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是我国声乐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为满足高质量声乐人才的要求,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正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硬件设施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针对当前声乐教学的现状,加强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帮助高校明确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声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我国声乐人才的质量及创新能力。
声乐又被称为艺术歌唱,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男女生自身声音音色和音域的不同,用一种带语言的方式将音乐有感情地表现出来。我国的声乐教学与高校的声乐教学为主,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随着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声乐逐渐与乐器相结合,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能够适当融入情境,丰富了声乐表演中的音色,拓宽了高校声乐教学的音乐领域。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多元化声乐人才的重任,通过高校开展的声乐教学丰富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音乐艺术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提高个性化发展。
随着我国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每年的招生数量迅速增长,不少高校相继开设音乐课程,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内容参差不齐,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往往只重视对声乐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演奏技巧培训,在声乐教学的实践部分往往只重视学生演唱能力的练习,而忽视了声乐实践课程。现阶段我国高校声乐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声、声乐文化、舞台表演、作品鉴赏等,部分的高校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前并没有对教学内容按照学校的规划要求进行分析,由于不同教师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声乐教学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成果也就参差不齐。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将表演课程与声乐课程合并开设艺术类课程,由于二者之间关联性较低,课程的实践部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学生的声乐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声乐教学模式包括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声乐教学的模式应当建立在有利于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需要声乐教师具有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作为声乐教学良好开展的基础,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流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取上都要符合现如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由于我国高校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不同高校对于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所选取的声乐教学模式也就出现相应的区别。高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备完善度和教材内容都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为学生购置专业的声乐设备,但实际的声乐教学内容不切实际,远远超出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导致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华而不实。尽管有些高校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声乐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但声乐教学内容却不符合学生的普遍认知,从而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学的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所采取的声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声乐教师的教学内容设置十分不合理,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较为单一,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声乐技能、乐理知识、视唱练耳,严重缺乏实践的重视度,这就使得我国很多高校目前所进行的声乐教学只是单纯的歌唱模仿,学生并没有学习到声乐真正的内涵,忽视了学生作为主题所发挥出的主动创造能力。部分高校是在后期开设声乐课程,在声乐教学水平上还处于欠缺阶段,声乐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是无法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学生只能在理论课堂上盲目学习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真正的实践演练。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就会使得学生缺乏演唱体验,在真正进行演唱时不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即使是自身条件优越的同学也无法有展示自身的机会。由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声乐教学课堂,声乐教师无法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素质条件对其进行声乐指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并没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声乐。
由于高校对于声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声乐教学基础设施配备情况也参差不齐。部分高校所选取的教学内容需要较为严格的教学场地和声乐设备进行配合,但高校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得声乐教学配套设备不完备,学生缺少充足的乐器进行声乐练习,甚至部分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多人共用一套设备,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目前我国的全体高校中,专门的音乐院校数量较少,只有专业的音乐院校才会配备教学水平、音乐素养高的声乐教师,而其余的普通高校在声乐教师师资力量方面较为匮乏,再加上声乐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我国高校的整体声乐教学水平较为薄弱。此外,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高校每年所招收的学生自身的声乐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背景的了解较为缺乏,高校的声乐教学主体主要集中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更偏爱流行歌曲而不喜欢传统声乐歌曲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刻。
随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进的改革与创新,我国高校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实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新型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声乐教师要发挥有效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热爱声乐,从而主动学习声乐。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现阶段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在声乐方面的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有效提升。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声乐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歌唱以及练耳两方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针对这两方面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此外声乐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所缺乏的方面进行着重训练。声乐教师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程开始前做好调研工作,根据学生不同的声乐学习能力,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声乐教师的教学应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在声乐教学的学习延伸到所有课程方面的学习创新。
任何内容的教学课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配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声乐教学的课堂中,只有声乐教师一味地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声乐学习中,很难对声乐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改革后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的声乐水平以及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创新,确保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课外练习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体验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演唱素质和表演能力。声乐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课后练习所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声乐学习的信心。
新课改要求我国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课程培养,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声乐实际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声乐实操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之外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观。教学质量受到教学目标的直接影响,良好的声乐教学应当以正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能够完成超高质量演出的人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重点要放在实践课程上,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性格特点,采取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平台。由于我国高校学生毕业后才会走向社会,声乐教师可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中适当加入实践能力培养,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演出,适当将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声乐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由于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参加声乐课程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我国高校也应根据不同特点适当投入资金支持完善声乐教学配套设备,为学生建设专业的声乐教学场所,确保学生有能进行实际演唱的专业场所。高校不能盲目地对声乐教学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声乐教学的教师、设备、场地应当可以进行良好的配合,我国高校可以适当地在师资力量方面投入资金,可以通过提供更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吸引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声乐教学,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同时,高校声乐教师师资队伍的组建应当科学合理,进行声乐教学的声乐教师自身具备足够的声乐素养,可以适当吸纳高校所处当地文艺院团中的优秀歌唱演员,一方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法发掘出的声乐教师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与其他高校的声乐教师相比较具有更高的舞台表演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于实践经验方面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理解。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声乐人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为了有效地开展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行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声乐教学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的设置应当更符合实际。此外,我国高校应当为声乐教学配备更完善的声乐配套设施,不断提高自身师资队伍的力量,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帮助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