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罕见的高点,到今年的低点,中国猪价正在经历一轮超级“猪周期”。
尽管10 月以来,猪价迎来了一波久违的上涨行情,生猪价格涨幅接近50%。 但是当前仍处于猪价下跌大周期, 生猪种源产能宽松局面并未改变,摆在养猪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降本增效。
10 月25 日,据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5.52 元/千克, 较前一日的14.63 元/千克上涨了0.89 元/千克, 单日涨幅6.08%;较去年同期的29.42 元/千克下跌了13.9元/千克,同比跌幅47.25%。
从罕见的高点,到今年的低点,中国猪价正在经历一轮超级“猪周期”。 布瑞克农业数据显示, 从2018 年01 月02 日至2021 年10 月25日,全国猪价最小值为9.76 元/千克,最大值为40.97 元/千克,均值为21.73 元/千克。 在这一时间段内,生猪养殖利润最小值为-1333.76 元/头,最大值为3244.43 元/头,均值为509.4 元/头。
10 月21 日召开的2021 中国农牧产业 (衍生品) 大会生猪论坛暨首届中国生猪交易大会上,牧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官秦军称,尽管作为大宗农产品,生猪价格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但放到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生猪价格出现这么大幅度的波动,是独一无二的。
之所以如此,他认为,原因有两个。
一是行业集中度不高。 以2018 年生猪饲养规模场(户)数占比为例,年出栏大于1000 头的场(户)占比,丹麦为69.6%,荷兰为51.2%,法国为24.3%,德国为19.3%,英国为13.8%,西班牙为13.7%。 然而,中国只有0.2%。
在美国,2018 年前十大养猪公司的母猪存栏,占全国45%左右。 在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前十大养猪企业的市占率在2020 年才超过12%。
秦军说,分散的生产者群体庞大,从主观意愿上出发, 都希望避免猪价波动给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但是这种努力最终变成顺周期行为,也就是“追涨杀跌”。
二是猪肉消费结构。 在美国,肉食消费以火腿、香肠等加工肉为主,鲜肉占比较低;鲜肉消费在肉食品消费中的占比仅为9%。 但在中国,肉食消费以鲜肉为主。 其中,热鲜肉在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65%。 冷鲜肉只有10%。秦军提到,本轮超级“猪周期”按下了行业的“加速键”,比如集中度快速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成本分布不规则等。
关于成本分布不规则, 指的是现在的规模养殖企业, 养猪成本在18~20 元/千克, 甚至更高,而散户的成本维持在14~15 元/千克的水平,完全不同于非洲猪瘟之前的情况, 这引发行业困惑。
秦军解释称, 这种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利润所带来的行业快速扩张, 从而引发管理效率上的损失,这只是阶段性现象;再加上装备的升级、管理的提升、人才梯队的建立,这也是整个行业必须要付的学费,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猪价波动带来猪企收入的波动, 尤其是在猪价快速下降阶段, 由于规模厂有资金优势不愿意减产,小散户有成本优势也更能抗低猪价,导致本轮去产能速度变慢,底部时间可能拉长,这给养猪企业带来挑战。
农信互联首席分析师夏晨丰认为, 短期来看,未来非洲猪瘟对生产的直接影响大幅减弱,母猪结构也将用效率弥补淘汰, 进口猪肉将随猪价下跌而减少等。长期来看,2021 年生猪供给略低于常态水平,2022 年供给加速;猪肉进口量保持高位;猪肉消费难以完全恢复;猪周期不会消失,时间延长,2022 年供需更加宽松。
在猪价下行周期中,近期猪价有所回暖,但是整体还是处于成本线之下。 无论何时,低成本养猪能力都是猪场发展的核心。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上, 扬翔养猪事业部总裁张从林对记者表示,“我们控制不了猪价, 但我们可以控制养猪成本。 ”
他说,当前养猪行业的现状是猪多、价低、成本高和亏损。 低成本生产是保证养猪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养猪成本的控制将会成为决定猪场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
如何降低养猪成本?张从林建议,通过两个路径实现,一是从饲料、降低母猪死淘率等方面降低直接成本,二是从母猪分娩率、窝均产健仔数等指标着手,实现多生、少死、快长。
秀博基因董事长李家连对记者表示, 中国养猪业当前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以及猪周期等的影响,不确定性增大。 在中国生猪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过程中,良种繁育体系受到冲击,优良种猪资源短缺、疾病风险加大、种猪性能提升需求强烈。
他认为,当前养猪业需要“改种换代”,淘汰低效产能母猪以减少资金流失, 保留中坚产能种母猪来稳固养殖体系。
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 养猪企业应审时度势,不断加强与新兴互联网、智能化服务行业的紧密合作,破解“猪周期”问题。
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贤忠称, 养猪智能化及互联网技术使用可能为猪企增加新的发展机会,年出栏5~10 万头的适度规模猪场,进行数智化升级性价比更高。
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薛素文对记者表示,在猪价震动期, 猪企续命的关键能力是持续的现金流供应。 提升猪企的数智竞争力,是获取经营性、债务性、股权性现金流的基础,从人治到数治是下一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 是猪企决胜下一周期的分水岭。 要从根本上提升数智竞争力,大企业或许可以投巨资重新规划,对中小企业而言,拥抱成熟的产业数智生态平台,是当前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称,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最后一片蓝海,未来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价值,最终落脚点是实体,农牧业的数智化必然是一片蓝海。 在建设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应遵循“对内数字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对外实现产业链协同作业提升整体效能”的原则。
中国农业大学MBA 中心主任付文阁认为,从原料、 销售价格的不确定性, 再加上天气变化、疫情、产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农牧行业正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 他建议,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建立风控体系,培养风控人才,尤其是大力推进农牧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