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职业院校开展行业培训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11-28 08:37段鹏超周建波
绿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林业农民

段鹏超,周建波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出平衡、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版。要想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应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发展乡村人力资源,促进科技兴农。通过林业职业院校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立足农业发展实际,提高农村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各种新型农业主体,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为此,针对目前职业农民现状,结合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林业行业培训的特色案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就提升林业职业院校开展行业培训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探讨了对全新职业农民以及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林业职业院校开展相关行业培训提供借鉴意义。

2 建议

应依据林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一般性,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方向深入研究其独特性[2]。可结合农民实际情况,在线上、职业院校培训中心以及田间地头灵活设点,培训需求上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依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实现林业行业培训。

2.1 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岗位人员对培训的认识

林业行业部门应通过网络手段、在村镇举办讲座,或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相关岗位人员以及职业农民对培训工作的认知,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让岗位人员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林业职业院校应制定相关的措施,以确保其成为林业行业岗位人员的人才培养基地,从而促进全行业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

2.2 依据行业需求,提升林业行业培训的针对性

(1)对林业行业开展需求分析,根据行业诉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如举办国有林场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新型林业产业劳动者技能培训,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能培训,护林防火技能培训,自然保护地技能培训等,依据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和林业行业不同部门情况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2)要对全省林业系统一线职工和林业产业劳动者以及行业管理者等的需求进行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岗位人员的需求,明确其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体系,规范课程设置,使得培训更加科学化。如职业院校在开展林业行业培训时,应把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专题重点开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将林业行业工作与乡村振兴总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资源管护,抓好造林绿化,繁荣生态文化,发展林业产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开展造林技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机械应用、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森林消防知识以及管理等相关基础课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向行业人员普及乡村造林绿化的总要求,绿化的品种选择以及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3)要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多到实训基地、企业等进行走访和实践,增强相关人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2.3 依靠专业课程优势,加强林业行业培训的操作性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其鲜明的专业优势、师资力量以及培训资源,该校开办有覆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全领域30余个专业,学校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深入开展了行业培训。把培训工作从培训管理干部向行业技术人员、林农培训引向深入,面向林农开展林业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为岗位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行业服务[3]。并且学校设有生态环境学院和园林建工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是学校最具行业特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拥有林业综合、植物组织培养、有害生物防治、茶叶加工、茶叶审评、环境工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多个设备先进的实训室。可见,充足的学校资源有助于培训的顺利进行,相关林业职业院校可依据自身优势对职业农民开展培训:一是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增加应用型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培训方式,灵活岗位人员的时间,有效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培训效率和效果,增强农民的满意度[5];二是加强学校与林业行业部门的合作,根据林业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改善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

2.4 优化教学团队,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

林业职业院校应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一是对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善于沟通的教师适时适量的开展培训,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鼓励教师多参与林业行业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项目,提高教师对该行业的认知,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二是鼓励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践,增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适时开展调研和研讨,深入了解林业行业对职业农民的需求,以及该行业的前沿问题,从而使得行业培训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三是提供机会,给予相应待遇,学校可组织或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扩大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2.5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林业行业培训的办学条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培训工作的开展应当要有一定的经费,再加上使用技术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培训工作相对来说容易进行。林业职业院校应加强与林业行业主管部门、政府、财政以及教育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建议应从科技支撑的经费中划出适当比例用于培训工作,以此可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竞争力[4];林业主管部门可众筹一些专业的经费用于培训当中,并确定行业内部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求岗位人员以及职业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如针对职业农民未经培训或者未取得培训资格的不准许上岗,不得晋升职位,从而推动林业行业岗位培训的顺利展,进而提升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3 结语

新时期,要想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亟需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培养“有技术、有文化、懂科学、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职业院校有效开展林业行业培训,实现传统的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顺利接轨,使得职业教育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成功迈进[6],也不断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林业农民
耕牛和农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land produces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农民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