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本位主义思潮到科技至上主义思潮的变化分析
——基于人民论坛社会思潮评选结果

2021-11-28 05:53赵冰梅姚琳
关键词:思潮主义科技

赵冰梅 姚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科技无愧于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科技融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成为社会发展必要的动力,成为国际竞争必需的力量时,以科技为主导的思想便逐渐发展为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人民论坛社会思潮评选中,科技本位主义思潮成为2010至2019年十年间首次出现“科技”二字的新社会思潮。而2020年科技至上主义思潮的上榜则更加昭示着科学技术在当下的社会关注力与影响力胜过以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愈加重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深入研判两大科技思潮,分析科技思潮由本位主义转向至上主义的个中缘由,有助于把握当下人类社会对科技的思想态势,理性引导未来科技良性发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本位主义和科技至上主义思潮的比较分析

(一)内涵比较分析

关于科技本位主义思潮,学界从产生根源、存在状态、表现形式、功能作用及本位主义解释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产生根源看,它产生于思维逻辑过程中,是指“在相关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中,科技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且成为不断提升的目标本身”[1]。从存在状态看,科技本位主义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其形成与发展在时间上可以贯通古今未来,在空间上可从国内向国际扩展,渗透于国家间、社会中、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表现形式看,学者李侠认为,当下出现的互联网中心主义、企业的数据算法以及社会精英以量化的方式追求成果等都是科技“本位”化的形式。在这里科技“本位”不仅表现出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面,还有走向科技极端化的一面。在功能作用上,有学者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科技本位教育”的概念。这正是意识到了科技本位主义消极的一面,因而提倡从社会生产现实出发,明确“现代化的人天然需要具备科技理性和科技技能的科技人格”[2]。既认同科技本位在人的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同时又强调人要具备完善的科技人格和科技理性。最后,本位主义本身也有着多层解释路径。第一,从出处上看,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本位主义是一种放大了的小团体主义”[3]。这里的“本位主义”主要是指在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自己,而忽视更为广泛的大集体部分,带有专执于小团体利益的消极意味。第二,从哲学上看,本位主义是作为集体主义对立面而存在的极端的精神追求。第三,从道德观点上看,本位主义是人性自私的一种表现,尤其体现在人性对利益的态度,即偏向牺牲他人甚至多数人的利益来达及自身目的。基于学界对科技本位主义的多维度释义,笔者认为,科技本位主义思潮表现为一种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单一专执地集中力量于科技发展,有时甚至无视或牺牲他方利益求全自身利益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

关于科技至上主义思潮,“至上”即至高无上,彰显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的21世纪的无上地位。正如学者陈慧平所指出的:“由于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因而在思潮中的众多主义里,科技以其实力担当而独占鳌头,‘科技至上主义’由此得名。”[4]这说明科技创新是催生科技至上主义的主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说明无论国际国内环境如何变化,我国在不断强大的征途上始终重视科技研发,现在更是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共性差异并存

科技本位主义与科技至上主义既有共同性的交织,又有差异性的区别。

共同性表现在:首先,两大社会思潮都是社会存在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社会文化,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往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变革。无论是科技本位主义思潮还是科技至上主义思潮本质上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反映。其次,在核心思想上都坚持以科技为中心,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引领。在以科技为动力的生产力的推动下,在人类追求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品质生活和未来理想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价值引领作用无疑会愈加凸显。最后,在社会影响上,两者都推动了国际变革和时代进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着自身本能地对生产力进行变革、对技术进行优化改良,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浪潮无疑对社会变革与进步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时下的第三次科技浪潮,除却带来生产力的极速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带领人类社会走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不难发现,国家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领域竞争在国际竞争中日益激烈,并引发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差异性表现在:首先,两大社会思潮产生的背景不尽相同。2019年,科技本位主义作为新社会思潮首次登上人民论坛十大社会思潮评选的榜单,世界各国对科技的关注度在这一年发生了质变。我国对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战略政策和措施,突出体现了中央对战略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视。在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科技成为竞争的关键和核心。从华为事件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争端实质上是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争夺和控制。承接上一年的科技本位主义思潮,2020年登榜的科技至上主义思潮更多体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下人们对科技的广泛关注和诉求。其次,两者在中心内涵上存在差异。两大社会思潮的中心词分别是“本位”和“至上”,若“本位”强调某主体的中心地位,那么其它主体在被承认的基础上则处于次要地位;而“至上”无疑代表着居于首位的极端无上地位。因此科技至上主义思潮更凸显了科技的极致意义和地位。最后,两大社会思潮的应用范围有所区别,科技至上主义思潮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存在范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人们对科技的关注程度由“本位”上升为“至上”时,科学技术有望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开拓和创新,更加深刻地影响社会存在。对此,亚马逊全球副总裁、首席技术官Werner Vogels指出:“帮助我们应对巨变的,是科技。2020年的疫情没有让我们放慢脚步,反而加速了我们向数字世界迈进。正是得益于这一加速变化,2021年将成为各种变革的启动台。”[5]如果说“本位”更多是重视并强调科技的中心地位,那么“至上”则代表着最高、独居首位的极端无上地位。

