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首汉传佛教梵呗的艺术特色

2021-11-28 03:12狄其安
黄河之声 2021年8期
关键词:唱词钟声佛教

狄其安

引 言

佛教寺院里,法师用音调演唱赞、偈、咒,文白的形式被称为梵呗,根据史料记载,在古印度时期已经有了梵呗这种音声佛事的形式。佛教经典《楞严经》卷第六中说:“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①这段经文中明确的说到“梵呗咏歌自然敷奏”。汉传梵呗已经有着约两千年左右的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漫长的历史的发展,佛教的梵呗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曲目,成为体系庞大的民族音乐种类。

梵呗并非只是宗教音乐,其中包含了很高的艺术性,这些艺术性都是历代高僧大德、广大善信居士在发展过程中的创造而形成。其中旋律,音乐结构都是无与伦比的。长期以来有很多学者撰写了梵呗研究的论文,但是真正涉及具体曲目和分析艺术特色的论文则很少。本文的内容主要是对五首梵呗的艺术特色作具体的分析,从而能够使人具体而直接的了解梵呗,把这一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华与传承。

一、梵呗《华严字母》

梵呗“华严字母”来源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在这一品中众艺童子对善财童子说了四十二个梵语字母,梵呗“华严字母”作为唱词演唱。梵呗“华严字母”的曲式结构复杂而庞大,是套曲结构,这在梵呗中是罕见的。“华严字母”的结构图式为:华严字母赞(序曲)→‖:字母唱颂(主体部分)→小回向”(副歌):‖→总回向(尾声)。由于华严法会的仪轨中规定,在每诵一卷“华严经”必须要唱颂三个字母,因此主体部分的“字母唱颂”与“小回向”要反复演唱三遍(唱三个字母)。

“华严字母”演唱的难度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整套梵呗由独唱、合唱两种演唱形式构成,两种形式的配合要默契、自然。“华严字母”开始是独唱散板节奏,演唱速度自由,但是每一乐句拖腔的节奏长度都在整数的拍点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散板节奏的演唱速度与节拍是自由的,但是听众的听觉是有内在律动与惯性的,如果散板拖腔的长度不停在拍点上,此时听众的心理会产生下意识的抵触。就是说,自由节奏的拖腔必须是整数时值,比如一拍,或者一拍半,或者更长,但是最好应该都是整数的时值。试想如果演唱者在演唱自由节拍时拖腔不停在整数时值的拍点上,比如1/3拍,或者1/7拍,这就不符合听众的内在律动与惯性,会破坏音乐的美感。第二方面是节奏变化多端,其中由节奏自由的散板与节奏规范的板式,两种节奏的衔接要从容;第三方面是整套梵呗篇幅庞大,演唱的气息消耗很大,所以要准确把握呼吸和换气的时间。“华严字母”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很大,尤其是尾声“总回向”的演唱充满激情。

有一些文章把梵呗“华严字母”的“华严字母赞”、字母唱颂→小回向、总回向分为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本人认为这样分析不合理,因为音乐中“乐章”的概念不是如此,无论是篇幅和演唱的形式不具有乐章的特点。

二、梵呗《炉香赞》

梵呗《炉香赞》是一首六句赞,通常是在法会开始时上香时演唱,所以也被称为“香赞”。《炉香赞》的唱词有六句:“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唱词中有两个名词含义深刻,即“法界”与“诸佛”,词中的“诸佛”实为佛的法身。佛教经典《大乘止观法门》云:此心即是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复名法身。又称如来藏。亦号法界。复名法性。②根据《大乘止观法门》所说,“真如”、“法身”、“法界”和“如来藏”为同一个概念。另外佛教义理中也有把“六凡四圣”称为“十法界”,《宗镜录》云:“随染缘成六凡法界。随净缘成四圣法界。六凡法界者。一天法界。二人法界。三修罗法界。四地狱法界。五饿鬼法界。六畜生法界。四圣法界者。一声闻法界。二缘觉法界。三菩萨法界。四佛法界”③通过以上经典所述可知,梵呗《炉香赞》所要表达的内容基本是胜义谛境界,因此说,如何在理解《炉香赞》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演唱这首梵呗的难点。

