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鹃
(陕西咸阳中学,陕西 咸阳 712000)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能力,快速理解和吸收课本知识的基础[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给予学生更多具有实效性的学法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在理论知识吸收上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当前,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不仅仅是教师或者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因此,政治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发掘更多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大多数政治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勾画课本中的相关段落,并进行背诵,以学生能够默写与背诵相关题目为掌握知识的标准。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但是学生并不能理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从而降低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无法将书本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从而知识的实用性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普及,世界的互联与沟通,当下的学生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信息,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但是他们作为祖国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他们需要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有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应该能够从纷乱杂多的信息中选择正确的内容,应该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信仰,但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法明显落后于当下的教育趋势,教师急需改进教学方法[3]。
由于学科课时安排、老教师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疲于适应新的课堂、新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深度不够等原因,都使得在地理课堂中无法落实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但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刻不容缓,教师们必须付诸行动,从思想上改变,认同并实际行动起来,明确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4]。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应当是教师明确高中生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应仔细阅读、分析新课标所提出的高中政治课程关于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形成从综合的视角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情境,从而通过情景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必修一第三课第二节的内容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搜索相关的知识纪录片与补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背景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本知识中。“在开始正式课程之前,请观看纪录片《中国:变革故事》,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通过这个视频与这首歌走近今天的学习主题‘改革开放’,在观看视频以后思考黑板中展示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面临怎样的历史背景,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以后,与学生共同观看纪录片。由于纪录片为学生呈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背景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的发展成果,让学生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当时我国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内忧外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国家需要发展,邓小平从而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我国的经济活力[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及时表扬学生的正确观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将拓展内容与课本知识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在观看纪录片以后,请自主阅读课本,自行学习课本中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这种方法能够借助课堂情境,将课外知识与书本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东西效率。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生也可以小组方式交流讨论各种复杂问题,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观点,逐渐深入探析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开展各种趣味化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借助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收获与启示。
例如,在教学“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喜欢明星对不对”的话题,首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解读,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学生对这个话题明显很感兴趣,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意见分歧。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认为“喜欢明星是对的”,另一组相反,由分析问卷内容、梳理相应的调研结果时,还综合应用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有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单元整体教学产生很好的推动效果,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是政治课堂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息息相关,社会上的新闻热点与政治知识的联系性非常大,甚至政治题目的出题方式就是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在学生分析新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必修一第四课第二节的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节课的内容与国家政策主张关系十分密切,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能够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培养自身的政治意识。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与我国当时相关的新闻会议进行结合,将政治知识与社会热点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及知识与我国的政策的关系,“中国梦是习主席在成为主席以后提出的关于我国的发展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我们国家的很多政策中都包含了‘中国梦’的意味。请看多媒体中展现的热点新闻:新冠肺炎肆虐,国家对确诊患者给予免费治疗;我国做出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的决策;2020为了复苏经济,我国举办上百场直播,帮助全国的货物进行销售;我们2020年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师引导学生将社会热点新闻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与政治意识。“在这些新闻中你读到了哪写隐含的信息?这些新闻体现了课本的哪些知识点?在遇到相关的新闻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总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将社会中出现的新闻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这种将知识点与社会热点新闻结合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新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也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首先,教师要制订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在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问题探究能力等方面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或存在一些认知误区的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尽量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表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这样的方式完成教学评价,能够显著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我国的高中生来说,核心素养不仅仅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正确的政治认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理性思维,让学生具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强公众的参与能力,加强法律意识和信仰,弘扬法治观念等多个方面同时着手来提高孩子们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