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 110000)
预防猪流感有3个组成部分:预防猪流感,预防传染给人类,以及预防在人类之间传播。由于治疗选择有限、继发感染风险高、以及经常需要重症监护的H1N1肺炎患者、环境控制、包括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和公共教育对控制猪流感暴发至关重要。
目前,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SIV最有效的方法。最好接种2次,2次间隔时间为3周,如果猪只携带有母源抗体,则可在10周龄以后进行接种,以免产生干扰。而猪流感的防控绝不能紧紧只靠接种疫苗一种措施,做好基本的生物安全防范,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证猪舍内卫生,干燥通风,特别是在疾病多发季节注意环境的控制,保证圈舍温度,冬季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加强猪舍内的卫生消毒,消毒主要通过0.5%过氧乙酸对工具、人员、圈舍、水源等进行消毒,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抗生素对其进行预防。因SIV可进行种间传播,所以还需注意控制猪群与其他动物,如家禽、野禽等的接触。
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IAV)引起的猪急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发烧、嗜睡、厌食和浆液性鼻腔分泌物。这种疾病进展迅速,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时可能会变得复杂。接种疫苗是预防猪流感最常见的策略,目前的疫苗种类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广谱疫苗等等。其中减毒活疫苗由于安全程度难以控制,至今仍未被批准使用;灭活疫苗在国内外均已形成市场化供应,国内的猪流感疫苗最先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同时关于使用传统灭活疫苗的一个担忧是,当疫苗病毒毒株与感染毒株不匹配时,可能诱发疫苗相关的增强呼吸道疾病。
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猪流感疫苗是佐剂全病毒灭活疫苗。尽管这些疫苗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猪在受到感染后病毒传播的程度,但它们并不能提供对感染的一致保护。疫苗的作用是针对最易变异的流感病毒抗原——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保护效果取决于疫苗与循环菌株的抗原匹配程度。然而,流感病毒通过增加表位突变(抗原漂移)或重组基因组与其他菌株(抗原转移)不断进化。类禽型SIV或类人型SIV重组体的发生几率增加,表现出巨大的遗传多样性,因此与经典SIV的抗原多样性已被记录,导致疫苗和循环菌株之间的“抗原不匹配”。此外,在全球猪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1N1、H3N2和H1N2,都是基于H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型而形成的多个遗传簇。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簇内的一些病毒仅表现出有限的交叉反应性,提示每个亚型内的遗传和抗原异质性可能降低疫苗的有效性。因此,需要能够诱导对各种SIV簇甚至亚型产生广泛保护性免疫的疫苗,或者限制病毒在猪和人之间的传播,特别是针对引起大流行毒株的传播。在一个亚型中有不同菌株的共识之前被研究用于诱导跨簇保护,但是HA诱导的主要是一个亚型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相比之下,保守的病毒抗原,如M2e和内部NP,可以产生针对不同毒株和亚型的异亚型免疫保护。与HA不同的是,NP诱导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不能预防感染,但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速病毒的清除。有理由认为,HA和保守的病毒蛋白的联合使用将为宿主提供完全的保护,以对抗同源亚型和至少部分异亚型的入侵。
除此之外,猪流感病毒不同亚型之间也存在着交叉保护,感染活的野生型流感病毒可以提供大量的跨谱系保护,以抵抗相同的HA和/或NA亚型病毒。相反,在自然流感病毒宿主中,真正的异亚型保护作用似乎是最小的。另有实验研究数据表明,GD/PR8可能作为一种有前途的SIV疫苗的种子病毒,以保护猪群。随着近年来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猪流感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开始为科学有效防控流感病毒扩散传播提供技术支撑。面对随时存在暴发可能的猪流感,利用逐渐完备的基因工程技术,对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可同时保护多种亚型病毒的疫苗的研究仍是我们一直面对的挑战。
SI的治疗可采取中医治疗方式,取甘草24克、决明子30克、黄苓12克、百合12克、菊花12克、防风12克、苍术24克、金银花24克、黄芪30克、牛蒡子12克,将上述中医药物煎2次至汤400毫升,4小时一次让病猪服用200毫升。连续服用3天即可基本痊愈。
猪流感相对于猪感冒而言,由于属于病毒感染,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对于有高热症状的猪只可采取解热镇痛药的注射,先对其进行降温。也可进行饮水治疗法,联合黄芪多糖、Vc、葡萄糖等配置成溶液,对猪群整体进行治疗。也可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剂量需根据感染猪的体重确定,也可适当配以中药注射治疗。在治疗猪流感过程中,要坚持为发病猪群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电解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以保证和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