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曼(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发展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利用好传统文化反哺文化保护,既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博物馆是公共文化场所,担负着重要的使命。随着博物馆对文化的创新与开发,增加了大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兴趣,并且根植传统优秀文化发挥了文创经济拉动效用。
博物馆的参观与游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与前沿阵地,也是民众生活幸福感和文化精神消费得到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博物馆宣传也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博物馆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在不断创新。博物馆通过建立“云博”开设了“网上体验馆”,突破场景和时空上的束缚,重塑博物馆的传承模式和价值空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网络与现场的融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近年来,人们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中国元素越来越受欢迎。河南电视台《唐宫夜宴》凭借着把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完美融合“火”了一把,中国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作品展示方式满足了观众的喜好。《唐宫夜宴》是以藏在博物馆里的唐乐舞俑为原型,结合唐朝的文化编排出的舞蹈,并且在演出时与科技结合,从《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中走出,展示出画中人、人中画的效果,古风古韵,并且舞蹈演员穿梭在河南博物馆馆藏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文物之间,带领观众领略文物的风采,让人心生向往,上演了“博物馆奇妙夜”,带动了博物馆打卡和去河南省旅游的热潮。
文化和旅游是不可分的,通过当地特色文化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且通过旅游是实现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运用旅游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一些关于博物馆、鉴宝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的热播,不仅掀起“博物馆热”的热潮还转变了一些观众的观念,把参观博物馆从线上带到了线下,点燃了人们对于参观博物馆进行文物鉴赏的激情。在参观人次方面,“2019年中国文物机构接待参观人次规模超过13亿,同比增长9.7%,其中博物馆参观人次规模已达11.47亿人次,同比增长高达9.9%。”1博物馆旅游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参观人次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业与博物馆行业的联合发展具有强力的双向驱动效果。博物馆旅游的热潮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博物馆热还掀起了“文创产品热”和“古玩淘宝热”等的热潮,引发了市场强烈的“连锁反应”。《唐宫夜宴》“出圈”,河南以它为契机,根据本地特色文化,加速创新推行多条文旅线路,让更多的游客爱上中原文化。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外在载体。重庆、河南等地把传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结合举办汉服花朝节,进行汉服巡游、传统手工、礼乐表演、箭阵操演等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演出,把文化的丰富、文人的儒雅、武将的雄风充分的展现出来,深受大家的喜爱,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发挥了联动作用,带动了周边旅游区和商业区的人流。
“博物馆热”“文创热”“汉服热”的浪潮席卷,人们热情高涨,但要维持大家的喜爱,文创产品推新也是重要的一环。文创是让传统文化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融入人们生活的重要载体,并且它赋予了传统物品创意,更加有吸引力。2008年,故宫文化创意中心成立,故宫文创产品是根据故宫博物院中的藏品文物进行设计的文创产品,其设计根据自身特色,突出自身的特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故宫文创的成功在于依托特有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创新,将有趣的历史文化整合到文创产品中,得到具有商品化、差异化的文创产品,故宫文创产品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故事,也重新分析、重塑了历史故事。以受众的心理认同感为基础,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被接受,吸引了更多人对文化的喜爱,传承了经典文化。”[1]博物馆文物藏品众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找准文化脉络,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推出丰富的旅游产品,有着拉动消费的巨大潜能。
