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茜,赵君和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自办料联合汇,河北邯郸056000)
在我国,广义上养殖成功的规模化蛋鸡场多如天上的繁星;而狭义上,以个体形式存在,养殖规模35万以上,顺利经营几十年没有贷款压力,成功轻松的蛋鸡养殖场可真不算很多。纵观河北优选“东西南北中”其中五个鸡场:东边沧州孙振起为代表的繁兴种鸡场,西边辛集边英杰的边氏商品蛋鸡养殖场,南边临西张玉国的商品蛋鸡养殖场,北边香河高克友的养殖场,中是深州扣建基的商品蛋鸡养殖场。这五个蛋鸡场有着的共同特点,也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总结出来以便蛋鸡养殖同仁参考。
这些养殖企业都不是一开始就高标准建设的密闭H笼养方式,甚至到现在,其中的几个鸡场还是“不入眼”的普通鸡舍(有的是大棚)。
从小型到规模养殖的他们,经历了时光和疫病的磨练,在养殖实践中不断深入体会、学习、实践。他们勤于观察,紧贴养殖一线,处理突发问题果断、及时,贯彻执行日常管理技术直接、深入且无死角。
各养殖场都有自己的免疫团队,在疫苗选择、免疫时间间隔、免疫时间操作等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贯彻一切为免疫让路,全场行动的免疫实施策略。在免疫上从抓鸡、打针、操作方式、免疫时检查、免疫后监测都有固定的规则。对疫苗选择非常谨慎,执行开产后不超过3个月一次新城疫、H9,不超过2个月的H5+H7的免疫程序。
由于鸡场的条件、背景、个人经历的差异,五个鸡场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始终不懈地坚持了下来。
养鸡最重要的是管理细节的落实,而这种东西又最难抓、最难落实。可以说鸡场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养鸡就成功了多半。繁星种鸡场前身是中国农业大学援建的小型乡镇种鸡企业。80年代后期开始改制,原来的饲养员按照各自负责的鸡舍和种鸡数量一次性买断,成为联产承包的“业主”。而原来负责鸡场生产的队长孙振起则成为了场长。改制后实行单纯核算、各户负责、内部统一的合作社管理模式,既解决了鸡群日常管理的责任问题,又避免了小个体对外没有竞争力和鸡场整体发展过程中不协调的问题。如此,“责任制”持续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深州扣建基的鸡场发展到目前50万左右的养殖规模,离不开坚持的适时全进全出模式。扣建基一般在冬季的11月底~12月左右一次性引进鸡苗,并逐渐淘汰老母鸡。这样有三大好处:一是降低疫病危害,开产前鸡群发生重大疫病带来的损失小,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此时节进的鸡在4月份左右开产,开产后由于季节和温度上升等缘故疫病变得较少;不仅如此,这些鸡到了来年冬季12月份容易发病的季节经历了360天的四季洗礼,日龄较大、抗病力也较强。这些阶段的鸡群,具有“天生”的较强抗病力。二是盈利丰厚,一般而言4月份以后由于清明、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消费的拉动,鸡蛋价格整体比较高;加上,鸡群在来年春节前有长达8~9个月的高峰产蛋,基本把一生“精华”贡献多半。这批次鸡,不仅仅盈利丰厚,而且如果年前发生疫病,即使淘汰也基本不会亏本。三是整体体质较好,冬季培育的鸡群除了保温、通风处理起来有点费力,但体重、胫长等发育较好。这些后备母鸡不仅能奠定免疫系统发育的“35天定终生”的基础;而且胫骨发育好,骨架大,产蛋好,死淘率低。
随着环保和土地压力的增加,高密度H笼养殖的鸡舍必然要逐步实施。边英杰提前培养储备素质高、稳定、可靠的懂电脑、懂环控装置的通风人才,使得鸡场无论原来的大棚,还是现在的H笼层叠式,都在通风问题上做得非常到位。
临西张玉国利用自己的人脉,在自己鸡场周围几十里、几百里,甚至上千米的范围内建立了蛛网样、放射性分布的多个蛋鸡预警养殖场。平时及时跟这些鸡场沟通、分享周边乃至自己鸡场重大疫病流行情况和不同类型(厂家)H5+H7等疫苗免疫后的保护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紧急免疫,或调整免疫疫苗类型等措施,提升鸡场抗风险能力。
由于人工免疫接种控制的传染病有限,加上疫苗免疫效果等诸多不确定性。高克友根据自己多年养殖经验沉淀,在开产前对除禽流感等重大疫病以外(不能盲目模仿,具体敬请专业人士指导)的一些常见流行的传染病,采用“放任”的群体自然免疫策略。通过一些病原性微生物(可控的)开产前自然感染鸡群而产生保护性抗体,起到保护鸡群开产后少发病、不发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