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汤筱娴
在2019 年国务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有关于“1+X”证书制度的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需要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相应的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下面将给出“1+X”证书制度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发生的变动。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进行一段时间的背景下,仍需要完善教学改革方案,使学生走出校园后与社会无缝对接。其次,考虑很多学生走出院校后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高职院校需要在“1+X”证书制度出台后,了解证书制度的要求并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
高职院校以往采用的双证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虽然高职教育在2011 年开展双证书制度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双证书制度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采用双证书制度仍然以理论考试为主,无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企业对于学生技术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单一资格证书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快速寻找可以替代双证书制度的新模式,“1+X”证书制度便是在此背景下提出。
“1+X”证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前者关注的是教育功能,后者关注的是职业功能。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需要大量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需要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点,从学生层面出发,合理地设计教学工作,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拓展学生就业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核心专业基础上拥有诸多职业技能,由此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务院在2019 年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提出“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高校需要在当下推广X 证书,同时还要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比的要求,确定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技术标准,需要在当下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结合企业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与教育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任务,考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要素。除此之外,需要完成评价体系、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学时分配、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工作。
“1+X”证书制度提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需要明确“1+X”证书制度提出的主要目的,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与专业教学紧密相连,专业教学与其他技能培训教育两者并不相矛盾,教师应该明确这点,同时还应该将培训内容合理地插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前后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不存在前后矛盾或是突兀的情况,提高课程教学的合理性,这是人才培养工作可以达到设想要求的保障手段。
高职院校需要在“1+X”证书制度改革后,快速调整教育方向、方式,改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应该了解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以及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工作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在教学工作进行期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两者可以科学的匹配在一起。除此之外,围绕人才能力培养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案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打造实践模块[2]。教师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从学生能力培养层面出发,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学生参加国家授权机构考核必须要拥有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必须了解此方面内容。为了提高学生水平,使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等级的证书,取得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必须在当下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还需要保证各证相互融通。
学校需要合理地分配理论课程以及技能操作课程的教学时间,教学工作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课程难度综合考量,分析各方面因素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后,采用系统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快速掌握技能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快速内化知识,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可以灵活的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证书等级数量等方面需求,课程内容的调整必须从学生层面出发进行设计,由此为学生将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坚实的保障,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日后就业有极大的帮助。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教师息息相关,但是以往高职院校因为缺乏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团队,所以教学工作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要,当下必须建立现代化师资团队。师资团队的构建直接影响到“1+X”证书制度实施的效果,在依照查证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明确改革的目的以及改革后对教学工作形成的影响,在当下根据“1+X”证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合理地编制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化师资团队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招收专业能力出众且具备良好素养的年轻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教师通过培训后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转变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技能证书获取需要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高校还需要关注双师资格人才的引进工作,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壮大高校内部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需要在“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了解教学工作需要进行的改变,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人才培养任务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完成教学模块化改革工作,使过程与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传统单一教学方式对人才培养形成的阻碍,从学生层面出发,学习现代教育观念,整理现代教学方法与经验,结合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探讨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3]。应用小组探究、情境创设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为之后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奠定基石。
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需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进行期间提高对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重要性,在当下从技能操作层面出发设置相应的活动,同时提高考核的精准度,引入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互评、小组协助的相关信息,将其作为考核的参考数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设置多个考评指标,通过评价工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情况。另外,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关注内容,设置相应的评价板块,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沟通能力的培养程度,结合掌握的信息进行教学工作,通过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结合教学工作执行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育的合理性。
“1+X”证书制度改革是国家为培养专业化人才而实施的举措,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当下确定“1+X”证书制度改革的要点,结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心理特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确定教学主体,明确1 与X 两者间的关系。此外,在“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教学主要目标,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首要目的,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系统的人才评价体系,完成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现代化师资团队,完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满足“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4],将教学与考证维持在平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在教学模式下的表现,快速发现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由此优化高职教育效果,为社会输出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