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军
(霍邱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 霍邱 237400)
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总面积3 239 km2,人口164.53万人,实有耕地面积20.2万hm2,确权到户19.1万hm2,粮食以稻麦为主,常年种植面积30万hm2以上,总产168万t左右,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安徽省第一产粮大县,也是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安徽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扶持引导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开展社会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粮食生产的收获环节80%以上通过社会化服务完成,耕整地环节60%左右实现社会化服务。近年来,在各级财政奖补政策的扶持引导下,社会化服务的链条不断向种植、植保、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延伸,据不完全统计,种植、植保、烘干农机社会化服务率分别达8%、30%、20%。
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拥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45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99个,创建部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3个,市级示范社15个。具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服务组织36个,具备代育代插和统防统治服务能力的单项服务组织约54个。
目前,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在全县的水稻育插秧、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秸秆还田和离田等粮食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新技术示范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丰泰、宋桥等育插秧服务能力在666.67 hm2以上的服务组织约6家,成丰龙塘等育插秧服务能力在200 hm2以上的服务组织约20家。农事通、宋桥等合作社拥有植保无人飞机均在20台以上,年植保服务能力在0.67万hm2次左右。传兴合作社以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主,年产秸秆颗粒燃料5万t,利用秸秆4万t。惠丰合作社拥有烘干机44台,日烘干能力1 000 t以上。
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服务对象单一(绝大部分是种植大户,极少涉及一般小农户),服务能力不强(服务组织数量少,单项服务多,全程服务少,服务面积小),专业化水平低(管理不规范、作业标准难统一),发展后劲不足(制约因素多,扶持力度小,增长速度慢)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构成要件包含服务对象(甲方)和服务主体(乙方)。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面临的以上问题,分别从甲乙双方自身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外部因素等不同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全县流转土地约10.3万hm2,土地流转率达51%,小农户分散种植地块约9.9万hm2,主要集中在霍邱县中南部丘陵地区,平均每户按0.67 hm2计算,全县分散种植的小农户约15万户。在农村,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的“九九”、“三八”、“六一”人群大多数成为一般小农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劳动能力的下降,小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小农户的特点是数量多、占比大;单户小、较分散;思想难统一,难以实施集中连片作业,从而降低机械化作业效率,增加作业成本,严重影响了服务组织订单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全县实有耕地面积20.2万hm2,按照平均每个服务组织年服务面积200 hm2计算,约需1 000个服务组织,而目前全县只有245个,并且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型,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同时具备水稻育插秧和高效植保等粮食生产机械化关键薄弱环节规模化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服务组织不到40个,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1.33万hm2,与全县17.35万hm2以上水稻种植面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基础设施方面,多数合作社没有场库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不愿投入,另一方面是建设用地审批困难。多因素综合,造成了大量农机具的露天存放,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降低了合作社收益。在机械装备方面,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拖拉机、收割机等动力机械和收获机械,水稻育插秧、高效植保和谷物烘干等农业机械偏少,存在作业缺项和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全程机械化的现实需求。在运行机制方面,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在财务管理方面,目前多数农机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部分合作社存在着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的现象,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服务规模及作业效益方面,很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局限于满足自身作业需求,社会化服务较少,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比较效益一般。
当前,国家主要通过财政专项补贴的方式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比如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作业补贴等,但是资金总量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据统计,近年来,霍邱县每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供需差距都在2 000万元以上。此外,该县每年的社会化服务作业补贴资金只能满足不到1.33万hm2的作业量,与全县30万hm2以上的粮食种植面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补贴政策和项目相当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动机”,牵引力不足,前进的速度也会相应降低。
202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更好更快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扩面、增类、提标”的专业化目标,助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建议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试点建立上下贯通的社会化服务联动机制,即部级立项,省级安排,市级动员,县级部署,乡镇推动,村组牵头,整村推进,村委会设立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办公室,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为抓手,在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力争将辖区内所有小农户和具备一定种植规模的大户联合起来,统一委托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或单项托管社会化服务,为集中连片开展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精心规划指导、统筹项目资金,重点推进丘陵地区耕地的“宜机化”“标准化”改造,同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扩大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订单式社会化服务创造基础条件。
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关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任务责任清单,制定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各项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服务全程社会化。
将安装信息化终端设备列为农业机械基本配置,加强农业机械信息化鉴定,出台鉴定办法。开发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试点项目,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在主要农机具上安装信息化监测设备,实施作业指挥调度和作业质量、面积的监控。建立健全和完善全国农机信息化监测和指挥调度系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部省市县农机化主管部门农机信息化监测和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实现农业机械状态可寻、作业信息可查、作业质量可控,为各级各部门进行数据统计和项目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