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萍 林丽丽 任红俤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极易并发心律失常,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展开救治过程中需有意识优化各项护理措施,进而确保患者救治、护理工作顺利展开。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于各项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优化、改善,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分析对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合并有心律失常;(3)患者年龄超过65周岁;(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并自愿配合、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肺、肾、脑等其他脏器严重病变;(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3)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4)不配合或中途退出此次研究。
64例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组为参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较性。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即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做好疾病、临床救治方案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为:
(1)强化一般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各体征数据,如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展开吸氧干预,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做好各项急救器械、药物准备以防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情况。
(2)优化输液护理。在对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以防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调控输液量,必要时采用输液泵。
(3)优化心律失常护理。对患者展开24h动态心电监护,强化夜间心律失常观察。与此同时,为患者耐心解释密切监测各项体征、安装起搏器等措施的重要性及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4)强化对患者的认知干预。结合患者具体救治方案以及患者认知程度、认知需求,针对性展开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疾病及临床救治方案、注意事项,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与此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维持乐观、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其治疗信心。
(5)优化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充分休息等。
(1)护理干预后,监测、记录两组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状况并对比、分析,以心脏彩色多普利超声监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监测其每搏输出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等。
(2)以生活质量评估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作评估、对比,评估指标包括环境、独立性、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等,各指标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3)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运动耐力作评估、对比。记录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以Borg评分表对其自我感知劳累用力程度进行评估,量表总分值为20分,得分与自我感知劳累用力程度成正比[4]。
(4)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根据得分将满意度分为满意(>9分)、比较满意(6-9分)、不满意(<6分)三个等级,总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以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则表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n)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女参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32 32 18(56.25)20(62.50)14(43.75)12(37.50)0.259 0.611 75.12±2.13 75.54±2.11 0.792 0.431
观察组患者LVEDV值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s)
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2 32 LVEDV(mm)47.96±1.69 43.45±1.02 12.925<0.001左室射血分数(%)62.53±5.43 72.65±5.19 7.621<0.001每搏输出量(mL)69.96±5.13 79.12±5.12 7.149<0.001左室压力上升速度(mmHg/s)1179.46±65.53 1306.14±63.82 7.834<0.001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2 32独立性24.16±3.15 28.69±2.93 5.957<0.001环境24.58±2.04 29.69±1.77 10.703<0.001社会关系20.03±1.86 25.69±2.13 11.323<0.001心理功能29.16±3.12 34.68±2.79 7.461<0.001生理功能7.68±1.39 9.39±1.52 4.696<0.001
观察组患者6-MWD值高于参照组,Borg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对比(±s)
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2 32 6-MWD(m)266.94±105.65 358.78±103.87 3.507 0.001 Borg评分(分)10.66±1.25 8.71±1.23 6.290<0.001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参照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亦称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该疾病发病隐蔽,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随年龄增长,机体心脏结缔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进而出现钙化、纤维化,促使机体心脏瓣膜或相关支架功能异常,侵犯机体心脏瓣膜同时损伤了机体心脏传导系统,进而引发心律失常,进一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5,6]。而老年患者因各项机能减退、理解能力下降,在对其展开护理工作时,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及耐心,以确保各项临床救治、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常规护理多围绕疾病展开,侧重各项基础性护理,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在各项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优化、改善,以期改善护理效果。对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在强化各项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优化输液护理,以确保输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优化心律失常护理服务,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7]。另一方面,优化对患者认知、心理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干预、指导,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耐力。于本次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观察组患者LVEDV值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值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6-MWD值高于参照组,Borg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