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视角下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互嵌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8 10:48张蕊
高教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集群主体数字

张蕊

摘  要:文章以创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理论为研究视角,针对地方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将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多元主体要素(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到“创新集群”这一理论框架中,分析创新集群各主体互嵌的动因、机理、内容及途径,明确“互嵌式”教学改革的要素、结构和基本特征。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进行重构,从认知互嵌、资源互嵌、组织互嵌、结构互嵌、人际互嵌、利益互嵌六个维度出发,提出“互嵌式”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旨在打造“人才共培、专业共建、平台共创、成果共管、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创新集群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创新集群;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互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038-04

Abstract: Taking the Innovation Cluster theory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aiming at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s in local colleges and the social employment demand, the paper takes the multi-subject elements (government,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mployer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igital med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it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cluster",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 content and way of "mutual embedding" of each subject of innovation cluster, and clarifies the elements, structure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utual embedding"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 practice teaching"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utual embedding" teaching reform is put forward from six dimensions: mutual embedding of cognition, mutual embedding of resources, mutual embedding of organization, mutual embedding of structure, mutual embedding of people and mutual embedding of interests. The aim i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interest in innovation cluster, which it aims to build an innovation cluster interest community of "joint talent training, professional co-construction, platform co-creation, achievement co-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haring,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Keywords: Innovation Cluster; local colleges; digital media; interembedding; teaching reform

一、地方高校數字媒体专业教育发展及教学研究现状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首次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应增强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力,加快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群,鼓励数字创意产业与文教、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伴随着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专业化人才的缺失,尤其是具有创新综合职业能力高端人才的荒芜。根据《2019年度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过200所,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现有办学条件确定了不同的培养方向:一类是具有浓厚工科气息的专业大类“数字媒体技术”,大多依托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理工学科,偏重数字编程、软件研究等计算机技能,学生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多媒体信息采编、多媒体产品开发与制作等兼备计算机技术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另一类是属于艺术大类下的设计学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大多依托艺术设计学院或人文学院,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艺术功底,学生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视觉/交互设计、移动多媒体信息制作、网络传媒、动漫与游戏制作、广告设计等兼备艺术修养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都存在明显脱节现象,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到每年15万人左右,兼通创意、艺术、技术、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及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学者肖永亮早在2006年就对美国几所大学数字媒体相关学科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分析了其教育形态、专业设置、学科特点和教学模式。国外数字媒体教育非常注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创新主体的优化配置和集聚,通过参与公共项目掌握媒体产品所需的文化内涵、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艺术与科学专业,有56个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让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和学生打破院系界限,共享资源、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贾铮结合OBE理念和新工科背景,针对盐城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层次化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评价型课程持续改进”的教学改革方法。单鹏、乔庆源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考察,从教学内容、学习时间与空间、考核方式、评分机制及选修专业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项目+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赵慧勤、陈晓慧以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同育人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李望秀、李华新强调了数字媒体教学重点应集中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社会服务四大方向。

综上可得,大部分研究者只是根据本校的教学实践与自身经验进行论述,还未上升至理论高度,研究结论较为分散;部分学者只是程式化地将校企合作、产学研的概念植入,把教学过程孤立地拆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忽略了多元主体之间知识、资源、行为、绩效等各要素的整合与互动。数字媒体产业需要的是艺术人文底蕴、数字信息技术与市场化思维融会贯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数字媒体学科和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要强化全媒型、跨学科型、融合型、专家型的数媒人才培养。而许多地方高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上,“创新为魂、技术为骨、艺术为筋、实践为根、市场为基、应用为本”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打开,学科建设与当地多元创新主体(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分工合作、資源互补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这不仅弱化了数字媒体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难以产生创新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而降低整个地区的创新效率。

二、创新集群在数字媒体教学中的内涵指向与现实价值

191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创新”是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内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它不是天马行空、随意分布的独立存在,而是趋于在时间、空间和某些行业中“聚集”。1988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森伯格(N.Rosenberg)首次将“创新”和“集群”作为并列范畴,提出了“创新集群”概念,并对其产生的根源、扩散过程、分类特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众学者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创新集群的实证研究,在1999年至2001年间发布了《集群:促进创新之动力》①、《创新集群: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②等系列研究报告,将创新集群视为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风投机构、中介组织等构成,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创新协作关系, 以集聚经济和大量知识溢出为特征的技术经济网络。

综上,所有关于创新集群的研究都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密集交换,而这种密集交换必须依赖于不同创新主体的互动连接,因此在创新集群视角下进行数字媒体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树立整体、平衡、共生的观念,将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植入该区域创新集群系统中进行分析,明确该专业在区域创新过程中的客观位置及未来发展趋向,并把教学过程转变成一种“集群内部的知识交换转换、交互学习以及价值的集聚”。其现实价值在于,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创新主体(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纳入创新集群这一理论框架中,从集群中各要素之间的角色定位、内在运作规律、协同度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深入研究,揭示集群内部知识交换转换、资源整合、交互学习及价值集聚的机理,以此为数字媒体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三、“互嵌式”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

