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2021-11-28 13:07:08费纪君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费纪君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发展,图书馆作为一个为人们提供信息书籍的传统场所,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各高校图书馆在保留原有的功能之后,相继推出数字图书馆。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广大读者在网上就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信息服务基本建成,个性化服务出现成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从1995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逐渐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制定了《国家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规划(1997-2000)》,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涵盖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音乐、影视、缩微等方面,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当中相对比较健全完善的。我国很多高校目前也都对已有的馆藏书籍进行信息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线上图书服务。

总的来说,数字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当下人们的需求。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是指读者或者说是用户,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通过先行设定自己的喜好,使得今后在数字图书馆中享受服务时,能够根据其设定精准地享受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图书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读者的时间成本。和传统图书馆相比其具备的特点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个性化需求。数字图书馆能加更加精准的定位读者的喜好,数字图书馆是依托大数据平台,对于用户的需求可以根据他的搜索记录、曾经阅读过的书籍等方方面面信息进行精准的数字图书推荐。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查询到当前阅读量比较高,比较受欢迎的书籍信息以供读者选择。

二是能更加方便和快捷。读者节省了消耗在路途上的时间,也节省了进入图书馆内找书的程序,只需要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直接搜索想要阅览的书籍,就能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可以充分整合乘坐地铁、公交等碎片化的时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效精准的开展阅读。

三是能增强读者的参与性。传统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只能单纯的看,无法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进行交流。而数字图书馆在技术层面是允许也是有条件对图书进行评判的。比如,在读者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对书籍有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如果5星是满分的话,可以根据读者读后体验进行打星。这样帮助数字图书馆形成大数据,列出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排行榜,更加方便读者进行图书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数字图书馆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晚、发展快,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特别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我国数字图书馆往往各自为政,缺少互联网时代应具有的共享精神,而且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待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智能化水平也较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偏低,缺乏专业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一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局域化明显。当前,各高校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是我国数字图书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现在各高校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高校和高校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资源不够享。比如说北京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和清华大学的数字图书馆,一般只允许本校师生使用,这是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做同一件事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本书这个高校收录了,那个高校也收录了,同样的事情一直在反复做,A学校的师生进不去B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是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每一个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必须依靠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比如说,清华大学开发的“灵捷图书馆”在对标国外先进数字图书馆,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发的MyLibrary,它在功能上不管是信息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而且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获得的资金支持要比其他大学要多,它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尚且还有需要发展完善的地方。而一些地方和高校获得的资金可能不那么充裕,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得也是部分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落后、缓慢的原因。

三是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突出的是个性,突出的是“以人为本”这就必然要求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但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仅仅停留在可搜索、可阅读等基础功能上,缺少个性化的标准定制,读者现在还难以与图书馆之间进行咨询,即使可以咨询得到的大多都是已经设定好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回答,有时候答非所问,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缺少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

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和设计,但目前我国虽然有图书馆专业,但所学内容和数字图书挂建设还有一定差距,和现实要求也有一定差距,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出现服务效率较低、质量交叉的情况。

未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须更加坚定的坚持“以人为本”,从满足读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进行发展和创新,既要从国家层面上给予统一的建设意见,又要现有数字图书馆的升级改造上出发,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起到公共产品应有的服务功能。在这里主要提出3条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一是从顶层设计上,国家要出台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指导意见和配套措施,一方面用于规范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便统一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用于整合各类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比如上文提到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仅面向本校师生开放,所以几乎每一个高校都建设有数字图书馆,但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也都不统一,很多资源因为缺少整合存在严重的重复,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希望国家能出台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措施,既要给予政策的指导,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又要给予资金的支持,不断做强做大我国数字图书馆。同时,还要注重电子信息化时代信息服务和版权之间的关系。

二是增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需求不断多样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信息搜索上,要进一步精细化,通过对读者过往的搜索记录、阅读记录等数据分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数字图书馆必须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深入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完善用户注册信息的内容,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动态掌握读者需求,通过调查问卷、阅读反馈等活动,完善所掌握的信息。同时,还要注重处理好信息搜集和读者用户隐私之间的关系,个性化服务必然会搜集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一定要做好用户隐私的保密,防止泄密,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是强化数字图书馆在高校线上教学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许多高校都在线上开设了课程。前文提到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线上教学纳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并建立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避免资源的浪费。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数字图书馆不仅能看还能用,还能起到一个加强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

四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多元,对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未来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既要懂得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又要熟练掌握数字图书馆包含的管理、信息技术等技能,因此,我国要着力提升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各高校来说,要增强图书馆管理课程的实用性和时代性,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未来有所用。对已建成的图书馆管理者来说,要增加员工和自身的培训,多看多想多学,让自己的管理理念能够始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

综上所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基本满足了当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还在一些方面存在问题。未来,希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能更加规范、更加符合时代和读者们的需求,拓展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答数字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