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强 袁瑞芬 薛忠民 刘新宇
(1.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桑树(MorusalbaL.)系桑科桑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榆林市地理环境特殊,具有生态多样性,适合桑树生长,先后采用多种形式发展了生态类型的桑树,简称“生态桑”。其典型有梯田埂桑、坡地退耕桑、沙地“桑朴子”、川沟大乔桑等[1]。本文结合近年来蚕桑试验示范工作实践,对榆林市生态桑发展模式作一回顾总结,期望对发展桑产业有所帮助。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边,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温度8~9 ℃,≧10℃有效积温2 900~3 600 ℃,日照时数3 000~2 500 h,无霜期140~190 d,年降雨量350~500 mm。榆林市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地发展梯田地埂桑,1999年以后实施的退耕还林和“东桑西移”工程,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大面积栽植了实生桑和部分良种桑,形成了现在约2万hm2的生态桑区域和养蚕基地。
梯田埂桑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蚕桑的主要栽培类型,是陕北黄土丘陵地区粮、桑间作的成功范例。利用水平梯田在梯田埂栽桑,每埂栽植1行,株距2~3 m,每667 m2约150株,养成中干树形,每年夏秋两季采叶或剪条摘叶养蚕。桑品种除吴堡县以地方优良品种吴堡桑为主外,清涧、子洲等县多为实生桑,90年代以后嫁接改良了一部分,品种有湖桑32号、选792、新一之濑、陕桑305等。梯田埂桑养蚕是目前的主要利用形式。
1999年以后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榆林多数县区选择桑树为主要还林树种,在退耕坡地及小梯田大面积栽植实生桑,总面积达到2万hm2。以坡地水平沟(或反坡垄槽)栽桑、坡面种植苜蓿的“桑-草”间作为主要模式。行距3 m左右,株距0.5~1 m,每667 m2栽桑220~440株,小乔木树形。这些桑树确实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但受到环境条件及利益因素等限制,桑园普遍管理粗放或弃管,而套种的苜蓿与桑树争夺水分和养分激烈,桑树产叶量不高,全年单株产叶量1 kg左右。
榆林市西、北部古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风沙区,零星分布有特殊的沙地桑资源——桑朴子,是当地群众在长期与风沙斗争过程中总结的一种植物防风治沙栽培形式。穴栽并成带状分布,每年从根部刈割,养成灌木丛式树型,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生态效益及地界标志,兼有饲料、条编功用,历经上百年仍然生机勃勃。平均每平米生长桑条34根,条粗0.7~1.0 cm,单条长170 cm,每平米产叶量2.82 kg,折合28 t/ hm2,产叶量非常高。品种有大花桑、灰桑等。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榆林市生态桑产业基本形成栽桑养蚕、饲料桑、生态林3种发展模式和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2.1.1 建立高标准桑园
要求选择比较肥沃、平整、水源方便的耕地,有利于高产和机械化管理作业,面积13.3 hm2(200亩)以上。桑园密度和桑品种:大蚕用叶桑园1 050株/667 m2,行距1.6 m、株距0.4 m;选用耐寒性强的优良桑品种选792等;桑树培养低干树形,主干高度0.5 m。小蚕用叶桑园占25%,2 300株/667 m2,宽窄行栽植,行距1.6 m、0.4 m,株距0.3 m;品种为丰驰桑等,无干树形。单位面积桑叶产量1 500 kg以上,年养蚕2张。
2.1.2 建设标准化养蚕配套设施
必须有专门的养蚕房,大蚕、小蚕饲育室分开,并配套贮桑室、储物室。每批次养蚕100张种需要大蚕房1 200 m2、小蚕房60 m2、贮桑室300 m2。大蚕室搭建4-5层蚕台,蚕台宽度1.2 m、长度3 m为宜,每张蚕需要35平米蚕台。靖边县宋渠村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
2.1.3 多批次养蚕生产
根据榆林市的自然气候特点和桑树生长规律,养蚕时间为6—9月。为了合理地充分利用桑叶和养蚕设施,实现专业化生产,可养夏蚕2批次、秋蚕3批次,收蚁间隔15 d左右。蚕品种选用华康3号、明丰×春玉等。一定要采用现代先进的养蚕设施和标准化饲育技术,严格消毒防病,规范养蚕操作,科学省力上蔟,生产优质蚕茧。
