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
(内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四川内江 641000)
随着机构改革,原有的消防安全议事协调机构,市消防安全委员会被取消。同时根据国家、省、市安排,成立内江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在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火灾防治和灭火救援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部署。内江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由市公安、市住建、市应急、市消防救援支队等34个部门组成,下设由14个行业部门牵头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消防安全组。在市应急局设置市消防安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应急局局长担任,负责日常性工作的副主任由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担任。
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履行职能职责。先后组织制定了《内江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工作规则》《内江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规则》《内江市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制度性文件。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消防工作。推动各行业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部署开展本行业消防安全整治。部署开展了电动车、高层建筑、石油化工企业、文物古建筑等重点场所、领域的消防安全整治,“一点一策”督改重大火灾隐患。组织开展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企业、高层建筑等重点领域的消防安全演练,成功组织扑救了一系列重大火灾事故。
当前内江的应急管理事业正处于爬坡期、过坎期,对标“全灾种、大应急”,如何依托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建立各类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高效协同作战应急联动机制,还存在许多的短板和不足[1]。
因内江市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才成立不久,各项制度正处于日趋完善阶段。例如在《内江市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中,未明确各行业部门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需紧急调动洒水车、大型挖机等机械设备时,不能“一键式”调动。绝大部分行业部门未结合《内江市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根据本行业部门职责,细化工作分工。
一场大的火灾事故扑救,往往涉及战线长、作战时间长,现场参战力量多、通信联络频繁的现状,建立高质高效的通讯联络体系,对事件快速处置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全市各应急联动力量使用的通信方式不同、呼号不同,造成各部门之间联系不畅,指令不能快速下达,不能对应急事件作出快速响应。
主要体现在基层乡镇、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方面,虽然近来来一直在推动各乡镇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推动各行业部门明确安全管理人;推动各社会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履行消防工作的人员,因身兼多职,忙于日常性工作,对消防安全工作职责不清,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等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从部分火灾处置来看,有些单位的员工在火灾来临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这与依托社会共享、共治理念相驳。虽然各行业部门建立了应急队伍,但在联合应急处置上,快速反应、快速集结等应急联动机制还未形成。各类专家人才建设方面,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运行机制。
从全国、全省、全市大型火灾扑救看,基础设施建设对消防安全事件处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内江的城市发展建设看,消防队站、市政消火栓、取水码头、公共停车场等建设,还跟不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农村地区建设看,消防规划比较滞后,大多数农村地区未建有公共消火栓,天然水源处也未设置专门的消防取水口,消防用水难以满足灭火救援需要。从装备建设上看,特种消防车辆配置比例偏低,登高消防车、夜间照明车、排烟消防车等严重不足;化工、重型工程机械、战勤保障、核生化等专业装备匮乏,新型、高科技、高尖端装备配备少。
如何提升协同作战应急联动工作效能,需要坚决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体系建设,有效改善消防装备不足和消防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勤联动联训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依托“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建立集响应、指挥、协同、处置、保障为一体的应急救援联调联战运行模式,以应急预案制作为抓手,明确监测预警、机制触发、会商研判、专业指挥、协同救援、成效反馈的工作流程,确保发生灾情,第一时间启动等级响应、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指挥部,协调支援应急队伍、专家和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督促和指导应对处置工作,确保应急指挥“扁平化”、应急处置精准高效。立足打一仗、进一步的原则,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消防安全事件建立常态化战评机制,将参与应急联动的相关部门、单位纳入参加战评范围,不断提升应急响应、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能力。推动各行业部门明确并细化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职能职责,制定专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运行图,实现挂图指挥、挂图作战[2]。
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形成以地方人民政府主导,消防救援机构主办,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模式,统筹社会面联动队伍,依托住建、城建等行业部门,组建涵盖高空破拆、障碍推挖、起重吊升、车辆装载等功能布局的重型工程机械保障分队;依托水务、城管、消防、自来水公司等行业部门,组建涵盖远程供水、洒水车运水以及管网增压、铺设、维修等功能布局的城市供水保障分队;依托卫生、医疗、红十字会等行业部门,组建涵盖伤员急救、伤员运输、伤员救治等功能布局的医疗保障分队;依托交通运输、铁路、航空等行业部门,组建涵盖人员运输、装备投送等功能布局的交通运输保障分队。推动社会单位建立健全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并将其纳入指挥部统一调度。分专业建立健全专家人才库,定期召开专家联席会议,确保遇有重大灾情,各类型专家能及时与研判会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3]。
建立联合应急值守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人才协助指挥、行业部门联动、各类救援力量参与的联合实战演练、桌面推演、业务交流,不断磨合应急机制,检验应急响应、专业处置、协同配合、专家会商、指挥决策、物资保障等各个环节,提升各方力量快速反应、灵活机动和协同救援能力。配齐各联动队伍通信器材装备,实行装备统一、呼号统一,确保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畅通。
逐渐补齐城乡取水设施缺口;建立市政消火栓相关信息互通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将市政消火栓与城市道路、市政供水等工程同步建设;对未设置消火栓或设置消火栓达不到要求的城市道路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补充、增设或调整间距。按照“一城一策”“一区一策”要求,建立潮汐停车场、共享停车等机制,规范车辆停放,畅通生命通道。加强全市消防队站、专职消防队站建设,补齐全市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救援队站欠账,逐步形成以特勤站、普通消防站为中心、小型消防站和乡镇消防站为补充的队站格局,全面提升全市消防救援综合实力。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如何建立高效的消防安全事件协同作战应急联动机制,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新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巩固、完善,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