《炉香赞》的结构为单二部曲式,A段为唱词的前六句,B段为连唱三遍的“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如此分段的原因是因为虽然B段的唱词只有一句,但是由于要连续演唱三遍,加之演唱速度缓慢,因此演唱的时间长度已经达到一个乐段的长度。由于演唱的情绪不同,旋律音高布局不同,因此《炉香赞》的两个段落对比非常明显。

有人认为《炉香赞》是一首六句赞,所有的六句赞的旋律是相同的。因此分析《炉香赞》的艺术特色是没有个性的。其实不然,同样是六句赞,由于法会性质与唱词内容的不同;加之演唱的场景不同,所以演唱的风格与情绪也应该有所不同。一位出色的梵呗演唱法师会根据不同境况演唱六句赞,比如法会开始所演唱《炉香赞》,则要唱的庄重,表达炉香袅袅上升连接法界,内心要有诸佛现全身的殊胜景象。放生法会的《杨枝净水》则要唱的柔和,往生法会的《杨枝净水》则要唱的伤感,充分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歌颂佛教护法天神的《韦陀赞》和《伽蓝赞》则要显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三、梵呗《唵阿穆伽》

《唵阿穆伽》是佛教梵呗“四大祝延”中的一首,“四大祝延”是由四首表达祝愿、祈福内容梵呗的合称,四首梵呗分别为《唵阿穆伽》、《唵捺摩巴葛瓦帝》、《唵嘛呢叭咪吽》、《人民万岁万万岁》。由于“四大祝延”演唱的速度慢,拖腔时值长,气息消耗大,因此与“华严字母”同被认为是演唱难度最高的梵呗。

《唵阿穆伽》的唱词为:“唵阿穆伽吠噜遮那摩诃谟囊罗摩尼钵头摩入嚩罗波罗嚩怛弥哑吽。今辰会僧众讽琅涵,祝赞人民万万岁,祈祷世界永和平,寰宇各民族承佛力,团结与日增,合会檀那增福慧,风调雨顺干戈宁,普愿天下乐太平。”可以看出,《唵阿穆伽》的唱词有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一段咒语,后半部分(从‘今辰会僧众讽琅涵’至‘普愿天下乐太平’)为白话的诗歌文体。佛教的“咒语”又称为“真言”、“陀罗尼”,是声音符号,是一种密语。宋朝法云大师编写的《翻译名义集》卷第一中记载:“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④这段文字中的“唐奘法师”即唐代的玄奘大师,此处明确的指出陀罗尼(咒语)不翻,因此汉传佛教的咒语都是音译,即用汉字标注的梵语读音。《唵阿穆伽》唱词前半部分的咒语出自佛教经典《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的开始部分(见‘中华大藏经’第66册,第13页,中1),这段咒语具体的表现内容无法得知,是密语。然而在这部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是真言于病者前,一二三日每日高声诵此真言一千八十遍,则得除灭宿业病障,”⑤这段文字“透露”了经文开始咒语的密意,即“除灭宿业病障”。可见梵呗《唵阿穆伽》唱词前半部分的咒语为“密”,后半部分的白话诗歌体为“显”,佛教的慈悲也从中体现,因为演唱诵咒语的目的是“祝赞人民万万岁,祈祷世界永和平”,由此得知后半部分具有回向的意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展示音乐必须要用一个时间段,所以音乐作品中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梵呗属于音乐范畴,因此梵呗中也有着对比。然而《唵阿穆伽》,以及“四大祝延”的其他三首都没有丝毫的对比元素,演唱节奏与速度始终不变,缓慢而平稳。而且篇幅都很长,每一首基本都要演唱12分钟以上,有些法师甚至要演唱16分钟,因此演唱者与聆听者都需要有耐心。汉传佛教的历史有两千年左右,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何高僧、大德没有在“四大祝延”的音乐中加入对比的元素呢?其实这才是“四大祝延”的珍贵所在,因为快与慢、高与低是不二的,无有分别,当演唱者与聆听者心中无有挂碍,进入“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的境界,那就会在梵呗声中静静地感悟“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的佛法真谛。

