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兴业(广东奥迪安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其建设案例也层出不穷,我国有关部门也在致力于规范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评价标准系统也在实施权威发布。新智慧城市的说法在各城市建设中逐渐形成。
安企从平安城市向智慧城市演变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平安城市工程从立项开始至招投标流程均根据集成工程开展,而智慧城市建设因所需的建设周期较长,长达数十年甚至更久、所用成本量较高、政府部门的付款方法不明确等,这就促进了PPP新型项目模式的形成。PPP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公共基础设备工程的运行模式之一,在该模式背景下,政府鼓励私企、民营资本和政府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建设公共设备。根据广义概念,PPP指的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合作中,通过非公共部门掌握资源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中参与,从而保证各个合作方可以满足较预期单纯行动更有利的成果。PPP主要为市场竞争提供服务,具体集中于纯公共型区域、准公共型区域。PPP除了属于融资手段外,还是一次机制的改革,牵涉到行业制度改革、财政机制变革、投融资制度变革。故而安企需了解PPP模式下工程新型招投标制度与付款方法,这对传统核算成本、市场及企业利润造成直接的影响。
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安企要对相关业务熟悉,包括安监环保服务、政务服务、人社教育等方面的要求,这对安企行业性质提出多样性要求。
平安城市工程的建设员工包括运营商、监理、厂商、供应商、业主。而智慧城市工程由于建设员工存在复杂性,员工数量会明显增多:运营商不可以只供应链路,而需要变成数据主要运营方;基础设备的建设方不仅只是传统安企厂商,还有大量的高科技公司、信息行业、开发行业软件商家等。因智慧城市一般为PPP工程,新员工还增加了融资渠道投资行业、城投行业、商业银行等。智慧城市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还需研究院、咨询服务机构、设计院等机构的配合。智慧城市中的各子系统具有多元化业务,并使得人力资源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工程机械桥梁的地下隧道官网建设方不断增多。这些建设方中字头企业居多,所以对各方资源的均衡处理成为摆在甲方政府与安企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甲方政府需在此类业务过程中尽快成长,变成该领域的专家。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各参与单位提出解决年代久远遗留问题的要求,这些问题一般集中于公共安全层面,比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及校园安全等。这些问题之前平安城市并未涉及,集中于以下两方面:(1)各个部门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交换层面,如城管视频、天网视频的补盲区域、食品药品监管部明厨视频衔接、食品生产安监接入关系比较等;(2)为民生提供服务方面,如小区物业、环保行业、检测电梯质量、校车轨迹、校园安全等。
无论企业软件的开发商还是互联网行业、信息厂商。存在明显的数据运行价值优势,但智慧城市归根究底属于“水泥+鼠标”逐渐建成的,互联网环境再好,软件技术都要依靠数据核心落地,并流转于各部门机房之中。而安企在大工程实操经验中具备高质量建设标准与系统支持,这是一大优势。
安企立身之本源于视频监控,其善于对大量监控数据有效处理,已有一套成熟视频研究及搜索视频的处理方法。安企处理各种数据均可熟练驾驭,具有平安城市当中的警种数据处理多维多源的经验。在日常业务中处理数据已然有很多技法,如各数据库中的数据,公安业务除了可以面临开源数据库与商业数据库,还对数据库体系进行主动研究。视频卡口数据已经将人脸识别的智能化分析方法积极引进,GIS时空数据已然衔接了PGIS警用数据和政府部门的天地图数据,平安城市当中已经累积音频数据,包括120、119、110等一级警用PDT终端等音频集三台一体化的经验。这些多为技术要求,对其他工程的参与人而言是一大难题,并非一蹴而就即可跨越的技术堡垒。
安企网络设计水平通常比其它信息化行业更高,原因在于平安城市的初期建设就面临互联网、公安网、电子政府专网、视频专网等诸多平台的高要求。与其它网络工程相比,存在环境不同、设计权限、设计安全边缘不同、安全级别维护标准不同、安全数据流方法不同、技术方法与旁路设施的鉴别方法不同等;这些技术难题安企已能集中克服,遂已成为安企独特的链路优势。
安企从平安城市至智慧城市的道路上充满荆棘,要想披荆斩棘、克服困难,企业应该对存在的难题给予正视,选择利刃才能确保走到岔路时不会迷失方向、挣脱安企发展瓶颈。具体如下:
