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梅
(山西大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作为史学大家,司马光以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名垂青史,他撰写的《家范》《训俭示康》等家训名篇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家训史上堪称独树一帜。司马光家风家训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对司马光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做一深入研究。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祖籍陕州夏县涑水乡高侯里(今山西省夏县禹王乡小晁村)人。关于司马家族的始祖,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其源自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高阳(颛顼)的儿子重黎。《晋书·宣帝本纪》在评价司马懿时提到司马姓氏的起源:“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 虞、 夏、 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1]1这一说法多有几分传说性质。司马光比较可信的远祖是西晋时期的司马孚,这一点在宋史和司马光年谱都有记载,宋史说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2]9903。司马光年谱讲司马光“出自晋安平献王孚,衍之裔孙”[3]25。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历仕魏国五任皇帝,累迁至太傅,性格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司马孚至死仍以魏臣自称,“对被贬为陈留王的魏元帝曹奂称臣表忠”[4]2。司马家族到北魏时传至司马阳,司马阳曾为征东大将军,死后“葬在夏县涑水乡高侯里,子孙因家焉”[3]311。夏县涑水乡就成了现在司马家族的籍贯了。隋唐五代时期,司马家族政治地位日渐衰落。司马家族重视教育,诗礼传家。司马光的高祖司马林、 曾祖父司马政皆以五代衰乱不仕。祖父司马炫,北宋初年,考中进士,官至耀州富平县令(今陕西富平县),“赠太子太傅,累世同居,皆以气节闻于乡里”[3]311。司马浩,司马光伯父,少年时期喜欢钻研诗书,科举失败后,专以治家为事,“为人魁岸,慷慨尚义气,于宗族恩尤笃。率乡民请官,筑埭于下流,导涑水以溉民田”(1)参见夏县水头镇小晁村司马温公祠“司马浩墓碑记”。。司马沂,司马光叔父,“幼孝谨,勤俭自励,善周济”(2)参见夏县水头镇小晁村司马温公祠“司马沂墓碑记”。。司马池,司马光父亲,年少时喜欢钻研学问,“读书研求精意,不喜肤末为文,根于正道,不为琱琢”[3]483。司马池特别孝顺,第一次赴京参加殿试,听闻母亲病故,立即放弃考试返乡料理母亲后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26岁的司马池进士及第,走上仕途。“为人清直仁厚,闻于天下,为宝元、 庆历间名臣。”[3]311司马池秉承良好家风,个人生活十分简朴,不喜铺张,请朋友吃饭,十分节俭。天圣七年(1029年),司马池调任京城群牧司判官,推荐者为担任枢密使的曹利用,按说司马池应该去拜访感谢,但司马池坚持“端悫自守,非公事未尝私造”[3]485。后来,曹利用遭贬而死,许多曾极力巴结的无耻小人都在落井下石,极力诋毁曹利用,而只有司马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2]9904。司马光母亲聂氏,官宦世家出生,一生跟随丈夫,相夫教子,“才淑之誉,孝睦之行,著于闺门,而称于乡党焉”[3]485。长兄司马旦,年长司马光13岁,为官一直做到从四品的太中大夫,“淡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兄弟俩“友爱终始,人无间言”[2]9906,关系十分融洽。书香门第、 贵胄之家的传统儒学家风,对司马光的言行举止和人格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司马光走入仕途,正是宋仁宗执政时期。其时,宋王朝已开国八十多年,经过几代皇帝的治理,王朝的经济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随之,奢靡风气开始兴起。正如司马光所言:“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5]84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促成了司马光制定家训,告诫子孙奢靡之害,节俭之益,确保家族子孙躲避灾祸,成长成才,延续司马家族的良好家风。于是,在退隐西京(洛阳)期间,司马光动笔撰写了《家范》《训俭示康》《居家杂仪》等家书。
司马光所撰写的家训文献主要有《家范》《训俭示康》《居家杂仪》和《与侄书》等。在这些家训文献中,包含着儒家思想这一主流价值观熏陶下许多做人的基本操守和品德。其合理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司马光承继中华优秀传统,强调人子要对父母尽孝。在《居家杂仪》中,他认为父母有病,人子要在床前尽孝伺候:“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戏笑,不宴游,舍置余事,专以迎医、 检方、 合药为务。”人子要尽可能让父母高兴,“凡子事父母,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父母有过,可以规劝,但要“下气怡色,柔声以谏”[6]42。同时,他强调要尊敬长辈,见了尊长,要行礼:“凡卑幼坐而尊长过之,则起; 出遇尊长于途,则下马。”[6]42
第二,家庭和睦,周济族人。司马光重视睦族之道。在《家范》卷一治家一章中,司马光讲了维护家庭和睦的方式方法。其一,父母治家不能偏心,要公道。“善为家者,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不饱,敝衣不完,人无怨矣。夫怨之所生,生于自私及有厚薄也。”[7]25“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 赵王之戮,父实使之。”[7]46其二,家庭成员要学会相互忍让。司马光举例道:唐高宗封泰山路过山东寿张驾临大户张公艺宅府,召见公艺,问所以能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出‘忍’字百余以进”[7]21。正所谓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其三,家族内部要讲团结。司马光以吐谷浑之王阿豺为例,讲阿豺有子二十多人,自感大限将至,担心儿孙们在自己死后起纷争,于是就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7]24强调了家族团结的重要性。其四,家人之间不能争财。司马光借用弘微之口讲:“亲戚争财,为鄙之甚。”[7]20其五,要救济族人中的贫者。司马光举例道:“梁中书侍郎裴子野,家贫,妻子常苦饥寒。中表贫乏者,皆收养之。时逢水旱,以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曾无厌色。此得睦族之道者也。”[7]25-26
