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密盛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牡丹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2018年我省秸秆总量为1.34亿t,其中玉米、水稻秸秆量分别为9270万t和2879万t, 占我省秸秆总量的90.66%。玉米和水稻是我省的两大主要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是我省秸秆利用的重点与难点。我省立足省情,围绕玉米秸秆与水稻秸秆建立了秸秆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方式模式。
秸秆直接还田分为:旱地秸秆还田、水田秸秆还田和堆沤肥还田三种方式。
旱地秸秆还田主要有秸秆犁耕翻埋、碎混和覆盖还田三种方式。
1.1.1 秸秆犁耕翻埋还田
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粉碎玉米秸秆→犁耕翻埋→耙地→起垄→镇压→播种。
配套设备:147 kW(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翻转犁、重耙。
工作过程:秋季玉米机械化收获后,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在田间,之后采用翻转犁犁耕将秸秆翻埋至耕层26 cm以下,之后采用重耙16 cm以上1~2次;秋季起130 cm大垄,下一年春季播种。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玉米田。目前,我省农垦系统和一些大型合作社处理玉米秸秆主要采用翻埋方式。
1.1.2 秸秆碎混还田
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粉碎玉米秸秆→联合整地机整地或深松→耙地→起垄或平作→播种。
配套设备:147 kW(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联合整地机、深松机、重耙。
工作过程:秋季玉米机械化收获后,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在田间,采用联合整地机将秸秆混拌于0~15 cm耕层或采用深松机械将秸秆掺混耕层中,深松深度30 cm左右,之后采用重耙,耙地1~2次,耙深10~15 cm;秋季起130 cm大垄或平作不起垄,第二年春季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玉米田。目前,我省北部农垦系统,如北安管理局和九三管理局主要采用此种方式处理玉米秸秆。
1.1.3 秸秆覆盖还田
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春季秸秆粉碎→免耕播种→中耕深松。
配套设备:73.5 kW(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秸秆归行机、免耕播种机、条带耕作机。
工作过程:秋季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下一年春季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秸秆,要求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 cm,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在田间,之后采用条带耕作或直接免耕播种,出苗后进行中耕深松。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玉米田。目前,我省西部玉米主产区,如龙江县、讷河市、安达市、甘南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与合作社采用这种还田方式。
水田秸秆还田分为犁耕翻埋还田和碎混还田两种方式。
1.2.1 秸秆犁耕翻埋还田
采用带有抛撒器的收获机进行收获,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在田间,之后,采用铧式犁将秸秆翻埋耕层中,春季泡田后,使用水田平地搅浆机搅浆整地,之后进行机械插秧。
1.2.2 秸秆旋耕还田
采用带有抛撒器的收获机进行收获,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在田间,之后,采用旋耕机将秸秆旋埋在耕层中,春季泡田后,使用水田平地搅浆机搅浆整地,之后进行机械插秧。
秸秆堆沤还田是采用外源微生物接种强化发酵技术,秸秆堆垛收集,将秸秆与人畜粪尿等有机物质经过堆沤腐熟,产生大量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腐殖质,同时产生的有效态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
利用大自然发酵方法,将秸秆存储在封闭的大容器内,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处理技术方法。秸秆青贮饲料具有营养高、适口性好、饲料转化率高及可长期保存等特点。
秸秆通过机械粉碎揉搓,按营养配方加入必要的营养物质,通过高温压制成高密度块状饲料或颗粒饲料。秸秆压块饲料具有体积小、不变质、适口性好、采食率高及便于运输等特点。
秸秆经过机械揉搓加工,变成柔软的丝状物,利于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物理化处理手段。秸秆揉丝是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方式,秸秆经揉丝机加工后可直接饲喂。
将秸秆做为燃料,直接燃烧发电。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包括秸秆预处理技术、蒸汽锅炉对秸秆原料适用性技术、燃烧性及防腐蚀性技术等。该项技术的优点是秸秆消耗量大、减少了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电热联产是提高秸秆能源转换率、热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组合技术。
打捆直燃技术针对城乡社区进行集中供热,与传统生物质锅炉供热技术相比,打捆直燃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好、利用率高和设备运行稳定等优势;尤其是该技术省去了秸秆作为燃料的加工、二次运输等环节,大幅度降低了供热企业运行成本;并且可以实现原料供应和使用季节同步性,打包后的秸秆留在田里,随用随取,规避了秸秆集中堆放安全性问题。
该项技术是将木质素做为粘合剂,将经过粉碎细化的秸秆挤压成质地致密、形状规则的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燃料。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热值与中质烟煤大体相当,具有点火容易、燃烧高效、烟气污染易于控制、低碳和便于储运等特点。
该燃料主要用于生物质锅炉改造供热模式,主要是针对未并入热网的独立取暖的乡镇政府、学校、医院等财政支持类单位的供暖需求。
我省提出的“一主两辅”秸秆利用原则,符合我国秸秆利用农用为主的方针,必须严格执行、一以贯之。但我省地域广阔,生态类型多样,不同地区种植结构与养殖业规模等明显不同,秸秆综合利用不宜全省“一刀切”,应赋予各地区自主权,各地依据本地区秸秆资源量、畜牧业发展规模、农机配套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在“一主两辅”原则指导下,科学规划本区域的秸秆利用方向和总体目标,合理安排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内容,还田利用率与饲料化比例要因县或因乡镇而异,燃料化的比例要充分考虑县域内是否有生物质发电厂、生物质供热公司等消纳秸秆的企业,不能盲目制定燃料化利用比例。从实际出发,建立各项配套政策及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
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推进耕地地力保护、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选用秸秆还田方式,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因地制宜,多种秸秆还田方式并举。
结合区域特征,根据土壤、年降雨量、温度的差异推广不同的秸秆还田利用模式,其中在中西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 400 mm 地区和风蚀严重地区)可以“三三制”为原则,即碎混——离田——覆盖,每年一种模式,三年为一个周期,采用新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以提高土壤水分,也可结合区域特征,采用“一松两覆盖”模式,即一年松耙碎混,两年覆盖的轮耕模式;在东部地区(年降雨量大于 600 mm)将深翻与松耙相结合,采用“一翻两松”模式,即一年深翻,两年碎混的轮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