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特色院校“四位一体”国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北大学国防育人体系构建为例

2021-11-29 12:19尹建平蔺玄晋
关键词:四位一体国防军事

尹建平,蔺玄晋

(1. 中北大学 党委教师工作部,山西 太原 030051; 2. 中北大学 国防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1]综合国防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 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首次将“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写入其中,并将其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七项根本任务之一,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高校如何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积极构建国防育人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培养高素质国防人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中北大学作为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一所熔铸红色基因、 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学校。针对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学校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逐步构建形成了“国防军工文化育人体系、 国防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国防军事实践育人体系、 国防特色专业育人体系”四位一体的国防育人体系,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构建国防军工文化育人体系,坚定大学生献身国防信念

学校秉承和弘扬厚重的国防军工文化,依托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国防科工局“军工文化示范单位”“中国军工文化园”和“军工文化艺术团”,构建了“国防军工文化园、 国防军事类社团、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国防军工文化育人体系,通过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办学文化、 “致知于行”为校训的育人文化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文化相融合,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投身军工、 献身国防的热情。

1.1 依托国防军工文化园,发挥国防文化熏陶作用

校园内有99式主战坦克等比例模型、 彭德怀元帅塑像、 兵工泰斗刘鼎塑像、 “太行精神”纪念牌、 “从太行山走来”纪念牌、 国防工程遗址等多处国防人文景观,建有国防综合训练场、 国防重点实验室、 地下射击靶场等国防建筑和设施,拥有轻武器陈列室、 火炮陈列室、 弹箭陈列室、 装甲陈列室等多处国防教育基地,由此构建成由国防科工局命名的国防军工文化园。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在彭德怀元帅塑像前聆听校史,在太行精神纪念牌前宣誓报效祖国,在国防教育基地对枪械、 火炮、 弹箭的分解和拆装等实践,发挥校园浓郁国防文化的熏陶作用。

1.2 依托国防军事类社团,开展国防军事类特色活动

依托学校的军工文化艺术团、 军事爱好者协会、 校园国旗护卫队、 国防后备人才训练营、 电子对抗协会、 航模协会、 兵棋推演协会、 彭德怀军事思想研究会等10多家国防军事类社团,学校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军事类特色活动,如国防知识竞赛、 兵器装备设计大赛、 兵棋推演大赛、 无线电测向定向竞赛、 校园识图用图竞赛、 优秀大学生士兵报告会、 欢送退役大学生士兵毕业晚会、 退役大学生士兵成长报告会等国防军事类特色活动,引领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

1.3 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学校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大学生血脉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根脉。[3]利用周末、 假期组织大学生党员、 大学生干部前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旧址、 平型关战役纪念馆、 百团大战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 山西省军区军史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 教育、 学习,重走革命路线,重回烽火岁月,体验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让在校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2 构建国防教育课程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国防理论素养

国防教育课程是国防育人的主渠道之一,针对原有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薄弱、 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学校构建了“主体+拓展+提升”三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4],集系统性、 重点性、 时代性、 特色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集战例教学、 案例教学、 专题教学、 启发式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以及开放化、 常态化的国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国防理论素养。

2.1 构建“主体+拓展+提升”三结合的立体化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建设以军事理论必修课程为主体,以国防军事类公共选修课为拓展,以国防教育系列讲座为提升的立体化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5],发挥国防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协同育人功能,实现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和融合式发展。

学校构建以“中国国防、 国家安全、 军事思想、 现代战争、 信息化装备”为核心内容的《军事理论》必修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性、 系统性国防教育。构建以“《大国兵器》 《战争简史》 《孙子兵法》 《兵器概论》 《信息化武器装备》 《向祖国报到》 《军队指挥学》”为核心课程的国防军事类选修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多元化、 多样化国防教育,在“宽正面”教学基础上,对军事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大纵深”拓展。构建以“中北大讲堂、 知行讲坛、 博导论坛、 百场国防教育宣讲进高校”为载体的国防教育系列讲座体系,增强国防教育教学的辐射力和感染力。[6]371-373

2.2 构建集系统性、 重点性、 时代性、 特色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军事局势变化和军事高技术的创新突破,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及时增加地区军事冲突、 军事热点分析、 军事高技术等新内容,构建起集系统性、 重点性、 时代性、 特色性于一体的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体系。[7]

首先,突出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通过中国国防、 国家安全、 军事思想、 现代战争、 信息化装备等五个教学模块展现给大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大学生系统学习。其次,突出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重点性:以局部战争冲突中展现的高技术武器为切入点和分析点,比较分析现役高新尖端武器装备的优越性,激发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军事知识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再次,突出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将军事技术前沿、 最新科研成果、 国际军事热点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大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堂上了解最新的军事动态,增加军事课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突出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特色性:依托学校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突出讲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形态,各国主战飞机、 坦克、 军舰等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趋势、 战例应用,激发大学生结合个人专业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

