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浩
急性脑梗死是脑部血供骤然中断所致的脑组织局限性坏死,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致残与致死风险高。近年来,此类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与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加快、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有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安全状况[1]。阿替普酶血栓溶解剂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结合发挥溶解血栓作用,对脑梗死治疗有效。丁苯酞是神经保护类药物,可以修复损伤神经、神经功能损伤。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发现联合治疗的预后效果更佳。本文就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评价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低剂量溶栓治疗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0 年3~10 月收治的11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5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7 例;年龄40~78 岁,平均年龄(62.60±7.80)岁;病程0.6~4.0 h,平均病程(2.60±1.20)h。观察组:男31 例,女24 例;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62.20±8.50)岁;病程0.6~4.2 h,平均病程(2.50±1.50)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②治疗方案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近期大手术患者;②脑部其他疾病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基础对症治疗配合阿替普酶低剂量溶栓治疗。基础对症治疗包括给予患者降压、降脂、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对症支持。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注册证号S20110052)0.6 mg/kg,其中15%的量快速静脉推注,其余静脉泵输注,时间为1 h,连续治疗2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100 ml/次、1 h 滴注完毕、2 次/d,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进行评估,总分42 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the Barthelindex of ADL)评价,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采用NIHSS 评分减分率判定治疗效果[3]。治愈:NIHSS 评分降幅≥90%;显效:NIHSS 评分降幅46%~89%;有效:NIHSS 评分降幅18%~45%;无效:NIHSS 评分降幅<1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P 及NSE 水平、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P、NSE、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的MBP、NSE、NIH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Barthel 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MBP、NSE、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P 及NSE 水平、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P 及NSE 水平、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n(%)]
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因素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递增表现,且疾病预后差,需尽早确诊、有效治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形成的病理基础是血小板、粥样硬化斑块聚集,梗死灶脑细胞部分坏死,及时恢复梗死区域血液供应,利于改善患者预后[4]。超早期溶栓是公认的治疗方法,发病<4.5 h 进行溶栓治疗有助于恢复梗死灶血供,效果明显[5]。阿替普酶属于基因重组型溶栓药,静脉输入后对纤维蛋白丰富血栓纤溶酶原有激活效应,促进血栓溶解,还能抑制凝血因子激活,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6]。临床工作中发现,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敏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有神经血管单元损害,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血脑屏障破坏,所以为了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可以联合神经血管保护药物[7]。丁苯酞属于神经血管保护药物,用药后利于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流,可以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减轻自由基损伤,下调局部炎症反应,进而保护神经细胞、保护血脑屏障[8]。相关研究指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具有治疗安全性、有效性优势[9]。
本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的MBP、NSE、NIH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MBP、NSE、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辛均平[9]的研究接近。
综上所述,丁苯酞与阿替普酶低剂量溶栓治疗提升了治疗效果,在协同作用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