“互嵌式”教学改革核心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一定区域内知识中心的作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维度上进行重构,将创新集群中的多元主体(政府、产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作为互嵌对象,通过资源(知识、资金、技术、人才等)、关系链接、运行机制、利益绩效的交互渗透,在认知、资源、组织、结构、人际、利益等方面展开深度融合、互相嵌入,实际是把数字媒体专业转化为提升当地集群创新水平的动力源,促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与集群内多元主体(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匹配程度,更好地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熟悉企业岗位职能、具备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我们应把教学改革与创新集群系统中各个环节及影响因素互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媒体专业在整个集群系统中的地位、性质、特征和功能,尤其是它与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多重复杂要素之间的互嵌关系,充分整合平台、渠道、设计和技术上的全领域资源,使人才培养既融合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多元主体。

首先,需明确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多元主体要素(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的角色定位、运作原理和协同情况,了解它们在创新集群内部进行知识交换转换、资源互嵌、交互学习及价值集聚的运行机制。

其次,应处理好“互嵌式”教学改革中的主客体关系——谁来引领、谁来实施、谁来协调推进。

最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权衡各方利益,制定成果共享、利益趋同等目标,在充分运用集群各主体资源优势的同时,亦能保持数字媒体专业自身稳定性。

四、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互嵌式”教学改革路径与内容

笔者将当地创新集群内部各主体(大学、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用人单位)作为“互嵌”实体深度融合,通过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互嵌、专业教师与社会导师互嵌、课程设置与项目任务互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要素互嵌、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互嵌、教学评价与社会评价互嵌,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专业在集群内知识中心的作用,实现集群各利益共同体协同育人、发展共赢的目标。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互嵌

充分了解集群内社会多元主体(政、产、学、研、用)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目标与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需求互嵌,能够彼此照顾各自的利益诉求,具有相互认同的价值理念和实现目标,并在达成利益诉求过程中成为相互依存、共创共享、合作共赢而又相互制约、共进共退、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二)专任教师与社会导师互嵌

指集群内各主体相互嵌入、共同渗入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符合多方利益和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任教师除了保证校内教学的主要任务之外,还可以挂靠企事业单位,参与员工培训、产品研发及项目管理等,以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社会导师可由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投资人等担任,通过开设精品课程、举办专题讲座、论坛、项目指导、竞赛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增加与当地企业的联系,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项目任务互嵌

改变传统的、按时间递进的“通识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的课程体系。将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企业的项目案例、研究机构的科研任务、用户需求等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互嵌,项目类型既可以是模拟项目,也可以是具有实战性质的项目,不同类型的项目贯穿于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课程模块,还可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强化理论、训练技术、提升技能,有利于多元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技能的强化及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企业也可通过这种模式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无缝对接企业发展需要。

(四)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要素互嵌

通过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建立汇集了集群内各主体信息、渠道、人才需求等资源的“云平台”。充分利用集群内多元主体的实践场地、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等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要素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源在大学、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用人单位中合理配置和流动,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五)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互嵌

将教学过程与数字媒体类产品初创、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互嵌,通过任务定制化、服务分解化、交流社群化等方式,形成“教、学、做、创、评”一体化的可持续机制。整个教学过程由集群内各主体共同指导、共同推进,并共享教学成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教学评价与社会评价互嵌

一是“校内+校外”的互嵌式评价主体:教学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督导、领导等校内主体,社会评价主体包括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校外主体。校内外各主体通过谈话沟通、召开信息反馈会、印发教学通报等多种措施,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控,增强集群内各主体深度协作的意愿和动力;二是“教学评价+社会评价”的互嵌式评价内容:教学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理论知识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注重的是知识积累广度及深度。社会评价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的是实际操作、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如图1所示)。

综上,“互嵌式”教学改革把数字媒体专业视为创新集群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教学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整合起来加以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产业部门、科研机构、用人单位之间的共生演进关系,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既定区域内知识中心的作用,充分整合平台、渠道、设计和技术上的全领域资源,使其成为创新集群中信息自由流动和分享的中心,使大学教育既融合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多元主体。

注释:

①OECD.Boosting Innovation:The Cluster Approach[R].Paris:OECD Proceedings,1999.

②OECD. Innovative clusters:Driversof national innovationsystem[R].Paris:OECD Proceedings,2001.

參考文献:

[1]郭立伟.创新集群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J].经济论坛,2018(5):18-23.

[2]黄少坚,程赛楠.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视域下的创新集群概念与特征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5):32-33+36.

[3]刘嘉楠,张一帆,孙玉涛,等.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选择——产学研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连接模式[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2):155-158.

[4]曹霞,于娟.基于政府治理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5):916-925.

[5]蒲鹏举,庞理科,王海丽.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西部皮革,2019,41(6):143.

[6][美]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7]Adner R, Kapoor R.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3):306-333.

猜你喜欢
集群主体数字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答数字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