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鹏,张文锋,闫东林
(1.陕西省洋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陕西 汉中 723300)
(2.陕西省洋县种子管理站,陕西 汉中 723300)
(3.陕西省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陕西 汉中 723300)
秦岭巴山区域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气候温润,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具有香菇、木耳等产品种植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随着食用菌消费群体增加和市场的扩大,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规模化的发展,种植效益逐年提升,加之产业扶贫等资金的大量投入,各地食用菌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做好食用菌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才能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就笔者所处的陕西省洋县,截至2020年底,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专业合作社13个,生产大户85个,共发展椴木香菇、木耳20万架,袋料香菇500万袋,木耳60万袋,产值1.179亿元,纯收入5280万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30元。
立足县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产品质量安全上还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生产档案记录不健全,追溯管理难度大,许多大户生产不规范,无生产记录,致使产品安全监管上无据可查;二是生产过程管控、农业投入品使用缺乏相关操作制度,标准化程度低;三是“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积极性不高。全县仅有敬柱、庆瑞丰等专业合作社分别进行了无公害、有机食用菌产品认证,数量不足10000个,其他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产品认证尚处尝试阶段;四是绝大部分企业(合作社)无质量安全自检设备,企业(合作社)内检员人数少,仅有少部分企业(合作社)初步培训2名内检员,企业生产自检能力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监管的意见》,要求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和追溯管理等制度,形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洋县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洋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监管措施:
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提升食用菌生产质量安全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宣传车、印发资料、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深入食用菌企业、生产基地、集镇、村组农户广泛宣传食用菌安全生产知识,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努力提升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度,逐步形成社会共同监督监管的良好氛围。
3.2.1 全面认真开展调查摸底。以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体,积极组织18个镇监管站对辖区内食用菌生产基地、合作社、规模生产大户进行详细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建立档案资料,全面掌握了全县食用菌生产安全情况,做到监管全覆盖。
3.2.2 强化“一对一”监管制度。切实加强与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协调联系,加强辖区各食用菌生产基地、合作社、生产大户的监管,与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食用菌质量安全生产告知书》,分片区下派产业监督员,从源头环节落实安全生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