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尽管与日俱增,但是博物馆被捧上神坛,是一个“高冷”的存在,不接地气,并且宣传方式单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宣传方式变得多样,博物馆人的宣传意识也提高了,不少博物馆通过可利用的平台进行宣传,最常见的是各博物馆通过自身的媒体渠道,将展览、社教等活动信息发送出去。博物馆也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宣传,但是力度还不够,宣传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低。通过一些文化网站或者综艺节目等平台进行宣传,不进入这些网站根本接受不到消息。博物馆进行宣传时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但是流量小,推广少,看到的人较少,吸引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一部分中老年人都不知道省博物馆是可以免费参观的,甚至一些根本不知道有博物馆。并且宣传文案不够抓人眼球,吸引力小。与其他领域合作宣传不足,宣传单一化。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营销是博物馆走下神坛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以馆藏的文化内涵为内容,与舞蹈、综艺节目、影视作品、纪录片拍摄等合作进行跨界宣传形式,将娱乐与传统文化宣传结合,借助社会热点营销,俘获了大众眼球,提升了自身吸引力。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推陈出新慢,款式较少,产品种类也不丰富,吸引力小。很多博物馆虽然设置商品区,但主要销售印刷品、便签、海报、工艺复制品、书籍等,种类很少,选择性小。依托馆藏资源,以文物作为产品开发的原型,创造出一些满足大众审美的休闲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出不同款式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是博物馆创收、吸引人们的重要方式,也能促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的实现。人们的审美和消费水平也提高了,他们愿意为吸引自己的产品买单。“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场馆内开设有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店,并且还在纽约和其他城市的一些大商场设置了销售点,书籍销售就有6000多种,各类文化产品有将近2万种。1987年,大都会博物馆商店的年营业额达到5500万美元,到2002年,突破1亿美元。”[2]由此,也可以看出博物馆商店是有着巨大潜能的。近些年,故宫文创大受欢迎,纸胶带、国宝色口红等深受大家喜爱。而中国大多博物馆不重视文创产品的创新,让有购买力的人群想消费却没地方消费。
博物馆大多都是以参观讲解为主,能让人们参与其中的活动少,并且场馆内演出较少,人们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也是博物馆参观吸引度低的原因之一。立足馆内藏品、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在场化传承,不仅层次类型日益丰富,而且利用科技与科技相结合增强与参观者的互动。参与式体验能增强参观者的忠实度,提高他们文化认同感,并且增加了趣味性。故宫博物院将《清明上河图》通过全息交互技术和4D球幕影像进行互动式艺术展演。借助全息交互、云计算等技术,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式体验《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北宋市肆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等。故宫博物院利用技术让参观者与藏品进行互动,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带动了博物馆参观热潮,也带动了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热销。
新媒体发展盛行为营销提供了新的方式,博物馆紧跟时代的发展,打开了网络世界的大门,使得博物馆走下神坛,俘获了大众眼球。借力社会热点做营销宣传,并且要做好跨界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提升自身吸引力。博物馆持有丰富的内容基础,能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灵感资源。博物馆运用自己独特的资源与其他领域进行联动形成合力。《秦时明月》是一部以我国悠久历史为题材的动漫,深受大家喜爱,上海博物馆与《秦时明月》以贺卡的形式联名宣传文物。发行8套贺卡,由《秦时明月》中的8位人气角色分别与国宝进行“互动”。比如由焱妃代言的齐侯匜与子仲姜盘,齐侯匜是春秋时期贵族用来洗手的青铜器。器具都可以做得这样精妙绝伦,展示了祖先的智慧与礼仪。双方的合作既提升了《秦时明月》的知名度,也对上海博物馆进行了宣传,实现共赢。
博物馆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是博物馆创收的重要依据。博物馆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将博物馆中文化元素融入纪念品、影视、动漫中,建立起有着博物馆自身特色的文化IP,以此来提升博物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引进专业人才,挖掘藏品的价值,满足大家审美,将藏品文化主题渗入生活各方面的产品设计制作中。鲜活可爱、实用性强的旅游产品可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非常受游客喜爱,为博物馆争取更多人次的参观。故宫博物院引入市场机制,创意设计出各类有趣、有文化内涵且实用的文创产品,使得故宫博物院每年拥有超过10亿元的销售额,从产品滞销到“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发展历程,完成故宫文创品牌的建设对于每个博物馆都具有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3]对于文物不能束之高阁,要合理运用惠及人民,才能发挥文物的作用。博物馆不只是展示文物的场所,在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和发掘文物的价值。刘云山说:“要对展示内容的创新进行积极的推进,丰富展览内容,开阔展览思路,以便更好地去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3]博物馆通过节事节庆活动、书法临摹体验,以及博物馆“寻宝之旅”等夏令营活动,打造新亮点,为游客制造兴奋点。开展活动让人们参与,河南博物馆开展了“画年画”“陶器修复”“DIY灯笼”等手工技术活动,让参观者与展览互动。要想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博物馆需要牢牢抓住游客感官,用科技让游客身临其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感官体验。
博物馆中的传统优秀文化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潜能,利用好博物馆的藏品,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与各方联动,推出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带动博物馆自身旅游的发展,还能带动周边旅游区的发展。
注释
1.数据来源: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