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雅君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治疗感染类疾病的效果显著,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频率逐渐增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因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造成耐药菌占比提高,再次使用疗效明显下降,造成了治疗难度的增加,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威胁[1,2]。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目前已成为临床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药学干预是依据既定的用药准则,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3,4]。本文研究抗生素使用时进行药学干预措施,为控制滥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率,抽取本院实施抗生素药学干预前后的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 年8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4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 例。其中观察组男72 例,女48 例;年龄19~63 岁,平均年龄(44.26±8.42)岁,住院时间5~16 d,平均住院时间(8.24±4.33)d。对照组男75 例,女45 例;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4.51±7.84)岁;住院时间6~19 d,平均住院时间(8.53±4.41)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 周岁;于本院进行住院治疗,住院时间≥5 d;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意识或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师处方自行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医护人员不进行相关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后,医师开具处方,患者在药学干预下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包括:①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和培训。在全院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使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和药师共同查阅资料,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则,并对护理人员和医师进行相关培训和健康教育。向患者进行抗生素滥用危害等相关知识的宣讲,树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理念,利于药学干预的开展和进行。②药师在临床抗生素使用中的指导和干预。对患者在用药方面的疑问,药师应进行积极的解答,并对用药方法、安全用药等进行指导和详细讲解,为患者做好药学服务工作。同时安排药师进行定期查房,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此外,药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对医师开具处方进行认真的审核和分析,以对不符合抗生素用药指征、抗生素用量、用法等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及时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住院期间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处方占比。②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包括住院费用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处方包括药物使用不合理、抗生素联用不合理、抗生素使用剂量过高、换药频次过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率20.83%和抗生素处方占比28.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n(%)]
2.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n(%)]
表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发生率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比较[n(%)]
抗生素是一类人工半合成或全合成的药物,能够抑制或灭杀病原微生物,缓解甚至消除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5-8]。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疑难病例和特殊疾病患者治疗中,临床医师难以准确把握药物理化性质和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由于缺乏管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耐药细菌的出现和相应抗生素的失效,所以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持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保证其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对药物理化性质和相互作用熟悉,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9]。药学干预主要根据患者疾病、病情判断临床医师开据的抗生素处方是否合理,如果需要使用的抗生素与疾病、病情不符,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发现相互拮抗或毒副作用相互加强的药物联用,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避免联合使用该类药物。临床药学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准确性、合理性,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首先为医院在抗生素管理方面不够严格,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自身抗生素知识相对匮乏,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识不足,进而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不够重视[4];其次,药师自身药物知识体系不完善,对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和监测意识不强,且药学服务意识不强,未及时有效的向患者和医护人员普及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10,11];最后由于抗生素的即时疗效较好,且对抗生素认知不足,患者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的依赖性,用药习惯欠佳,进一步加剧了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因此,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应从医院管理、药师和患者三方面着手进行。
针对不良反应,通常可采取如下干预措施:①根据患者的适应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抗生素。通常情况下,可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原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抗菌谱、药动学、感染部位等,来合理选择与之相配套的抗生素。对于抗生素而言,其在人体中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并且需在靶组织中才能达到有效浓度,因此,根据感染部位处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及维持时间等,来合理选用抗生素,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病情实况来进行合理用药。②在实际使用抗生素时,需合理设定用药剂量及治疗疗程。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当前,在抗生素的使用当中,预防性使用占比达40%,而现实应用价值并不理想。在治疗病毒性感染患者疾病时,采用抗生素难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感染预防效果,甚至还会出现耐药情况,造成继发性感染,因此,需要对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进行严格控制。④联合用药时的合理使用。在临床中,之所以要联合用药,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另外,还可以扩大抗菌范围,但需对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进行严格掌握。针对那些单一采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型感染,可选择联合用药。
本研究中使用了药学干预对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监督和规范,在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药理、使用条件、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宣传和培训,培养了医护人员抗生素使用的正确理念;开展抗生素相关知识讲座,向患者普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危害,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认知;同时,本研究在药学干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药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降低了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药师及时关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促进了抗生素在本院临床中的合理使用率。本研究发现,通过开展药学干预,有效降低了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处方占比、患者住院费用、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肝肾功能损伤和菌群失调,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人体健康。因此,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疾病时应首先明确患者的致病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并坚持使用1 个疗程。
综上所述,抗生素不规范应用会浪费医疗资源、加重患者负担,产生耐药菌株,所以,临床药学干预抗生素应用,能够减少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