2.3 构建集案例、 战例、 专题、 启发式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依据目标性、 案例性和典型性原则,学校构建了集案例教学、 战例教学、 专题教学、 启发式教学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体系,以调动和激发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采用互动式、 典型性案例教学法,结合当前最新的国防军事案例(伊朗成功发射首颗军用人造卫星、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冲突、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等)来进行教学,学校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思维,针对典型案例交流思想,提升大学生军事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采用针对性、 典型性战例教学法,引导大学生置于特定战例(“海湾战争” “利比亚战争” “叙利亚战争”等)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研究作战理论,培养大学生解决复杂军事任务的综合能力。采用问题型、 讨论型启发式教学法,促进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对军事知识和军事热点(美军击杀苏莱曼尼事件、 美军两架侦察机前往南海侦察、 中印边境发生冲突、 朝鲜炸毁朝韩联络办公室等)进行共同讨论与探索,提升大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采用个性化、 多样化专题教学法,以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凝练出专题。如以“美军X-37B航天器成功发射升空”为切入点,引出“空天之战和未来战争形态”专题教学。针对大学生专业特点和军事学科前沿动态,开展系列专题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2.4 搭建开放化、 常态化的国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建设了《大国兵器》 《军事理论》 《信息化武器装备》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平台,通过武器装备基本概念、 结构原理、 作战运用、 典型装备、 发展趋势、 科研故事、 装备实践等内容展示,以“兵器专业的兴趣点”和“战例案例的关注点”为大学生展示现代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激发大学生关心国防、 热爱军事、 勇于探索的精神。

3 构建国防军事实践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国防军事素养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8]国防军事实践育人是彰显学校国防特色的重要形式,也是国防育人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构建“条令条例教育+战术基础训练+实战化科目训练”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军训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基地+部队”三结合的预备役军事素质培养体系,“军事训练营+军事课教学检验+兵棋推演大赛”育人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强化军事素质,提高军事技能,培养大学生爱军习武精神,提升大学生国防军事素养。

3.1 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军训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构建了“条令条例教育+战术基础训练+实战化科目训练”三位一体的军训实践育人体系。通过队列基础、 内务卫生、 纪律观念、 仪仗阅兵等条令条例教育,匍匐前进、 手榴弹投掷、 持枪战术等基础训练,军体拳、 刺杀操、 擒敌拳、 警棍盾牌操、 反恐防暴训练、 识图用图技能训练、 战场医疗救护技能训练、 军训紧急疏散演练等实战化科目训练,用“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军人素养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大学生军训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大学生军训综合育人功能,涵养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

3.2 构建“学校+基地+部队”三结合的预备役军事素质培养体系

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与预备役旅合作,探索依托退伍大学生士兵在学校编组成立了预备役指挥连,打造国防实践育人新平台,开创了普通高校成建制编组预备役连队的先例。学校统筹大学生军事训练与预备役训练、 新兵共同基础科目训练,制定完善了预备役军事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相应的军政课程,逐渐形成了“学校+基地+部队”三结合的预备役军事素质培养体系,即共同基础科目校内培训、 军事专业科目基地集训、 军事素质提升部队实践,培养锻造了一支高素质预备役连队。

3.3 构建“军事训练营+军事课教学检验+兵棋推演大赛”育人机制

学校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军事训练营、 全国军事课教学展示、 全国军事课教学检验竞赛(包括识图用图、 电磁频谱管控等)和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多层次多渠道强化大学生军事素质,提高大学生军事技能,培养大学生爱军习武精神,提升大学生国防军事素养,充分发挥了军事训练营竞赛、 军事课教学检验竞赛、 全国兵棋推演大赛的综合育人功能。

4 构建国防特色专业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国防科技素养

依托自身国防特色专业和省部级国防学科实验室(中心),学校通过构建多层次国防人才培养方案、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军工企业实习实践体系,充分发挥国防特色专业育人的优势,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国防科技素养。

4.1 以培养多层次国防人才为目标,重构国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重点培养高端军事技术人才,增强国防技术话语主导能力,学校注重发挥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优势,以培养多层次国防人才为目标,按照国防科技人才需求和国防特色学科专业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实验班,设置从事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课程体系,为重点院校培养国防基础科研人才; 依托卓越工程师班,设置工程实践训练、 科研实践训练、 企业工程技术攻关环节,为军工企业培养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人才; 设置科研项目岗位、 精英意识培养、 名师个性化指导环节,为科研院所培养国防拔尖创新领军人才。

4.2 以提升大学生学术素养为核心,构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国防特色学科已建立起弹箭毁伤、 动态测试、 精密成型、 探测制导、 武器发射、 远程技术、 特种能源等多个方向的教师团队,形成和凝聚了一批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以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国防科研项目为牵引,学校构建“科研导师团队指导、 名师个性化培养、 创新创业项目锻炼、 国防科研项目参研、 学术报告交流”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学术素养,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4.3 以强化大学生工程素养为根基,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构建了校内兵器“高层次学科平台、 兵器创新实验室、 专业方向研究室”实践能力训练平台,以增强大学生在基础工程方面的实践能力。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防特色学科平台,进入各兵器类专业研究室和兵器创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武器装备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原理样机的设计,增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

4.4 以增强武器装备认知为目的,构建军工企业实习实践体系

依托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防军工企业,学校构建形成以“军工保密制度学习实践、 军工科研产品设计学习实践、 企业科研成果产品参观学习、 生产车间参观学习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习实践体系,提高大学生对军工科研生产的理性和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科技素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于“坚持两翼齐飞,服务国防与服务地方并重”的办学定位,基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 国防底蕴、 科学精神、 创新能力与宽广视野的多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植根国防军工特色学科办学优势,着力构建的“四位一体”国防育人体系,增强了大学生以“献身国防的坚定理想信念、 知识完备的国防理论素养、 爱军习武的国防军事素养、 科技强军的国防科技素养”为核心的综合国防素质,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实施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探索了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国防军事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