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探索

2021-11-28 13:07:08刘加杰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思政改革课程

刘加杰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为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工作,项目团队按照彰显立德树人,凸显学校鲜明财经特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建设要求,在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建设中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线+课程实实践竞赛三位一体,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深化大学生“财品、财智、财英”(简称“三财”)素养课程改革。

一、德育为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须融课程思政理实一体

高校在课程标准制定、教学专题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项目开展、竞赛指导等工作中主动把脉找点,积极挖掘创新创业课程蕴含着的思政元素,彰显德育为本的价值理念。如我们在创意思维与训练课程中激发创新意识项目中聚焦新发展理念,在课程标准、新发展理念相关教学案例择取、实践项目任务、竞赛项目孵育等环节中有机融合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汇入课程全流程设计过程。

二、发展为要: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须融职业能力发展

按照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规律,系统、分段、开发课程,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团队按照分级梯次展开课程,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的黄金期,在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个人梦中国梦。大学第二学期针对青年群体思维活跃、创新精神饱满、乐意展现自我,人生价值观可塑性强等特点,注重提质培优创新思维类课程。大学第三学期针对大学生群体参与校级、省级、国家创新创业竞赛诉求,我们及时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类课程。大学第四学期针对高职学生即将进入职场、开启职场生活,高质量就业创业需求度激增。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构建要充分集合就业创业心理学课程、求职创业规范礼仪课程、就业创业权益保护等服务型课程,为大学毕业生提前做好“功课”、打下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底子”。归根到底,提质培优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就是在践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发展到底为了谁,服务谁这一带有根本性问题。

三、强能为实: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须课程+实践+竞赛一体化推进

通过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竞赛一体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中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是结合学校财经办学历史与特色,全面探索和实施重财品,弘财智,成财英的大学生“三财”素养教育,开发大学生素养教育—财品、财智、财英校本教材,全校性展开大学生“三财”素养学分认定和“三财”文化创建工作。二是积极引领学生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建设发展相结合、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不断拓展“双创”课程思政实践平台。通过定期研制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案,利用大学生寒暑假“三下乡”、“青春逐梦红色之旅”、乡村振兴校地共建基地、产业学院等实践教学。鼓励支持大学生走出校门,面向基层、乡村、西部和川渝革命地区,将大学生创新智力、热情和创业型项目拓展到广大农村地区,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覆盖全国范围、具有全局影响的“国情思政课”。三是在创业就业实践竞赛指导服务工作中,通过师生面对面、点对点、手把手、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指导等方式,课程教师能及时真切发现、回应学生思想、情感、价值、心理等问题,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差异化、及时性的课程服务。为此,我们通过创新创业实训室、二级院系创客空间、校级众创空间群、创业园等载体,不断强化课程实践,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实践教育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以“创意+创法+创能+创品+创业”为主线,积极构建以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四、价值为向:达成创新创业课程目标须凝心聚力,改革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具有育人性、实践性、发展性三大特性。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围绕课程思政三个典型特性展开,致力达成“五育”目标。第一,以“育创品”培根铸魂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学生只有以正确的创新创业精神为指引,才能有效抵御拜金主义的侵蚀,进而把大学生职业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者。习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企业家精神既是“育创品”的精神内核,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指引。通过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先,要从增强爱国情怀着手,使学生了解创业与国家繁荣、民族兴盛和个人幸福之间的紧密联系,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其次,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自觉,形成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意识。再次,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家诚信守法的重要性,养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进而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最后,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想创敢创会创乐创个人事业。第二,以“育团队”建设优质精干的课程思政讲师队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师团队上特色鲜明,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导,各专业课教师参与的模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师团队。思政课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觉悟、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提质培优”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教学与实践中,发挥出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的能动创造性。第三,以“育财英”彰显重财学子创新创业特色。“财英”是学校的“三财”文化特色之一,着重展现重财人敢于创新、长于精算、经世济民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要充分吸收本校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以“财英”素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不断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奋进精神,展现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风华。第四,以“育品牌”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特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特性鲜明、竞赛引领突出,从服务学生创业成才出发,形成了由国家到地方的立体竞赛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校情校史校风,形成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特色和活动品牌,以点破面,带动更多师生参创促创乐创。第五,以“育精课”提质课堂效能。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中必须在课堂质量革命中下真功夫,要加大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重视绩效考核和激励性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创新创业课程团队教师的热情、激情和获得感。

五、关键在师: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须锻造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如何切合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深化创新创业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关键还在于教师,尤其是在培育打造出强大的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改革中创新创业课教学创新团队怎么建,高校需整合、优化、盘活课程思政改革中天然的优质资源,多措并举打造创新创业课“特色型”、“梯度化”、“优质性”的三维教学创新团队。

首先,“特色型”教学创新团队须用好思政课和党建双队伍。思政课教师不仅在学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使命,而且在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改革中应该舞台天地广阔。学校层面要充分激发、调动思政课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积极性、创新创造性。一方面,高校可结合《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方案》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全员、全过程、全力以赴对接、参与、支持、服务学校非思政类课程思政改革全局工作。另一方面,为推动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改革,高校需发挥出党建引领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重大作用。通过构建学校党委领导指挥、党委组织部牵头、党总支负责、党支部推动落实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机制,制定课程思政改革制度、激励性政策,遴选学校骨干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直接对接基层党支部,直接参与各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特色型”教学创新团队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全员、全过程、全力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致力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五观”端正。

其次,“梯度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须合理布局,科学推进。创新创业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一定要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学创新团队成长发展的规律,合理布局,层层推进。一是在课程组层面要从创新创业课程中去培育、选拔核心师资,组建起课程“引领”小团队。可由1-2名课程教学骨干(名师)牵头组建教学小团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与考核方案,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要求创新创业课教师必须加入至少一门课程教学团队,支持其完成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学术交流和团队建设等工作。二是二级院系(部)要把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工作纳入部门年度重点任务,选拔、支持一批业绩突出、科研潜力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创新创业课中青年骨干教师,成立课程教学创新“攻关”团队。三是锻造具有财经特色的“三财”素养教育师资团队。学校层面制定大学生素养教育—“财品”、“财智”、“财英”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制度和惠利性政策,择优资助、壮大校级教学创新“示范”团队,提档升级省级教学创新“优质”团队,搭建师资培养晋升的平台,发展成长为国家级教学创新“标杆”团队。

第三,“优质性”创新创业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须优化考评机制。创新创业课“优质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必须坚持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产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基于此,在创新创业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要优化完善对创新创业课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可重点督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效度、“提质培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度、“提质培优”课程科研教改达成度、社会(学生)服务满意度、“提质培优”课程教师持续晋级性等维度。同时在学校创新创业课教学团队发展中注入内外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创新创业课教学创新团队和团队成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进而确保创新创业课教学创新团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改革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