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1-11-29 15:52:49黄新根李弘雯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作风干部

黄新根 李弘雯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2.中共新余市委党校,江西 新余 338000)

作风正,则人心齐、事业兴;作风不正,则人心散、事业衰。良好的作风是干部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干部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复兴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全面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教育整治活动,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少数干部风建设中仍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干群关系和干部形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提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笔者通过深入调研,采取查看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听取汇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的调查。下面结合党员干部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现状,查找问题根源,分析原因,探索办法,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为加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当前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现状

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但“怕慢假庸散”作风问题仍在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深刻认识当前作风建设这一现状,对于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方向、有效制定作风建设的举措、明确作风建设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怕”,担当缺失。“怕”,就是怕担责、怕负责、怕追责、怕麻烦、怕吃亏,事事瞻前顾后,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少数干部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畏难心理,遇到困难和麻烦不是迎难而上,反而绕边走远。具体表现为:热衷与下级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1]信奉“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哲学,遇到事情总是躲,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就溜边;干工作墨守成规,涉及到改革事项,坐、等、看思想严重,不敢创新、不敢拍板,凡事集体决策,矛盾层层上报;处理政商关系上搞“关门主义”,同企业家不见面、不上门,该办的事不办,能做的事不做;锱铢必较、精打细算,唯恐给别人“做嫁衣”“抬轿子”,要求“功成必定在我”,一心盘算建立专属个人色彩的成绩,否则宁愿不做,导致政策不延续,严重损害企业、群众利益。

(二)“慢”,效能低下。“慢”,就是拖拖拉拉、推诿扯皮、懒政怠政,抓工作不痛不痒,做什么都“慢慢来”,存在推诿拖沓“不急落实”问题。具体表现为:弱化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文件中明确要求的优化流程、加快行政效能等举措只停留在文件中,没落实到行动上;推进“放管服”中只简政不放权,行政服务大厅“前店后厂”,向窗口首席代表授权不到位,审批权仍在大厅之外原单位领导、干部手中循环,“一站式”服务有名无实,“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办事拖拉扯皮、推来推去“踢皮球”,大情小事层层请示汇报,审批资料要求重复、审批过程繁杂、审批时限超长,只顾自己程序到位,不管企业着急、群众焦心,把“管卡压”换成“推绕拖”;办事不讲规则讲“人情”,看脸办事,对人不对事,领导打了招呼的主动办,上级部门批示的抓紧办,媒体曝光的加班加点办,一般企业、普通群众慢慢办、拖着办。

(三)“假”,工作不实。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中弄虚作假,不察实情、不说实话、不办实事,口是心非、知行不一,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存在打折变通“不全落实”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深入基层,不解决具体问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沉溺于“文山会海”、评比考核,停留于看材料听汇报,不愿意实打实地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时传达贯彻不及时,表态多调门高,措施不得力,行动少落实差,甚至说一套做一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项目建设中寻求“轰动效应”,重形式,轻实效,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工作中不重实效只重材料包装,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工作总结时不报实情、不讲实话,甚至弄虚作假,搞假情况、假数字、假经验、假典型;出现问题时,知情不报、听之任之,或者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甚至在组织了解情况时不说真话。

(四)“庸”,能力弱化。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庸碌无为,存在能力不足“不会落实”问题。具体表现:思维固化,思想保守,墨守成规,满足现状;不重视、不善于学习,精神之“钙”缺乏,不能正确看待形势,对上面政策吃不透,抓不到根本,看不清全局;干工作得过且过,领导推一推才勉强动一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奉行“不贪不占、啥都不干”,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漠视群众困难不作为,对群众诉求能躲则躲、能推则推,甚至故意刁难;不爱钻研,大事小情弄不明白,关键时刻心里没谱、手中没招,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局面打不开,工作没起色,更有甚者适得其反,留下后遗症。

