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波,王新丽 ,李小娟
(1.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龙峪湾林场,河南 洛阳 471500)
(2.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林场,河南 洛阳 471500)
森林培育的核心是通过林木对能源加以利用,通过森林资源的生物转化,生产出人类社会所需原料的过程。森林培育涉及种子培育、苗木培育、森林抚育和更新等等。
总体上来看,我国森林培育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存在差距,森林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的治理工作远远跟不上森林资源被破坏的速度,且现有的森林大多是中幼年龄,可供开发利用的林木数量和资源较少。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森林资源的结构不够合理,生产的林木质量不高,也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森林资源管理手段来看,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单一落后,地方政府及各管理主体在思想上有所懈怠,没有结合森林资源管理的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迁移范围来看,我国的森林培育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森林培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林业发展加快,造林速度快速发展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应当转变传统森林培育工作中的消极思想,认识到森林培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国家和林业部门的总体要求下,按照现代化林业建设的要求,加强森林培育。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森林的培育速度和质量。另外,还要正确地把握森林培育的目标和方向,为了更好地培育出高质量的森林资源,要不断优化种苗和结构,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有效性。
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森林培育工作中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辅助造林。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种苗管理,能够通过对种苗的质量分析,培育出质量更优的种苗,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管理”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标,相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森林培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森林培育工作。
首先要确保森林培育生态优先的原则。森林资源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遵循生态效益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其次,要坚持森林培育长效化机制原则,只有确保森林培育的长效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还要坚持森林资源防灾减灾原则,避免森林培育工作中遇到生态灾害而造成损失。例如加强防火管控,避免森林火灾影响森林资源。另外,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还要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在保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的价值。
人才是推动森林培育工作的关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有效的培训制度,对现有的人才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森林培育。其次,要不断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推动森林的工作。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注重考察人才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最后,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储备,通过人才储备队伍的建设,为森林培育工作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提高思想认知,积极应用新的技术和现代技术进行辅助,还要遵循森林培育的原则,也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森林培育的需要,不断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