(1)智慧城市可以实现智慧化建设,而非升级平安城市。近年来,国家已经进行了智慧城市工程的几轮试点,目前已经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流程,并非储存数据核心的服务器大量堆砌,也并非以视频监控讲述为主延伸平安城市的建设内容至其他委办局;应该提高相关部门的行业效率、推动民生服务、做一些让群众满意之事。这就对安企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需其合理掌握企业效益、便民服务、政务业务、公共安全性等问题,落实调研工作,对相关业务切实了解,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形成城市治理新业态。
(2)智慧城市的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建设周期约为5-6年,有些项目周期长达数十年,跨越多任政府,这对安企来说属于无法明确的风险。而PPP建设方法一般会随智慧城市的建设立项、审核、批准、支付、回报制度,这对安企而言,属于换种游戏标准;需对PPP建设模式加强重视。近几年,部分安企商家与集成商相继成立建设智慧城市的业务部门及PPP模式部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3)传感器技术瓶颈:如何推出更小、更强、更便宜的传感器。其一,智慧城市发展首要是大量布置各种传感器,使传感器与物品紧密结合,成为物品的一部分。因此传感器不仅要微型化,而且微型化的节点不仅要有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还需要能耗低;但这样小型高性能传感器目前只应用于尖端领域,尚无法普及。其二,通信网络技术瓶颈:如何做到既大容量又高性能。智慧城市中很多的应用是无人干预的自动操作,其与人员参与的通信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从规模上来看,可能要面对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海量节点,规模将远超过原有的通信规模。其三,平台处理技术的瓶颈:如何做好海量感知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及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是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技术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化,需要综合运用云计算等技术推进平台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只有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归类、处理、检索需求,才能打破局限。其四,安全性技术瓶颈:如何应对更为复杂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目前阶段,信息的安全问题其实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安全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安企瓶颈包括资源瓶颈、人力瓶颈、资金瓶颈、转型瓶颈四个。(1)资源瓶颈具体呈现于盘点商机与智慧城市建设资源中的资源杠杆失效性与时效性,具体体现在平安城市中的设计院资源、厂商资源、甲方关系资源上。利用本地合作方、代理商等基本都能对资源强弱了解清楚,因势利导分配资源,合理发力、均衡生态,这样就能对项目节奏与招投标参与度进行掌控,造成安企的项目脱钩,无法反映真实数据并导入价值资源;(2)人力瓶颈。具体呈现在缺乏经营人才与PPP专项人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人才更是不足。安企通常无法从外围将合适资源合理引进,来作为企业的堡垒,安企通过从内部提高选拔变成了业内常态,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也呈现无法留住人才的困境;(3)资金瓶颈。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中大多数安企都会面临资金瓶颈,动辄上亿项目成本与千万级SPV行业资本造成安企成本较高,不管自筹资金或是借助投融资渠道都会形成较高成本与风险投资。此种瓶颈一般在不经意地犹豫间就会失去商机,此类商机具备毁灭性后果,智慧城市PPP模式在十年之间如果未中标说明本地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也就断了机会。所以如此高的成本,必须得到安企的重视。(4)转型瓶颈。每个安企都会在转型中遇到瓶颈,产品厂商转型为集成商、平安城市的运维商转型为治理城市的运营商,转型非常困难,基于项目驱动型安企而言,上下游的生态参与程度与掌控力度不足,无法实现主动转型;通常出于被动、受限于项目、收支、风险、利润等方面的考虑,转型通常呈现出失败、变味的状况。
总之,安企从平安城市至智慧城市的建设道路充满荆棘,我们应秉承着专业宗旨,选择利刃才能保证在岔路上不会迷失前行方向、挣脱企业的发展瓶颈。做到因势利导,并做到趁热打铁,强化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力,才能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广阔的市场上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