(五)“散”,纪律松弛。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懒懒散散、纪律涣散,自由散漫,纪律松弛,不讲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存在管理机制不顺“不利落实”问题。具体表现为:不讲政治规矩,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热衷于传播不实的小道消息;光说不练,没有做功,安于现状,不想出力,习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干工作互不支持、互不配合,“有利都管、无利都让”,好嫉妒、瞎猜测,甚至不补台反拆台,搞内耗;上班不守纪律,迟到早退,人在心不在,打游戏、上网购物,办私事、干私活,甚至不在岗、不在位,办事找不着人。

二、当前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管理考核方面的因素,也有思想根源、监督力度方面的因素。客观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弊端。部分机关工作人员认为有编制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数,甚至有多做多错的思想,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部分干部觉得工作压力大,晋升无望,工作激情缺失,甚至有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以工作压力大为由,申请辞去职务,缺乏担当进取精神。

(二)管理考核疲软。普遍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制度,没有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关人员流动制度。各单位之间也是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做事的人是少数,议论事的人是多数,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没有目标追求,没有精神寄托。有的机关人员在一个岗位十几二十年不变,工作年年打不开局面,但仍然稳坐钓鱼船,可谓是“铁打的军营不动的兵”,严重影响并挫伤了想干事者的积极性。

(三)主观思想被动。有些人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不少下属单位因独立办公,远离机关,导致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大局意识差,过多地考虑计较小单位和个人得失。有的对工作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影响了机关工作的秩序,败坏了机关工作风气。

(四)监督力度不足。制度执行不严,有规章制度,但贯彻执行得不够,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则必成得少。惩戒不力,对违纪违规者,做老好人,批评追究的少,迁就得多。监督缺失,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未能很好落实,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纪检监督太晚”现象。监督手段落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以前惯用的监督手段,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以改善。

三、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习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会议精神,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以解决。

(一)加强学习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要时刻拧紧干部思想这个“总开关”,通过开展诸如“三严三实”常态化制度化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对党员干部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教育、革命光荣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和党规党纪党性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严守党纪、不辱使命,继续发扬奉献精神,不断迸发干事创业热情,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开拓创新。

(二)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干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为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开展工作构建有效抓手。在考核评优、考评奖励、容错纠错、选人用人等方面,制定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并做到政策向一线倾斜、干部重一线选拔、荣誉往一线投放,树立明确的激励导向,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褒奖担当者、宽容失误者,淘汰庸碌者、重用有为者,真正让能干事的有空间、愿干事的有位置、干好事的有地位,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三)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领导,对本地干部工作作风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研判,在深入掌握干部工作作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矛盾问题的焦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整治。对于党员干部违反工作纪律问题突出的地方,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开展集中整治;而对于经过多年开展工作作风专项整治,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干部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怕作为、慢作为”的地方,应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开展诸如“三比三看、争创一流”等为主题的创争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奉献精神。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坚持不懈严厉整治违纪违规问题。

(四)抓住关键少数

领导要带头、以上率下。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作风建设也是一样,要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层层带动,持之以恒。从本次巡查来看,不少单位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和单位领导有很大关系,领导自身作风不正,下属工作人员容易跟风,为此加强作风建设首先要从机关党委出发,带头接受各方面监督,形成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头雁效应”,继而传导至各处室、下属各单位、各党支部,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只有各单位领导干部率先树立了标杆,树立了榜样,树立了目标,当好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这样改进作风才能实现上下联动、层层传导、形成合力,促使作风建设全面硬起来。

(五)严格纪律监督

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强化监督,以常态监督破解作风问题反复的难题。一要畅通监督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拓宽监督渠道,除两微一网举报、作风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和举报窗口外,更应坚持吸纳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为我所用,注重发挥群众监督作风的积极性,形成倒逼干部整改强大动力。二要强化监督检查。纪委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紧盯“怕慢假庸散”、重大重点项目、微腐败等重点领域,找准监督检查的切入点,采取巡察监督、专项督查、重点督办、督促检查等有效手段及时发现作风问题。三要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要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立足早教育、早发现、早提醒,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真正把作风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作风干部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10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中国水利(2015年9期)2015-02-28 15:13:26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对策探讨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