美观与美术修养进行训练。而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学,也可以改善这一状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能够对绘画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情感的能力也将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因此新时代在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情感教学的渗透,以不同的视角探索正确的渗透方式,展示新情感教学理念下美术教育的新魅力。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情感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支持,唯有当老师能够抓住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情感激发方面的实际需要,对课堂组织活动加以改造与创新,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使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在具体探讨情感教育渗透方式的过程中,初中美术老师对中学生在情感绘画学习方面的规律与特征加以了细化阐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方式。其一,提高教师情感素质,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美术课堂中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扮演着指导、帮助学生的主要任务,而教师情感素质的养成也对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效应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初中美术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情感产生教化与影响的效果,从而想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审美,就必须加强对老师情感素质的训练,通过充分发挥老师言传身教的效果,来提高对情感教育的渗透力,让初中生的绘画美术修养得以逐步养成。其二,通过科学地运用情感素材,激发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初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情感素材,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思想对美术教育中的情感素材进行发掘,并选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能让学生在绘画美术的学习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享受与感受,在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前提下,突出了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并取得了预期的美术教育与组织活动成效。通过情感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在积极投入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通过绘画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其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美。美育美术创作源于日常生活,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加以美学升华而产生的,所以在初中美育教学中,老师为了要能促进学生情感教学的渗透,就必须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美美术元素加以发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产生更深层次的审美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情感教学的影响下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对学生审美观美术修养的培养。
三、情感教育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主要效应,从情感教育渗透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效应来看,体现于下列方面。其一,老师对课堂上的驾驭能力明显增强。老师引进了情感教学思维之后,能在课堂活动中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从而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所进行的情感教学活动也能获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情感教学、课堂活动驾驭能力都明显增强。同时,在通过情感教学建立师生间融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比较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初中生在绘画学习方面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从而提升了初中绘画教学的总体品质,让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积极参与绘画学习活动,对学生的绘画美术修养进行了多元化的训练。其二,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将进一步增强。在初中的美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学校教师积极探索从思想与情感教学活动向美术教育领域的渗透方法,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调动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课堂组织有效性。其三,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美术素质都受到了训练。初中美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训练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让学生能够抓住日常生活中美的元素,为初中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审美目标,做出合理的引导。在新时代在地初中的美术教学改革活动中,老师尝试把情感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感受,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老师还能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出发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绘画创造之中,同时还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从而突出了课堂效果。从中可以发现,情感教学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从老师和学生视角上对美术教学的结果进行调整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所以在中学的美育教学改革活动中,要重新看待情感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以形成较为科学的美育教育系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发展空间,并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以切实提高初中美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初中美术老师必须要客观看待美术课程的意义,要从情感教学出发对美术教学加以创新,挖掘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中积极探究,为保障学生达到理想的美术学习成绩打下了基础,从而让初中生的综合素养、美术素质等方面得以提高,从而使得所进行的美术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