二、科技思潮从本位主义向至上主义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人类社会自古尊崇科技的历史传统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对科技的发展一贯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的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普遍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尤其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在诸多领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造纸术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后经蔡伦改革,传到亚洲的朝鲜、日本再到后来的非洲、欧洲等地,实现了人类历史书写用具的伟大变革;印刷术留存了智慧的结晶与文化的种子,连同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交流;指南针是指示方向的工具,它的运用推动着人类早期航海业的发展,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于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欧洲的采矿业和冶金业产生了影响。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不言而喻,对科技的探索推动人类一次又一次地开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革命浪潮。我国从出台科技普惠政策到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将发展科技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取得了飞速发展的世界奇迹。可见人类社会对科技发展及其成果转化的一贯重视,正从量变走向质变。科技至上主义既是科技本位主义的进一步质变,也是整个人类历史尊崇科技的新的量变。

(二)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社会、国际格局、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也随之发生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传播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变革。生物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正在不断取得突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更要依靠科技创新妥善应对将要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时代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科技是时代赋予的变革社会的引擎,我国不仅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获得经济红利,而且在国际社会更加具有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直接触发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从科技本位到科技至上思潮的飞跃。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强势的病毒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脆弱又无力,科技无疑是人类对抗病毒的有效手段。2020年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主要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展开。例如科技助力下“E级超级计算机协助防疫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运行;利用CT图像的人工智能模型快速高效地诊断新型肺炎;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协助一线民警完成排查、防控任务;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等公共交通区域‘5G+热成像人体测温+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病区隔离管控水平。在一些老龄化国家,各种类型的陪伴机器人、机器宠物则给予疫情隔离状态下的老人以心灵抚慰”[6]。科学技术力量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疫情下人们生存与交流极为重要的依靠,甚至其对人类的意义被推到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结束,变异病毒全球流窜,在可预见的未来,科技仍会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四)大众科技产品购买欲上升的主观诉求

前沿科技对社会领域的渗透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趋势,且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渗透的程度也在加深。随着社会发展,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便利,也激起了人们对科技产品更强的购买欲望。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区块链”理念融入金融、商贸、通信、民生、政务、旅游等各行各业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样的市场需求,亟需企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产品以迎合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当下,苹果、华为手机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能掀起新一轮的购买热潮;智能家居正在广泛地进入大众购买的视野;更加节能、更加绿色的消费产品受到市场的推崇;电子触屏黑板、学习机等电子学习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有增无减。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刺激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品的升级更新又促使大众向科技领域的消费聚焦。一定意义上,从科技本位到至上思潮的变化正是供需双方反复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科技思潮从本位主义向至上主义转变的辩证分析

(一)科技本位与科技至上思潮的“双刃剑”

不是所有的社会思想都能发展为社会思潮,当以科技为中心的思想更广泛地为社会认可,继而发展为科技本位与科技至上两大思潮时,便有必要对这两大建立在一定社会心理认同基础上的科技思潮进行辩证分析,揭示它们“双刃剑”的本质。

一方面,科技本位和科技至上思潮都有刀刃向外的正面效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政治、经济、文化广泛融合。对社会大众而言,科技便利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对国家而言,领先世界的前沿科技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着政治外交的筹码,巩固着边疆国防的稳定;对世界文明而言,先进的科学技术催生着新时代的来临,丰富了世界文明的色彩,体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成就。

另一方面,科技本位和科技至上思潮又有刀刃向内的负面效应。第一,激化社会矛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在“资本与劳动”仍然对立的21世纪,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调整的速度过快,在催生更为先进的生产力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激化社会矛盾。第二,导致科技极端化与人伦缺失。科技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感极强,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但过于凸显其首要地位容易使人们走向科技依赖的极端化,这便有可能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使社会伦理面临挑战。例如在医学领域,当科技至上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认同,就可能引发人们对医学技术的盲目追求,造成对科技过分依赖和不当使用等现象。又如在国防军事领域,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的武器化发展则威胁着国家的信息安全和国家机密,不利于良好的国际关系的建立。至于诸如原子弹、核武器等具有杀伤力的技术性武器的不合理使用是对整个人类的威胁,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负面影响至今仍然存在,仍是人类文明的痛。

(二)辩证对待科技本位转向科技至上思潮的“两刃”

“刀刃”向外而不对内,是我们把握这两大思潮的基本原则,因而需要更为理性地对待从科技本位到科技至上这种变化所释放的未来科技发展的信号。一方面,应顺应并助推这种科技影响力扩大化的趋势。要深入理解两大科技思潮的内核,善于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的发展机遇,重点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理加大科技投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科技本位主义思潮和科技至上主义思潮的积极效应,让社会意识正向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另一方面,警觉并妥善应对两大思潮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应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守好科技发展的伦理底线,勿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应摒弃极端化的科技本位主义和科技至上主义,反对技术霸权与技术垄断,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科技的交流互通。应致力于推动优质科技成果的世界共享,让世界人民享受先进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完全的技术透明和技术共享在现阶段并不现实,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的核心技术不仅不能泄露,而且要在保密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为可预见的未来社会提供全面共享的基础。基于马克思所讲的“两个绝不会”的理论,在物质生产仍不能达到共产主义的设定标准前,部分科技成果的共享不仅有利于调和世界资源的分配,缓和国际矛盾,更有助于构建更密切的国际关系。

四、结语

如今我国正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我国的百年奋斗目标,也关系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际格局的变革和调整影响极为深远。“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8]。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科学技术,辩证看待从科技本位主义思潮向科技至上主义思潮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历史交汇期真正实现科技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思潮主义科技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近光灯主义
科技助我来看云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科技在线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