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兰陵县种子公司 赵国庆
玉米苗枯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苗期病害,为苗期玉米根部或近地茎组织腐烂的总称。玉米苗枯病病原菌有多种,主要以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等3大类群真菌为主,由其中一种病原菌单独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的。
由于生态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病原菌也明显存在差异。近几年,随着秸秆还田和少耕、免耕技术及部分不抗病品种的推广,山东玉米苗枯病有加重的趋势,部分严重发生地损失严重,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积极性。
玉米苗枯病一般在苗期发生。发病初期常造成玉米心叶卷曲、萎蔫,严重的死苗。苗枯病发病植株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呈失水状态、灰绿色。随后叶鞘撕裂,叶片由下向上黄化干枯,严重时导致死苗,造成缺苗断垄。病株种子根和根尖变褐,侧根褐色水渍状,次生根少;中胚轴变褐腐烂,严重发生时缢缩断裂。茎基部水渍状腐烂。
另外,腐霉侵染容易造成种子腐烂。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苗枯在茎基部叶鞘上可见云纹状病斑,引起叶枯。
玉米苗枯病从玉米2叶1心期便表现症状,主要发生在4~7叶期。夏玉米苗枯病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上旬。
玉米苗枯病主要病原菌腐生性强,一般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2~3年。镰刀菌立枯病主要由带菌种子引起,该病菌在种子萌发后,由受侵染种子扩展到幼苗组织而引起发病;腐霉菌苗枯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病原菌侵染引起,种子带菌也能致病;立枯丝核菌苗枯病是由土壤中的菌核、菌丝侵染导致,该菌从播种至出苗均可侵染。
玉米苗枯病可通过雨水或灌溉传播蔓延。地势低洼,土壤贫瘠,排水不良,土壤黏度大,种子质量差,播种过深发病重。播种过早或播种后遇长期低温、高湿天气易发病。另外,部分苗期表现弱的玉米品种也易感病。
1.农业防治:适期播种,施足底肥。对于发病轻地块,加强中耕管理,促苗早发快长,增强抗病能力。低洼地块雨后应及时排水、划锄。
2.种子处理: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克,加水500毫升,拌种10公斤。同时加入云大120(0.0016%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对水5公斤喷湿拌匀。
3.药剂防治:玉米田间出苗后发现有萎蔫病叶或个别病株,即苗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针对根部喷灌药液,间隔7天再喷一次。同时,可用云大120水剂1500~2000倍液和叶面肥喷淋植株,促根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