《唵阿穆伽》的演唱难度除了体现在演唱速度缓慢,拖腔时值长等方面,而真正的难度体现则是在表现,这是因为演唱这首梵呗要除去所有心中的杂念,既要表现出“常自寂灭相”的佛法实相,又要体现出“祝赞人民万万岁,祈祷世界永和平”的真挚心愿与情感。

四、梵呗《赞礼西方》

《赞礼西方》是汉传佛教的一首重要梵呗,亦称《西方赞》,唱词的全文为:“赞礼西方,极乐清凉,莲池九品花香。宝树成行,常闻天乐铿锵。阿弥陀佛大放慈光,化导众生无量,降吉祥。现前众等歌扬,愿生安养。现前众等歌扬,同生安养。”。这首梵呗的内容是对极乐净土的赞颂,唱词中的“莲池花香;宝树成行;天乐铿锵”这些都是《佛说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描述极乐净土的殊胜景象。

梵呗《赞礼西方》具有篇幅长、音域宽的特点,因此演唱难度很高,被列为佛教“八大赞”之一。

梵呗《赞礼西方》的节拍悠长,演唱速度缓慢,气息掌握是非常不易的,其原因是不能轮流换气。唱词中“阿弥陀佛大放慈光”的“光”;“现前众等歌扬”的“扬”拖腔长达12拍,演唱这首梵呗必须具有很高的气息控制技术。

五、梵呗《钟声偈》

钟声在佛教中有很深的含义,是“一声响彻三千界,唤醒人间大梦中”的梵钟之声。《钟声偈》是一首赞扬钟声的著名梵呗,《钟声偈》的唱词有四句,“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功熏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从音乐结构分析,是两句唱词为一个乐段,四句唱词分为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实为反复第一段,即“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为第一个乐段,“功熏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的旋律重复前一乐段。然而梵呗的传承与演唱方式是口口相传,演唱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因此第二段并非是单一的完全重复,而是有变化的,是情感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这首梵呗的结构成为了“变奏曲”,第一段(唱词‘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为主题,第二段(唱词‘功熏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为变奏。《钟声偈》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因此给予演唱者很大的发展空间,每位法师在演唱时都可以抒发各自的情感。《钟声偈》衬词“哎”是这首梵呗音乐特色中的一个亮点,衬词“哎”出现在每一段的结尾,连续演唱四次,构成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是完全的重复,第三乐句是变化的扩大重复,第四乐句是具有收拢意义的减缩,由此四个乐句形成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钟声偈》的旋律中含有很多密集的装饰音,这些装饰音如同钟声在宇宙虚空中回荡的泛音,持久不息,回味无穷。

《钟声偈》具有很高的演唱难度,从演唱技术层面看,主要体现在演唱速度缓慢,节奏的自由悠长,因此演唱的气息消耗很大。从情感体现层面看,主要体现出空灵,具有钟声在在旷野浩气回荡的情绪。

结 语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与中国文化交融,因此汉传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佛教法会中的梵呗吸纳了各种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法会中的唱颂、吟颂、念诵等不同的声音元素构筑成强烈的音乐对比性,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如今存在于汉传佛教寺院的梵呗是中国的梵呗,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构筑而成的中国民族音乐。梵呗的音乐风格多样,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的神韵,既有风格清雅的,又有高亢嘹亮的;既有五声调式的,也有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

当前,佛教梵呗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流失,流失的表现主要是慢板的唱颂改成快板演唱;被称为“海潮音”的三宝腔被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取代。形成佛教法会梵呗流失的原因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时代性与传统性产生碰撞,广大的信众不能接受需用很长时间完成的佛教法会。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记录、整理一套中国汉传佛教法会唱本集成是一件迫切的事项,这是抢救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的一项紧迫工作。■

注释:

① 《中华大藏经》册23,页525下7[M].北京:中华书局,1987,9.

② 《中华大藏经》册95,页720下19[M].北京:中华书局,1987,9.

③ 《中华大藏经》册76,页218下17[M].北京:中华书局,1987,9.

④ 《中华大藏经》册84,页308上9[M].北京:中华书局,1987,9.

⑤ 《中华大藏经》册66,页103中23[M].北京:中华书局,1987,9.

猜你喜欢
唱词钟声佛教
唱词(外一首)
李白与佛教思想关系再探讨
佛教艺术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盛世钟声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新年的钟声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海楼钟声(上)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