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品塑人、家规家训传承传统文化

2021-11-29 23:56王义平
中小学校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规家训家风

□王义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积淀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下去,形成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最大课题。2019 年初夏,佳木斯市第十中学参与了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申报的国家级课题“地方、校本课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并成功申报了省级子课题——“在校本国学课程中学习和整理家规家训的行动研究”。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入手,构建育人目标,修订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通过校本课程总结提炼经典家规家训,传承优良美德,培育文明家风,将家规家训变为学生德行修炼和素质增强的重要途径。

一、根植课程体系,构建家规家训育人目标

自2002 年起,学校开展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形成了以“明理念、得方法、开心智、入境界”为原则,以“诵读、背诵、理解、感悟、内化”为方法的教育模式,创建校本国学课,以 《弟子规》 《论语》 为校本教材,把经典文化的学习贯穿日常教学,初一年级的学生背诵 《弟子规》,懂得为人的基本;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诵读 《论语》,以感悟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全校教师学习 《大学》,更进一步理解了人生修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2019 年,国学课题组对原有校本国学课程进行了补充,以家规家训教育为实施重点,贯穿校本国学课程,重塑育人目标:初一学生在 《弟子规》 的学习中进一步实施家规教育,懂得在家守家规、在校守校规、在社会守公德,让学生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初二学生在 《论语》 的学习中知晓古代经典家训故事,对学生进行家训思想引领,帮助部分家庭探寻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家规家训,指导家长调整完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初三学生在理解感悟 《论语》 内涵的过程中,结合家规家训内容,进行主题文章写作,表达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讨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寻求课程着力点,构建家规家训课程内容

依据市国学课题组提出的“教学内涵丰富、教学内容课程化、教学操作模式化”的要求,学校国学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对校本教材进行科研攻关,发挥众人智慧确定了“家规立品行、家训塑人格”为主题校本国学教材。初一年级的“家规立品行”以家规为育人目标,以“立志读书、志存高远”“香飘四溢、美德清扬”“修身洁行、言必绳墨”三个方面为主题,节选 《弟子规》 相关内容,阅读了解古代名人相关事迹,从读书学习习惯、君子宽容待人、修身品行礼节等几个方面详解,把行为品德立于现实生活中,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准则。初二年级的“家训塑人格”,以“劝学勉学”“修身立德”“持家治国”为主题,精选传诵千年的经典家训,诵读原文和译文,理解体验中华传统家风中勤学苦读的传承、谦谨持家的美德及修身治国的理想抱负,探寻完善自己的家风家训,不断健全人格。同时贯穿开展“主题节日家风传承”活动,以“过佳节、守仪式、展家俗、讲传承”为主题,集中展现在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节日中。元宵佳节,让学生通过短视频、照片组合形式分享自己家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有趣的事;清明节通过祭祖寻根分享自己家族渊源;重阳节通过与家族长辈合影、献上爱的祝福等。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

三、重塑校本教材结构,构建家规家训教材内容

学校家规家训国学课题组以名人家规故事、家训文献等为课文内容载体,在每节课的结构上确立了“思考与探究、课后活动、课后延伸”三个基本框架,力求教材结构有序合理。“思考与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对学习内容的了解;“课后活动”——古为今用,侧重于实践探究,提升能力,用所学指导学生实际生活;“课后延伸”——拓展课文内容、拓宽学生视角,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校本教材内容着力凸显如下基本特点:其一,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立品行。第一部分“家规立品行”中侧重于 《弟子规》 内容,结合古代名人轶事为范例进行讲解,学习古代圣贤的经典语句,承续古代优秀伦理道德和教育理念,通过古今事例相类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比如,在“物虽小,勿私藏”这一内容中:以“陶母封鲊”故事为切入点,以古人行动为行为范例,结合 《论语》 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名句论述讲解,教予学生戒贪养廉、爱惜公物、学会分享、慎言慎行几种品质,通过课后实践体验进一步拓展到家规的制定中。其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的家风文化、塑人格。第二部分“家训塑人格”中侧重家风的传承以及家训内容思想精髓的学习,通过学生熟读原文与译文,将优良的道德价值观念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中,拓展课后延伸内容为正文作补充,自成一体,突出家风传承。比如,把欧阳修的《诲学说》 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与课后延伸中其母家族的郑氏家训:“清廉自律、施仁布德”,一起教学,共勉共励;诸葛亮的 《诫子书》 也在课后延伸其 《诫外甥书》。其三,学习中华名家典范可贵言行,敦品励行。校本教材每一课中都有介绍历史人物的事迹,从千古传诵的故事到经典语句,学习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外,挖掘整理近现代名人相关传记,扩展丰富文化内涵。比如,曾国藩这一人物在多门课中都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家规中讲少年曾国藩学习上的蜕变,家训中介绍曾国藩原文家书及部分家训语录,既有告诫儿子要读书才能改变气质,又有训诫弟弟自立自强等,内容非常丰富。

四、拓展教学方式,构建实践体验式活动内容

学校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以校本课为活动平台,通过每节课“课后活动”的探究题,逐层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初一学年结合“家规立品行”的教材内容,开展“定家规、立品行”活动,从给自己定一个学习、读书或改正不良习惯的小家规,再扩展到勤俭、交友、礼节、劳动、仪表等方面,同时带动每名家庭成员参与制定家规,结合自身问题,大家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初二学年开展“写家史、寻家训”系列活动,首先,根据家训文化的学习,归纳父母家人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探究自己家庭精神内核是什么?其次,了解自己家族历史渊源,包括姓氏来源、祖籍、宗族发展、祖辈中具有社会贡献的人物、影响家族发展的事件、迁移过程、从事过的行业等,鼓励学生编写“家族史”或根据家族人员情况编写家谱。最后,根据家族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所从事的行业、长辈训诫、教化言行等,挖掘家训内容,形成文稿,获得值得传承的好家风。

五、总结

十八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及一年多的家规家训校本课程学习,使我们收获了精神传承与发展希望。“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目标。

读圣贤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家规家训教育让学生把诵读优秀经典书籍当成习惯,使学生明白了“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诵读经典家训课文,学生们从中汲取了“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训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修身境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立君子品,塑造了学生向善的内心情感。家规家训教育转变了以往“一管二训三处罚,实在不行找家长”的教育模式。学生对照自己的家规,纠正自己的行为错误,对照家训检讨自己的过失。同时,通过家规教育也引领了多数家庭教育的新实践,帮助他们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为人之道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 《新家规》 让学生抗疫与学习、娱乐相结合安心地宅在家中。

做有德人,激发了学生内心的责任担当。家规家训教育让大部分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家族历史,通过校本课“展家史”活动,有的学生讲述了家中长辈抗美援朝英勇作战的意志,有的学生讲述了爷爷为国戍边的北大荒精神,还有的学生讲述了家庭传承几代民间艺人的执着……学生们尝试着把这些整理成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内容,成为自己的座右铭。更多的学生开始理解了长辈父母对于自己的训诫,并以自己的长辈为偶像,学着他们的勇于担当的处世哲学。

中国自古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名言,家庭教育、家风教育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家规家训教育、弘扬好家风是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很好的落脚点。佳木斯市第十中学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根植在广大师生的心田,我们会秉承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于校本课程,以文化人,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开拓创新、努力完善,把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时代语境、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家规家训家风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鸭子的家规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