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人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国际合作咨询委员,信息学部第三、五、六届咨询委员,“973”计划“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网络与通信”主题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IMT-Advanced 2020(5G)专家组成员,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专题策划人张建华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联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国IMT-2030(6G)工作组频率子组副组长、IMT-2020(5G)推进组频率子组副组长、科技冬奥重点实施专项总体组专家,曾担任ITU-R IMT-2020(5G)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负责起草IMT-2020系统评估的信道模型国际标准;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资助,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以及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一等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随着5G商业化的加速,6G逐渐成为全球各国着力部署的方向。早在2018年3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宣布着手6G的研发工作。2019年11月,中国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正式部署中国6G的研究工作。2020年3月4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国际移动通信工作组(WP5D)会议上,启动了面向2030年及未来6G的研究工作。这标志6G被正式纳入国际标准组织研究计划。
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展望未来全新蓝图并指明发展方向是6G研究初期的基础工作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各组织已经对6G的愿景、需求、关键技术等做了一定的研究。2019年9月,芬兰奥卢大学在其发布的白皮书中提到“6G Humanity”,展望了6G可以助力的、人类关切的一些领域,如教育创新、社会服务、城市化、工作生活转变、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等。2020年1月,ITU在2030网络报告中指出了未来可能的多种新业务,如云化工业互联网、智能操作网络、数字孪生等,并指出安全、人工智能(AI)和多网络支持是带宽、时延之外的未来网络关键需求。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团队指出6G将实现从真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延续和拓展,信息交互的对象将从5G的人-机-物拓展至6G的人-机-物-灵。在“通信、计算、控制和意识的泛在化”理念下,6G時代将实现万物互联、信物融合,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本期专题旨在进一步探索、求证6G的蓝图是什么?什么技术可以使6G从蓝图变为现实?
在6G研究初期,积极探索热点及前沿技术,交流、探讨最新成果,也是组织本期专题的初衷。专题收录了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7篇文章,分别从未来6G网络、面向6G的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面向6G的车联网关键技术、太赫兹通信技术、超奈奎斯特技术等方面汇聚了该领域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希望本专题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在此,对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平 张建华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