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丹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由于国内人口基数极大,一旦出现用药不合理问题,不仅会威胁群众生命健康,更会增加群众的用药经济负担,避免不必要的资金与资源浪费。为应对这一问题,国内医疗体系不断优化、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用药监管问题,降低药品费用,进而缓解“看病难”这一问题。因此,在本文研究工作中,应给予临床用药与管理工作充分重视,并借助有效强化方式,做好用药管理工作,进而取得显著用药成果,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用药服务。
要想获得更为精准的管理规范,在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并整理医院季度数据与资料,例如,在本次研究中,以某医院2018 年度时间段为例,整理好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等数据,并借助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收集相关辅助用药信息,并借助计算机系统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确保这些数据得到合理应用。
以医院2018 年的辅助用药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在不断优化过程中,本院辅助用药管理工作逐渐得到普及应用,并得到明确分类。因此,结合辅助用药管理工作要求,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全面管理,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将辅助用药管理工作分为两级:其中,Ⅰ级重点监控药品,主要为非治疗必须用药。此种非治疗必须用药,虽然,能够对某种疾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或是在某一种疾病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可能用到的辅助用药,有利于提高常规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症状体征或加快原有疾病康复的速度。其次,为Ⅱ级重点监控药品,此类用药,在药品辅助管理工作中,主要为临床治疗必须用药。这也意味着,在临床用药工作中,要结合患者实际需求,确保此类药品不会出现滥用,在患者出现特殊情况后,对此类用药的增长或是使用,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问题出现。II 级重点监控药品,主要包含质子泵抑制剂、注射用镇痛药、保肝药物,以及用量异常波动的药品等。只有对这些药品进行详细区分,并做好用药辅助管理工作,才能为后续辅助用药工作开展与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在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辅助用药所包含的各项数据与指标,并对各类药品的金额进行统计,以降序为例,对前十项用药进行分析,在辅助用药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历,对辅助用药合理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辅助用药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进而选择适合的辅助用药管理方式,并规范辅助用药工作,使辅助用药效果得到充分呈现。
对现有医疗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国内辅助用药,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与认可,无论是文献还是书籍,以及国家相关部门,未能规范辅助用药的基本概念[1],无完善用药目录。这也意味着,医院内部的辅助用药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系统、科学管理,辅助用药的目录缺失,势必会影响辅助用药效果,难以使资金与用药得到合理分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就当前医院临床用药工作加以分析,临床用药的精准度、数量有待完善,其中,用药不合理、用药数量大等问题相对常见。无论是超疗程应用,还是用法、用量存在不合理问题,不仅会增加病患的经济负担,更影响患者康复,部分病患,甚至会出现抗药性以及过敏等问题[2]。这些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受到辅助用药影响。因此,在辅助用药管理与规范建设工作中,需选择适合的临床用药方式,进而解决临床用药存在的各类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临床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方式。
为更好地提高辅助用药管理效果,构建完善管理制度,在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对2018 年医院内部临床所用的18 种重点监控药品的抽查进行分析,在实际抽查工作中能够发现,在临床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其中,7 种药品的不合理率在50%以上,10 种药品的不合理率在40%以上,仅4 种药品的不合理率在10%以下,总不合理率达到44.6%。对辅助用药的合格率进行对比,虽然,有效率不断提升,但是,辅助用药管理依旧不规范,甚至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在不合理的类型中,50%以上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包括溶媒,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其次是无指征用药以及疗程偏长。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影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因此,在医院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应给予这一问题充分重视,希望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管理之策,在最短时间内,规范临床用药合理性。
要想使辅助用药得到全面管理,并规范辅助用药规范,取得显著临床用药成果,在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首先,应明确辅助用药的基本定义与分类,并分析辅助用药分类,结合辅助用药的说明书、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辅助用药的分类。其次,应结合不同药品的作用,对单次用药加以分析,分析单次用药能否达到治疗目的。与此同时,在辅助用药分类中,可以按对疾病的效果、康复速度等分类。例如,对重点监控的品种可分为非治疗必须用药和治疗必须用药。最后,可以根据药品的作用归类。例如,部分药品,其主要作用为代谢,或是补充能量、电解质等,而另一部分药品,为免疫调节类药品,可以根据药品功能,做好分类工作。
在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科室要求,制定适合的辅助用药目录,对品种进行限制。首先,作为不同科室医生,应结合科室的基本用药需求,填报科室运营所需要的药物,并结合不同药物的作用与特征,做好资料查找与论证工作,收集临床用药数据,对不合格,或是存在较为严重反应不良的药物,将其剔除于用药目录中。其次,对于部分已经淘汰的药物品种,应及时更新,并做好管控工作,避免这些药物,再次流入临床用药。最后,相关药物管理部门,在实际管控工作中,应结合药品的种类,做好管控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以往存在问题的药物管理工作加以优化,不断强化药物管理能力,进而使药物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监管,尽全力做好用药管理工作,做好重点用药监管工作。
要想建立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严格遵循用药说明书,更要结合用药说明,对用药量、增计量加以管控,对疗程进行限量。部分患者,需要延长用药,针对这一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应对辅助用药的功能以及最小剂量进行研究,并结合患者的用药种类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量,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病情以及基本用药记录[3],与此同时,部分患者病情相对复杂,需要应用中药注射剂,或是应用生物制药,在这些药物使用与管理中,需单独应用管理,避免这些较为特殊药物出现混用问题。最后,对于重点监控品种,应结合该药适应症、使用效果、原则进行分析,并收集不同种类用药使用情况,做好临床监督与管理工作,结合各类数据,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计算,统计不合理病例数,对无作用、用量、用法不当问题加以分析[4],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以此提升用药管理效果,充分发挥用药管理规范作用。最后,要想构建良好辅助用药环境,希望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临床用药前,能够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把握说明书中的适应症及用法用量,尤其是溶媒问题。与此同时,在其他部分重点监控药品中,这些药品的说明书中,部分临床所用药物,其临床使用时间相对宽泛,为10 ~30d,但是,在实际的辅助用药管理工作中,依旧需要遵循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做好调查与管理工作,在同一住院病人,同一次的住院期间,对于每种所用的重点监控药品,应关注其使用周期,尽全力避免每类药品使用周期超过7 天。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使用金额排名情况,对相关品种予以停用或减量供应[5]。对于停用药品,如有特殊情况必须使用,可致电医务科,口头申请,医务科同意后,由药学部开放指定医生的指定药品处方权,以便及时用药。时候,临床科室补交纸质版申请,科主任签字后交到医务科。此外,同类或具有基本相同药理作用的注射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如存在交替使用现象,也应将用药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出现抗药性,或是辅助用药不规范,对患者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而作为患者,应充分相信医务工作人员,并配合医务工作用药。
在用药管理中制定适合管理方式,不断完善、规范用药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应做好数据收集工作,避免临床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现象出现,强化医院用药管理水准,维护患者切身权益。相信通过广大医生,护士与合理用药工作者努力,辅助用药管理情况能够得到规范,选择更为合理方式,维护患者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