2.1.4 产物综合利用
蚕茧可出售或加工丝绵被销售。优质蚕粪制作保健枕头。蚕吃剩下的残物和剩余桑叶做发酵饲料。蚕沙用作有机肥使用。剪伐的桑枝条用于栽培食用菌。菌渣还田改良土壤。
2.2.1 新发展饲料桑基地
依据“桑朴子”的生长特性,结合榆林圣地达公司、神木纯康种养殖公司等多家企业和经营主体近几年的发展经验,利用沙区整理的耕地、丘陵区整理新修的梯田、矿区修复土地等,都可以新发展饲料桑,667 m2产桑树鲜枝叶2~3 t,晒干后0.6~1 t。关键技术是规模化、标准化栽植和机械化管理收获。
1)土地要求:沙区整理的耕地土壤层30 cm以上,矿区修复土地的土壤层100 cm以上。新耕地最好经过种植农作物两年以上熟化,或者每667 m2施有机肥基肥2 000~3 000 kg。土地平整,面积33.3 hm2(500亩)以上,距离水源较近。
2)品种苗木:饲料桑一般以杂交桑为主,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发条多、再生能力强、耐剪伐、产量高且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品种。在榆林地区宜用比较抗寒、耐瘠薄的优良品种冀桑3号、丰驰桑、鲁杂1号等。这些杂交桑繁殖快,有直根系,符合栽培要求。桑苗规格粗度应在0.5 cm以上,最好本地苗。
3)栽培技术:栽植时期为秋季和春季。栽植密度为3 000~4 000株/667 m2,宽窄行栽植,2行或3行为一组,宽行距1.0 m、窄行距0.4 m,株距0.3 m,适合机械刈割收获。按行距开挖种植沟,沟深30 cm,沟內施入基肥(每亩2 000 kg腐熟有机肥)。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有条件的配套水肥一体化微滴灌设施,保持土壤墒情。每年秋季施基肥1次,3月和7月初刈割后各追施复合肥或尿素1次。适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4)收获利用:饲料桑一般养成无干灌木树型。榆林市饲料桑每年收获两次为宜,刈割时间分别在7月初和9月中下旬。这样枝条未形成木质化,长度在70~100 cm,饲料鲜嫩多汁,可以提高利用率。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平茬收获枝叶,每次刈割留茬10~15 cm。刈割下来的条桑可以晒干后再加工成饲料,或者立即做青贮饲料。为实现饲料桑高效利用,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桑叶粉、桑叶茶、桑芽菜等高附加值产品。
2.2.2 退耕生态桑的改造利用
退耕还林工程在退耕坡地及小梯田栽植的2万hm2实生桑,是发展饲料桑的巨大资源。改造利用的关键技术是桑树“乔改灌”、栽桑水平沟修复和更换坡面种植的苜蓿为其它牧草,保持“桑-草”间作生态功能。
“乔改灌”方法:春季从桑树基部锯干,促使萌发新条。疏减株数密度为株距1 m。加强水肥培护管理。每年7月初和9月中下旬各刈割收获条桑1次。每667 m2能收获鲜桑枝叶500~750 kg,晒干后170~250 kg。
水平沟修复和更换坡面草种:将有桑的水平沟修复为反坡垄槽,以便于拦蓄水土,保持水肥。挖除已有苜蓿,改种为便于收割的浅根系牧草,如多年生黑麦草、燕麦草等。也可以像绥德县李家硷村那样种植食药用菊花。
2.2.3 饲料桑的养殖应用
1)营养特性:诸多研究结果表明,桑枝叶富含蛋白质(18%~25%)、动物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和黄酮、多酚、多糖、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饲用价值和保健作用[2]。桑枝叶为无毒物质,具有饲喂安全性,可作为牛、羊、猪、鸡、鸭、鹅、兔、鱼等的饲料。桑枝叶的加工利用方式主要为鲜喂、制作成桑枝叶粉、青贮饲料、微贮饲料、提取有效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等。
2)养牛:肉牛饲粮中添加10%~20%的发酵桑叶粉,或日粮中添加2 kg桑枝叶干粉,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 改善肉品质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肉质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蛋白含量高,肉色鲜艳,酸碱度适中,失水率较低,剪切力较低,嫩度较好。牛肉肌内脂肪含量较多,脂肪沉积度更好,具有开发高档肉品的潜力。
