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外部环境的康复性景观设计探讨

2021-11-28 02:42李运栋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园艺疗法景观

李运栋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17)

1 引言

自然环境对健康的恢复和促进作用已经被中西方学者多次研究证实,由景观元素如山水、植物等构成的自然景观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对患者康复也有促进作用[1]。康复性景观(HealingLandscape)是风景园林学科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因为具有“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要求的潜在功能”而区别于其他环境[2]。在欧美国家,康复性景观的理念已推广至医疗护理、康复疗养机构,成为提升健康的新思想,园艺疗法已成为辅助治疗的常见手段。

我国医疗机构外部环境,一方面由于医疗康复观念的落后和长期缺乏相关的国家政策支持,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医疗技术的提升和药物研究上,缺少合理的用地规划和人性化的景观,单调甚至压抑的环境无益于患者的康复。另一方面,医院复杂的建筑职能,大量的停车需求,不同属性的医疗器械和相关物资的存在,使得设计中要协调的因素十分繁多,如何协调医疗工作与康复活动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背景

2.1 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康复性景观从医学、疗养学、环境心理学、植物学、艺术学、景观学等多个角度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产生了一定数量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据统计,2000~2020年我国CNKI有关康复性景观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数量明显增长的时间段,与国家卫生部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卫生政策和时事热点问题息息相关[3]。有关康复性景观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针对不同使用者的康复性景观设计、康复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传统中医理论与康复性景观的结合等,较少涉及使用后评价(POE)和循证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康复性景观在国内的工程实例也有一定数量发展,不少论文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分析和评价。但目前为止,充分遵循康复性设计原则,综合运用园艺疗法和景观疗法等手段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病人来设计的医疗机构景观案例仍比较少。在香港,已成立园艺治疗协会进行专门的园艺治疗师资格认证,负责康复性景观的设计与组织管理等工作。台湾有“短观园艺治疗研究中心”及“台湾绿色养生学会”,将园艺、景观、医疗与社工等各方面的人员结合起来,在社会中推行园艺疗法,以拉近人与绿色植物和自然的关系,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在工程实践方面,位于国北护研究所的台湾疗愈花园是个优秀的康复景观案例[4]。

2.2 国外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国外的康复性景观领域,无论是相关理论研究、制度建立还是工程实践,欧美国家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尤其以美国为主。在美国,很多杰出人物如Clare Cooper Marcus、Roger S. Ulrich等推动了康复性景观的发展,提出了康复景观的康复价值、切实可行的康复性景观设计原则、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以及翔实的“用后评价”等研究;南希·格拉克斯·普里格斯等研究了康复景观的历史及经典案例。美国的康复景观实践工程主要存在于医院、疗养院等民疗机构中,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康复花园是优秀的康复性景观实例[5]。近30年来,约有20%的医院都实现了康复性景观的建立。而且康复景观已逐渐突破了医疗机构附属绿地的范围,向更为广泛的公并绿地发展。

美国和英国分别成立了园艺疗法协会(AHTA和HT)致力于推广园艺疗法、服务各年龄层患者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在日本也有相应的园艺部法研修会及园艺心理疗法协会,会员多达1200名;1995年,日本园艺疗法研究会成立,会员包括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医生、护士等各个领域的人员。1996年日本绿化中心的调查显示,园艺疗法已经在全国60%以上的残疾人疗养设施中展开。

3 医院外部康复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1 园艺疗法和景观疗法

通常来说,将康复性景观中促使患者康复的手段区分,可以分为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和景观疗法(LandscapeTherapy)。园艺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积极有趣、贴近自然植物的园艺活动——包括植物栽培与园艺手工艺品制作等,促进其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恢复和提高。如经过挖土整地、播种、浇水等栽培过程,可以让患者主动付出活动,赋予身心活力、恢复身体自我感觉[6]。

景观疗法是由景观元素所组成的环境来作为刺激使用者五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主体,通过对该物理环境的改善,起到调节人身心平衡的目的。景观疗法与园艺疗法是密不可分的,在自然或人造自然景观中进行园艺活动,和在操作过程中欣赏自然景观,都是将两种景观治疗手段结合后的内容,而康复性景观,正是这两种疗法的物理载体。

3.2 充分考虑病人的使用需求

医院治病救伤的特殊职能导致大量不同类型的病人的存在,决定了其环境的特殊要求。医院环境,必须以满足占据医院人群主体地位的病人的功能要求为考虑对象,实现功能合理化、全面化和实用化。患有传染性病疾病的患者可能携带可通过空气、水等传播的病菌、病毒,外部环境中某些因素如较尖锐的声音、强烈的颜色等可能会形成消极的心理冲击;身体机能障碍、残疾的患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更为安全便捷的可达性和较高的防护性;身体会对某一外界元素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更为谨慎严格的植物种类选择以及种植位置安排,如柳絮、花香和落果等都可能成为刺激元素。

