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 提效能 促勤政
——民生新闻大有可为

2021-11-28 11:53葛立婕
记者摇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丹东公厕井盖

□葛立婕

一、从理解到化解——理顺群众心气

1.民生新闻有着鲜明的“为民性”

为民,不是单纯地为民出口气,而是要为民理顺心气。心气顺了,矛盾也就化解了。因此在采访民生问题时,记者一定要下足功夫。记者需要深入调查采访,找到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促成问题的解决,也促动相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

2020年8月,丹东广播电视台《第一传媒》栏目连续三天播出了系列报道《万隆体育场:推倒无形墙》。这就是一组很好的民生报道。记者偶然发现很多老年人因为不会扫码无法进入体育场锻炼身体。而体育场方面是一点不松口,不扫码谁也不准进。记者介入调查。老年人认为,扫码进场不合理,“智能操作”就是在难为老年人。这时,记者并没有在节目中早早地下结论,而是采访了体育场一方。体育场方面解释说,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通过手机扫描“健康码”进入体育场,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他们会采取更人性化的执行方式,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节目第一期播出后,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理解。

2.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

光让老年人理解还不够,记者需下沉到社会基层,承担起及时化解矛盾的社会责任。记者邀请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节目中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扫码功能。同时,邀请几位老年人现场学习。节目播出后,很多老年人表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不光解决了一个进场问题,还收获了幸福感——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淘汰。记者继续跟进,与体育场方面沟通,在不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能否让防控举措更顺民情、合民心。最终,体育场方面除了执行扫码进场的规定,还设立了手写登记服务台。三天的报道,记者主动介入,积极跟进,理顺了群众的心气,也化解了社会矛盾,促动相关部门转变了工作作风。

二、从关注到关怀——彰显媒体责任

在《辞海》中,关于“民生”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民的生计。那么,民生新闻自然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人民生活的关怀型新闻。民生新闻要体现人文关怀,这不仅是对节目的要求,更是对媒体的要求。而民生新闻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更要关注事件的背后。

2020年丹东广播电视台《民生早报》节目播发了连续报道《老人如厕:盼望“拉一把”》,让老年人的如厕需求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近年来,丹东新建不少水冲公厕。这也特别方便了晨练和逛早市的老年人。公厕里有洗手池,有人打扫卫生,如厕环境也很好。可美中不足,缺少一个可以借力的专门扶手。腿脚不太灵便的老年人,用门上的把手当扶手来“借力”使用,是很危险的。即便是钢质把手,也经不起这种长时间“拉一把”的考验。记者来到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反映了老年人的这一诉求。相关领导承诺尽快安排调研,提出整改方案。一个月后,合作区率先行动,14座水冲公厕内,都在靠墙一侧安装了长约50厘米的U形扶手,方便老年人如厕,也确保牢固安全。随后,丹东市所有公厕也都陆续安装了U形扶手。虽然相关部门的行动力可圈可点,但记者的思考并未止步:为什么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呢?报道中记者立场鲜明:丹东作为宜居城市,吸引不少外地老年人来丹东买房居住养老。丹东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养老、赡养、医疗、交通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不妨多些亲身体验,查找包括公厕等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还有哪些不方便之处,列出清单并逐个加以改进,急老年人所急有行动,帮老年人所需补短板。

虽然整个采访报道记者都在围着公厕转,但记者深知:只有“下沉”才能更好地“倾听”,只有“倾听”才能更好地问政,更好地督促相关部门提高工作效能。

三、从信任到信心——凝聚发展动力

基层干部“懒政”,伤的是群众的心。一些民生问题是由“懒政”造成的。那么,就必须在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一座顺畅的民意沟通桥梁。民生新闻,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丹东广播电视台《民生早报》节目播发的连续报道《政绩要得高分先低头摆平井盖》,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记者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元宝区城隍庙5号楼楼前有一个“吃人”井盖,已经有十几位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掉进窨井。居民能找的部门都找了,可谁也不承认这个窨井是他们的。无奈,居民只能自己动手,把石块和木板压在井盖上做警示,还轮流安排巡逻。铺天盖地的评论直指相关部门不作为。这一定会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采访,记者要不要碰呢?记者的选择是:主动介入。

9篇报道,63天采访,新闻调查播出后,不单单推动了井盖问题的解决,也为元宝区在全区开展民情网格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群众也看到了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由“懒政”向“勤政”作风的转变。从对记者的信任,到对相关职能部门有信心,这个积极的转变因民生新闻而实现。

之后,当地居民还主动参与民情网格化建设,都愿意做网格上一个点位的信息员,及时反映问题,推动问题解决。民心就这样凝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四、结语

眼下,转作风、提效能、促勤政的良好态势展现在丹东。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提升行政效能、转变干部作风的助力器。正所谓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民生新闻,作为沟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重要渠道,正在努力成为为民服务的“民心桥”、政务环境的“监督员”、化解矛盾的“排压阀”、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民生新闻,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丹东公厕井盖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城市公厕的人性化设计
小井盖学问大
井盖上的艺术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酒鬼公厕”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