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豆腐柴
——“树叶哥哥”返乡创业记

2021-11-28 00:30李勇韩振张海舟周凯王全超
电脑迷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波奉节县凉粉

新华社记者 李勇 韩振 张海舟 周凯 王全超

地处秦巴山区的重庆奉节县平安乡村民没想到,过去用来充饥的树叶凉粉,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城市里年轻人的喜爱;他们更没有想到,过去长在荒山野外的豆腐柴,如今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有的家庭一年靠它挣20多万元。

豆腐柴,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多年生灌木,根、茎、叶可入药。平安乡由于土地稀少、地质贫瘠,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常到山上采摘豆腐柴叶子,捣碎做成凉粉充饥。

10年前,20多岁的陈波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母亲用树叶凉粉招待了他。没想到,一碗凉粉竟改变了陈波和豆腐柴的命运。“这么生态美味的树叶凉粉,为什么不能做成一种商品?”当时正在做园林生意的陈波,从中看到了商机,决定改变业务方向,扎根山区流转土地,规模种植豆腐柴。

要实现规模种植,必须得有足够的种苗。但豆腐柴野外分布较少,他走遍平安乡,也只找到了几棵。他没有放弃,又走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一共收集了不到100棵树种。他将这些树种精心扦插、栽培、选优,不断将种苗规模扩大。

陈波做的事情,过去从未有人做过。他不但要研究、培育种苗,还要研究豆腐柴的功效,由于没形成规模和产品,陈波前期只有投入并无产出。“最糟糕的一年,亏了600多万元,之前做生意赚的钱,几乎全部投到了豆腐柴上。但我始终坚信,一定能够将豆腐柴规模化、商品化。”陈波说。

2015年,经过不懈努力,豆腐柴终于实现规模种植,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豆腐柴,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随后,豆腐柴产品也陆续推出:树叶凉粉、豆腐柴粉丝、豆腐柴面条、豆腐柴茶叶……尤其是树叶凉粉,还在2016年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波也成为非遗传人。

每年10月,豆腐柴都会落叶,鲜叶保存是一道技术难题。为此,陈波与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合作,研制出了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使得豆腐柴鲜叶长年不断。有了产量,又有了科技含量,陈波打开市场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10月,陈波带着他的豆腐柴产品,来到位于重庆江北区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展销,并做了主题为“我从山中来,带着豆腐柴”的产品推介,使得树叶凉粉成为该中心的“爆款”。此外,陈波还取名“树叶哥哥”在线上开播,让“树叶哥哥”成了奉节县乃至“吃货圈”广为人知的名字。

如今,树叶凉粉不但进驻了重庆的多家奶茶店、餐饮店,还计划走出国门。不久前的一天,树叶凉粉的单日订单数突破1万份。平安乡双店村46名村民忙了2个通宵,才把这笔订单的货物配送完成。

50岁的双店村村民刘长学过去一直种地,如今他自己种了10多亩豆腐柴,一家5口还成为豆腐柴加工厂的“工人”。“我跟妻子、女儿在这里常年打工,每人每月工资四五千元,父母打零工一年也有一两万元,加上自己种的豆腐柴,全家一年的收入达20多万元。”正在给树叶凉粉打包的刘长学说。

奉节县相关领导说,平安乡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协议收购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脱贫增收。如今,全乡豆腐柴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覆盖农户近千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从野生到‘家养’,从手工到‘科技’,从充饥到致富,豆腐柴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产业路。”奉节县相关领导说,平安乡作为重庆曾经的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从过去的“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到如今的“有女就嫁平安槽,不种红薯种果药”,走上了一条稳步增收的道路。K

猜你喜欢
陈波奉节县凉粉
踔厉奋发向未来
BIM在重庆市奉节县高铁站站前大道设计中的应用
送你一个家
完形填空两篇
来一碗凉粉
楠溪江白凉粉
奉节县慈善会 荣获全市慈善工作三个“先进集体”殊荣
凉粉杨
色彩控不能遭遇下午茶