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军
(宝鸡市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0)
产品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经济进步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进入市场的产品是合格的,才能保证市场处于良性的竞争状态,进一步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检验技术,规范产品检验方法,完善质量监督办法。
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抽检人员的选取是重中之重,抽样人员要全方位的认知抽样指数、抽样方式以及抽样数量等,熟练地掌握抽样检测工具。检验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选取合理的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确保结果准确。
抽检分离,即抽样人员不得参与检验,检验人员不得抽样,将抽样人和检验人加以区分,在人才库中随机分别抽取两名(含两名)以上的抽检人员进行具体工作。
产品质量检验中抽样单及表格是抽检最关键的文书,是检验和监督后处理的基本材料,表格填写必须完整、准确,尤其是产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商标、批量、抽样量,抽样地点以及产品等级规格、执行标准,备样量及封存地点等重要信息。最后是抽样人员签名和受检单位质量负责人签名盖章。
确定样本总量和抽样量后要选取合适的方法随机抽取样本,根据不同产品堆放状态采取分区分层取样,利用扑克、骰子或手机等产生随机数抽取,不可人为进行选择抽取,包括样品以及备样,随机数量要尽可能多地对产品覆盖,以充分体现出抽取产品质量的代表性。
在产品的质量调查和监督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抽样检查。我国企业的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的数量多且种类齐全,抽样调查的难度逐年增加,要想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完成对产品质量的逐一检查有很大的难度,其检查效率也不高,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在抽样调查进行之中,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抽样,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提高检查工作的效率,真正高质量地完成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抽样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抽样检测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抽样人员的选择。在人员的选择方面,生产企业应该选择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或检验检测人员,这些人员在拥有专业知识和生产检测技能的同时还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重视检验工作,能以严谨公平公正的态度完成抽样工作。可以在抽样和检验过程之中分别选择不同的工作人员,防止抽样和检验过程之中出现人为干扰现象。同时,应该定期加强对检测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抽样中认真填写抽样单,保证所有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严格把控抽样检查的各个环节,选择随机抽样的办法,确保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产品的抽样数量,一定要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抽取,最好一次选择好抽样的产品,包括检样和备样,需要再次抽样时,严格按标准规定选择抽样的产品和数量。
最后封存检样和备样,备样在不影响状态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封存在受检部门。
在产品检验的过程之中,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要重视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检测能力的提升,并采用多种方法验证保持良好的检测能力。
如何执行产品的检验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是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采用企业标准检验。同时可使用多个检验标准时,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标准,既能促进当地产品质量的提升,也不至于产生普遍不合格情况。 标准中有多个实验方法时,检验机构根据人员、设备仪器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宜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避免超出范围检测。
在产品的检验过程之中,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复检、平行样本分析和对比法。复检法,检测人员首先要抽取产品样本,在抽取样本时,检测人员要注意保留产品样本的副样,并对副样进行编号处理,交由复检人员,双方在检验之后可以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检验的准确度。在这种检测方法的使用中要注意的是副样的保存,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确保保存环境良好,复检和初检的相隔时间不宜太长。
平行样本检验法在使用之中的主要特点是对每一份产品样本进行平行检测,检测的比率一般根据样品的数量进行确定,假如用于检测的样本数较少,那么应该增加平行样本的检测量。平行样本检测结果允许在检测之中出现标准偏差值,受环境条件偏差、检测仪器偏差和人员影响,这在实验之中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减少偏差量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实际检测之中检测人员要考虑到生产情况和分析结果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对于性质较为稳定的产品样品,其偏差值的要求可以相对严格。
比对验证包括实验室内比对和室间比对。实验室内比对又可分为人与人的比对、同一人用不同实验方法的比对、以及检测仪器间的比对等。通过实验室内比对,估计检验人员或仪器方法的随机误差;而实验室间比对可估计检验分析过程的系统误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室还应适时参加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省级或国家级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以评估本实验室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和水平。
在产品质量的检测工作之中,检测结果常会受到周边环境中水分和温度的影响,造成结果与实际的样本状况不符。为了防治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实际的样本检验中,在完成材料的随机取样之后,要将样本材料进行密封保存,并且在一个温度湿度恒定的环境之中对样本的外观和物理性质进行实验,尤其是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结构和强度受环境影响较大。一旦检测环境之中的温度和湿度不符合实验的要求,那么最终的检测结果就可能出现很大偏差,甚至出现误判,危害正常检测工作的进行。
对使用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的,要严格进行登记使用,严格操作规范,避免实验事故发生。
质量检测工作,因为检验方式、设备仪器以及人员专业水平,检验环境等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检测效果。尽管是检验技术相对熟练的工作人员,其采用同一种方式多次检测同一个样品时,也不会得到完全相同的检验数据,由此表明产品质量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误差。基于误差结果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以及过失误差等方面加以研究。
系统误差主要是在检验时因系统的固有缺陷造成的误差,造成检验中出现数值偏低的情况。系统误差能够借助多种手段加以纠正:首先,对照实验作为检验体系误差的关键方式;其次,空白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检验试剂以及检验器皿参加杂质引起的系统误差,往往采用空白实验加以计算,之后在检验试样的数据结果中去除空白数值,便可以修正为精准的实验结果;最后,校验仪器,在检验仪器的精准度不高出现检验系统偏差的情况下,能够借助校对仪器对影响的误差加以弥补,包括检验的砝码以及检验的滴定管等,之后在实验准确分析状态下,进行标准化的校准,且在检验结果中导出校正数值。
偶然性误差主要是指因偶然性的因素造成的误差,包括检验环境的温度以及气压的波动、仪器微小变化以及试样处理的细致差别等。这类误差不常发生,一旦出现对整体的质量监测影响较为严重,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质量检测的次数,尽量避免出现偶然因素,保证偶然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对产品质量检验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过失误差是常发生的问题,检验人员不是万能的,在检验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操作的失误,比如,工作不够细致引发,没有依据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错读数据、计算偏差等。这些失误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较为严重,一些细小的误差会造成检验结果整体的偏差。因此检验人员在检测时需要全身心投入,防止出现误差,保证整体产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检测数据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获得质量检测的结果后,检验人员需确定数据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审视检验过程是否合理。在计算结果时,还要使用正确的计算公式,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保留数字有效值和修约值,验证检验数据,保证检验的科学性,得出正确的检验结果,最后,根据数据综合做出产品的结论判定。
总之,在我国产品市场规模如此巨大的现在,提高产品质量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产品质量检验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每一个产品质量检验单位或机构都要采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增强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切合促进提高产品质量,为生产企业和社会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