3.3 提供多种辅助康复的环境条件

3.3.1 创造适宜缓解病症,帮助康复的环境色彩

传统医院大多数建筑主色调都为冰冷的白色,给人以疏离、冷漠之感。不同色彩有不同的康复促进作用,可以在环境中创造更丰富协调的色彩,以平衡孤独感,抚慰哀伤感,舒缓焦虑感。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利于钙的吸收,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蓝色,能够减缓心率,使人感到放松、宁静,对肝炎、关节炎及高烧病人有较好疗效。紫色,能对孕妇起到安慰的作用。绿色,可降低皮肤温度,减缓脉搏跳动的速度及血流速度,减轻心脏负担,使呼吸平稳均匀,缓解视觉疲劳,有助于消化,可产生镇静作用,有利于有多动症、易怒患者及身心压抑者的恢复。但色彩种类的运用不宜过多,并应当区分环境的主次色,避免让患者产生过强的视觉或心理冲击。

3.3.2 创造良好丰富的光环境,释放人的焦虑和压力

环境心理学指出,明亮的环境多令人开朗、愉悦,黑暗的环境使人们恐惧,而暗淡的环境容易使人压抑。在阳光的照耀下,患者的血管会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物增加,这有利于促进食欲和消化[6]。在康复性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该通过植物、建筑构筑物等,创造不同光照条件的逗留及通行空间,提供全天可照射阳光、半遮阴、全阴等多种光线环境。同时,由于康复性景观的使用人群很多对光十分敏感,应该尽量增加过渡空间,避免强烈的亮适应与暗适应,如在建筑出入口处增建攀援植物的廊架等;如果暗适应不可避免,可选择受暗适应影响最小的红光的照明,如红光为主色的草坪灯等,以保证人们的使用安全与视觉舒适。

3.3.3 创造悦耳舒适的声音环境,引导人沉静和冥想

自然环境中的潺潺流水声、树叶沙沙声等都是能够让人心情平静愉悦的白噪音,这些声音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睡眠障碍的患者有促进治疗的作用。医院环境一般紧邻工作区,在人流量大的时候往往难以避免产生嘈杂的噪声。因此,首先要选择宽敞开阔或幽静人少的空间,并利用种植间距小、枝叶密的植物群落和缠绕在屋面墙面藤本植物来有效地阻隔噪声。通过设置跌水、流水、喷泉等不同类型的水景,模拟自然环境的水体,满足病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提供可以缓解情绪的白噪音。另外,通过对主导风向的研究判断,可以在适宜的林下设置停留区域,提供患者静心倾听的环境。

3.3.4 创造能够调动嗅觉并带来积极影响的气味空间

气味对人类大脑神经的影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芳香篇》中列举了大量有健身、疗疾作用的香草植物。百合、橘子、柠檬等的花香能使人兴奋、活跃,适合激发人们的活动参与意识。柠檬香气还可以杀死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可以种植在公共活动区周边;油松、侧柏、檀香木、丁香、薰衣草等产生的气味能使人冷静、沉着,可以种植在冥想花园;迷迭香有令人头脑清醒、心情愉悦的香气,可增强脑部的功能,恢复脑部疲劳。七里香、薄荷、天竺葵、薰衣草、夜来香、驱蚊草、艾草等能够散发独特的气味,驱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染。另外,对于那些产生过浓气味的植物,如暴马丁香、珍珠梅、夜来香可应用于医院的污水及垃圾收集站的隔离带栽植,能有效掩盖刺激性的药水的味道及臭味。

4 对国内医院外部环境康复性景观发展的思考

尽管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医院方的合作可能主观上竭尽全力想去营造更丰富更好的空间,但最终项目落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会引起病人的负面情绪。这一结果可能是出于设计师使用了超过病人心理预期或不符合病人审美的园林小品,可能是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环境中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干扰,包括搬运医疗器械往来时传出的金属声等噪声、吸烟人群在户外吸烟留下的刺鼻烟味和烟蒂,也可能是某种设施的材料建成后并不亲和人体,导致使用后产生不良身体反应。除此以外,建造后的康复性景观如果缺乏基本的日常清洁和定期维护,环境的恶化一样会导致病人的负面影响。

康复性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施工的过程,它需要建成后能够产生实际的康复帮助才是一个合格的景观。对此,应以循证设计方法入手,建立完整有效的使用后评估体系(POE),并将目光投向西方的优秀康复性景观案例,从中挖掘设计要点和汲取相关经验。设计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医院空间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干扰因素,尽量排除、降低这些因素对康复性景观的干扰。在设计时还应当在方案前期就将后期维护的资金预算统筹考虑,确保一个长期干净整洁、植物生长良好、各类设施安全的医院外部环境存在。我国今后的医院景观,首先要从建筑设计开始景观设计师就应该积极介入,争取协调拓展出更合理、更充足的室外空间。与此同时,地面和屋顶花园的空间设计都应同时推进,充分利用每一个可利用的空间,提升绿色的包围度,保持康复性景观的连续性。

5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和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愈加严重,人们对于康复性环境的需求日益高涨,相关理论研究数量的明显增长佐证了这一点。医疗机构是患者集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完善其外部环境时,要根据医院性质,因地制宜地为病人提供无干扰的康复性空间。充分地将视觉—色彩和光照,听觉—声音,嗅觉—气味等环境中的感官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是景观疗法辅助康复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园艺疗法景观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园艺奇葩
《景观平面图》
园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