3)养羊:饲养陕北绒山羊、宁夏滩羊、湖羊等肉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混合发酵饲料,或15%桑枝叶干粉,可以提高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肉羊平均日增重,改善羊肉品质[3],肋肉厚和背膘厚有增长的趋势。以饲料桑与玉米秸秆制成的混合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较高。
4)养猪: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 10%~15%发酵桑叶粉,或配合饲料中添加 8%~10% 的桑枝叶干粉,可显著提高生长性能,缩短生长周期,降低饲料成本以及改善肠道健康,降低猪的背膘厚,改善产品品质。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2%~4%的发酵桑叶粉,可增加饲粮特殊香味和诱食性,能有效治疗仔猪病毒性胃肠炎,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5)养鸡鸭:在肉鸡饲粮中添加5%~10%的发酵桑叶粉,有利于提高肉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还具有调控肉鸡脂质代谢、改善肉品质和促进肠道健康功能。蛋鸡日粮中添加3%~4%的饲料桑叶粉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蛋品质。日粮中添加6%桑叶粉对凤头鸭肉质显著改善,肌苷酸、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大大高于普通鸭肉,而相应降低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2.3.1 梯田埂生态桑
近些年榆林市土地整理项目新修宽幅梯田有6.7万hm2,如果发展梯田埂桑,无论对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促进增收致富都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选用本地优良品种吴堡桑、甜桑和外地的选792、湖桑32号、黄格鲁等良桑品种(引进桑必须是健壮嫁接苗)。只在梯田边栽植1行桑树,秋栽或春栽都行。株距3 m,距离梯田埂边1 m,栽植坑40 cm见方,施有机肥5 kg。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培养中干树形。初夏和晚秋剪桑条收获。
桑椹同桑叶一样食药两用,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可以开发多种产品,适合梯田埂种植。品种选用红果1号、红果2号、黑珍珠、白玉王、夏津白椹等。栽培技术同上。
2.3.2 沙地生态桑
在自然沙丘的近低处,挖窝栽植实生桑、大花桑、吴堡桑、杂交桑、冀桑3号等,每窝3株,间距3 m,尽量规划成带状。自然灌木丛状生长。3年后,秋季合理平茬收获。维持生物多样性。
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栽桑养蚕,正在拓展为养蚕业、饲料产业、果桑产业、桑茶业、林业等。“立桑为业,多元发展”是推动蚕桑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榆林市生态桑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目前已经开始涌现出众多的饲料桑种养、果桑深加工、桑枝叶综合开发利用等企业和经营主体。预计今后10年內,将会是一个崭新的产业格局。
因为桑的高蛋白特性和动物适口性好,20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认定桑树是特殊饲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桑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20第19号)《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饲料桑作为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我国畜牧业每年约消耗饲料粮8 000~9 000万t,高蛋白饲料短缺。对桑枝叶用作畜禽饲料开发能有效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解决饲料短缺问题,对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景广阔。
让大地穿绿是国策民意。榆林市多种模式发展生态桑,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二者也能很好地融合起来。桑树在南部黄土丘陵上层层泛绿,在北部风沙滩地里片片成林,必将为山川秀美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