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晶(河南省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财务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同时,由于交易更加频繁而带来了对制度要求的提升,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会计制度作为交易结算的根本机制,创新升级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新会计制度根据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会计制度做出了较大的调整,逐步与国际会计制度准则接轨,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我国经济市场国际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探索和改变,提升自身资金和资产的利用效率,为业务技术职能奠定制度上的保障,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之后,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必须进行改进和完善的产物,同时,也是为了加强监督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进行的。只有实施新会计制度,才能不断提升各类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和资金流动不畅的问题,从本质上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职能。
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不仅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对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来的会计制度是基于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和行业属性进行会计管理规范与标准的划分,相对来讲比较硬性,往往在适用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选择性模糊,在会计计量口径方面也出现了混乱。新的会计制度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从行业发展融合的视角出发,对会计计量口径进行了扩大,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对行业交叉方面的业务进行有效处理。
会计制度创新改进的目标在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实际情况中问题的解决。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施,是为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更加精准的进行。通过细化会计制度,让会计核算方法和事业单位的不同核算项目更加匹配,能够通过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特定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情况和资产利用效率,使得财务管理透明化,无疑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客观真实性,因此,能够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进一步规范资产的利用情况。
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中,往往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结算过程中会出现分歧,甚至可能因为处理方法不当而与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冲突。在新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实现了资金利用情况和资产分类更加细化。
对于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而言,因为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年度预算与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支出存在较大出入,在实施中往往进行多次的资金扩充。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制度的规范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因为根据会计信息,对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工作进行调整,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确保规范化运行。在此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成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属于整体性、全局性设计,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体现。完成预算编制和审核后,需要在各项业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涉及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多,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而带有公益服务性质的职能机构,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业务职能,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外部监督机制的缺失,双重压力使得很多事业单位在风险防控方面存在较大的弊端,特别是事中监督审计和过程管理的不完善,亟须完善和提升。事业单位不像企业单位,由于人员缺乏流动性,导致的后果是工作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学习能力不强而业务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也对风险防控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同于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倾向于行政指令式的管理,对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不够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型升级和居民对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工作主要有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和绩效统计等,特别是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规范流程入手,在避免资产流失和出现呆账坏账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绩效管理,提升业务效能,重点从社会效益考虑,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制度执行的规范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由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业务职能的转变和居民对事业单位服务要求的提升,必然会对其工作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财务管理体系应当相应地做出改变,以适应其新工作职能。在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中,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工作业务职能,提升工作效能,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细化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确保每项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采取定量核算方法,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对财务管理口径进行合理划分。总体可分为投入和产出两大类,应根据财务管理目标,对两方面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其中,产出方面的管理目标是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投入方面的管理目标则是实现对财务预算的有效控制。围绕这两个核心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机制,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充分激发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此外,需要对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准入标准,开展岗位培训等活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提升工作职能的有效措施。在监督管理机制的运行方面,不仅要依靠外部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约束,还要有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动态实时的监督管理,而不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内部监管方面,应当构建独立的审计部门,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定期定时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再者,在不断完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公布于众,让大家能够明白业务职能,才能提升单位自身的公信力。只有将外部监管部门的定期审计、内部独立机构的定期定时或不定期的检查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引入社会公众的监督,能够经得起各个监督群体的检查,才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稳定有效的运行。
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带来新技术的渗透,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将人工智能等新的应用场景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方便社会公众办事为基本导向,以提升自身工作效能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利用好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做好资金的来源、利用等全过程的动态跟踪,避免出现坏账、死账和虚报虚构账目的情况发生,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
综上所述,在新会计制度之下,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在我国日益走向国际社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大趋势之下,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内部管理的视角来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通过对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明确财务管理改革方向。结合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影响,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方法、制度、机制等进行创新,围绕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改变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提升了各个职能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为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和公众信誉度提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