第三,诚信无欺,低调做人。司马光强调父母教育子孙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哄骗,否则对孩子成长不利。在《家范》卷三父母一章中,司马光举例:“曾子之妻出外,儿随而啼。妻曰:勿啼!吾归为尔杀豕。妻归以语曾子。曾子即烹豕以食儿,曰:母教儿欺也。”[7]41司马光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司马光退居洛阳后,想把自己骑的马卖掉,就对牵着准备卖马的仆人说,咱这匹马一到夏季肺病就发作,你一定要告知买家,仆人觉得主人太实在了,哪有卖瓜的说自己的瓜苦呢,司马光就是这样一个诚实坦荡之人。与此同时,司马光对家人管教比较严厉,训导子孙要低调做人,遵守法纪,不能恃强凌弱。司马光晚年出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相当于宰相)后,给夏县老家族人写了一封家书即《与侄书》,在信中,司马光告诫家人自己身处高位,如履薄冰,嫉妒之人不可胜数,“汝辈当识此意,倍须谦恭推让,伏弱与人,不可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方,侵凌小民,使为乡人所厌苦,则我之祸皆起于汝辈”[8]390。
第四,幼教宜早,遗子德俭。司马光出生书香门第,十分重视家教,主张孩子教育越早越好。在《家范》卷三父母一章中,司马光讲:“夫爱子,当教之使成人。”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待其长大后再教育,司马光极力反对,认为这等同于“犹养恶木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7]41。还力主胎教,“君子谓大任能胎教”,“彼其子尚未生也,固已教之,况已生乎”[7]52。司马光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母正;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母不正。”[7]41针对当时社会流行为子孙多留些财产的做法,司马光表示反对,主张遗子德俭好家风。在《家范》卷二祖一章中,司马光指出:“多藏以遗子孙,吾见其愚之甚也。然则贤圣,皆不顾子孙之匮乏邪?曰:何为其然也?昔者圣人遗子孙以德、 以礼,贤人遗子孙以廉、 以俭。”[7]32并以孙叔敖、 萧何、 涿郡太守杨震为例强调遗子德俭的好处。
第五,勤俭节约,清廉为官。司马光秉承父辈良好家风,一直崇尚节俭,并严厉约束家人。在《训俭示康》等家信中,司马光告诫儿子司马康曰:“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5]840他提出居家过日子,“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7]33,要“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6]42司马光倡导清廉为官。在《家范》卷三中列举了许多贤明母亲教育儿子廉洁从政的故事,其中母亲卢氏对儿子崔玄暐说的一段话对今天的廉政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崔玄暐,唐代著名宰相,刚出仕时,母亲卢氏就告诫曰:“吾尝闻姨兄辛玄驭云:‘儿子从官于外,有人来言其贫窭不能自存,此吉语也; 言其富足,车马轻肥,此恶语也。’吾尝重其言。比见中表仕宦者,多以金帛献遗其父母。父母但知忻悦,不问金帛所从来。若以非道得之,此乃为盗而未发者耳,安得不忧而更喜乎?汝今坐食俸禄,苟不能忠清,虽日杀三牲,吾犹食之不下咽也。”[7]59崔玄暐铭记在心,由此成为一代廉吏。
第六,重义轻利,家国情怀。司马光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义利之辨问题上,站在道义这边。司马光讲:“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7]31-32在《家范》卷三父母一章中,司马光列举了一位信守诺言行大义的母亲。讲道:战国齐宣王时期,哥弟两人犯了命案,被抓后,两人争着领罪,地方官没法判,告知相国,相国也不能判,告知宣王,宣王也没办法,只好把其母亲叫来,分辨真凶。其母亲说,把弟弟杀了吧。国君认为这不符合常理,追问其原委。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 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善养视之’。妾曰:‘诺’。今既受人之托,许人以诺,岂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诺耶?且杀兄活弟,是以私爱废公义也; 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虽痛子,独谓行何!”[7]64国君钦佩其言行,没有杀其子,皆赦,尊其为“义母”。北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一般士族家庭子孙只要勤奋读书,皆可以考取功名进入社会上层,从而激发了百姓的家国情怀。司马光的家国情怀十分厚重,在《家范》开篇治家一章中,司马光就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7]8司马光是把齐家提到治国的高度上来写《家范》的。
司马光家风家训涉及敬长、 睦家、 济邻、 教子、 做人、 为官、 爱国等方方面面,其核心思想就是齐家育子、 修身做人,强调道德教化和人生观塑造。在今天看来,司马光这些家训理念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承。
司马光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高官显宦和史学大家,严格恪守儒家思想的基本法则,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并将其贯彻到家庭教育中。司马光坚持礼法治家,在其家训中,“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随处可见,堪称封建时代主流价值观民间表达的生动典范。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司马光家训的历史局限性和糟粕性逐渐显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等级顺从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三纲五常,君臣、 父子,等级森严。在司马光家训中体现了这些观念,那就是父母在家中享有绝对的权力。比如,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要求子孙:“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6]42在《家范》中,司马光过分强调了父母在家庭中的威严,可以随意干涉儿子的婚姻大事:“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7]102他强调儿子的婚姻大事,一切要以父母的喜好为转移,父母不满意,夫妻感情再好也得休妻; 父母满意,夫妻感情不好也得将就着过。在《家范》卷十中司马光引用曹大家《女戒》的话讲:“舅姑之意,岂可失哉!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命; 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7]238强调儿媳在家中不能与公婆争辩,不论对错,必须绝对顺从。
第二,男尊女卑思想。司马光家训中这一思想十分突出,在《家范》卷一治家一章和《居家杂仪》一文中都有阐述,重点强调男女之别,对家中女性设置种种严厉规矩,称治家者必以此为先。比如“嫂叔不通问”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女子十年不出”[7]13-14等。他强调夫尊妻卑,讲“夫天也,妻地也; 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姑妇人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贞女不事二夫”[7]189-190等。
第三,肉体惩罚思想。司马光治家对于不听话的家庭成员,主张实行肉体惩罚。在《居家杂仪》中司马光讲:“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屡笞而终不改,子放妇出。”[6]42-43最终赶出家门。对于女仆有不听话好争斗者,“主父、 主母闻之,即诃禁之。不止,即杖之。理曲者杖多。一止一不止,独杖不止者”[6]42-43。
第四,大家族生活方式。司马光主张大家族生活,反对子孙自立门户单独过。强调子孙不留私财,子孙财产一律上交父母。“凡为子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6]42司马光还列举了学习榜样,“国朝公卿能守先法久而不衰者,唯故李相昉家。子孙数世二百余口,犹同居共爨。田园邸舍所收,及有官者俸禄,皆聚之一库,计口日给饼饭,婚姻丧葬,所费皆有常数”[7]24。
司马光家风家训是时代的产物,是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服务的。在讲平等、 自由、 人权和法治的今天,司马光家风家训中宣扬的等级制、 男尊女卑、 肉体惩罚和大家族生活方式等观念已明显不合时宜,需要加以坚决抛弃和去除。
司马光家风家训以其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成为治家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名臣赵鼎曾要求子孙:“司马温公《训俭文》,人写一本,以为永远之法。”[9]414司马光家风家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目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经过五年多的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推进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除了继续加强党纪国法和巡视利剑等手段的震慑效应外,更需要文化的支撑和长期化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达到预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讲:“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10]390司马光家训中有许多重要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和借鉴。比如司马光在《家范》中列举了许多贤明母亲劝子清廉为官的故事。还有司马光主张父母给子女少留财产、 多留德俭的好家风等。这些内容对于今天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非常有借鉴意义,应大力提倡。
第二,有助于推进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 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政治觉悟、 道德品质、 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11]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年,我国各类学校德育工作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个人主义以及消极腐败现象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司马光家风家训是学校立德树人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意义重大。比如,司马光卖马的故事和《家范》中讲到的守诺言行大义的“义母”故事,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 司马光的“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家训名言,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节俭意识。把司马光家风家训中的优秀德育内容有效融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于学校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家风。习近平总书记讲:“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 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 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2]355从近年来查处的干部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我国家庭建设在物质层面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面小康家庭的实现近在眼前。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家庭建设在精神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家风家教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号召全社会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司马光家风家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经典素材。比如司马光《家范》中讲到的张公艺治家“忍”的故事有助于处理和化解家庭矛盾; 吐谷浑阿豺教子的故事有助于维护家庭团结; 《与侄书》中司马光对家人的告诫有助于避免党员干部被家人所“坑”。所有这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家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家风家训是封建时代家庭教育的产物,尽管受时代局限,不足和缺陷非常突出,但仍不失为一笔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本着辩证扬弃的态度,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以焕发其勃勃生机。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发掘和弘扬司马光优秀家风家训,以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彰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